新闻热线:82205305-6612 邮箱:news@xauat.edu.cn 主办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设为首页
新闻爆料:029-88881234
本网供稿:108133970@qq.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视点
 

风从最初来——专访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苏俊峰教授

来源:  日期:2017-12-30  浏览次数:

那个笑容很灿烂,像他倒来的开水一样清澈。

“老师非常和善,很亲切”这样的描述原本打不开我被限制着的想象力,但是那个谈吐儒雅的教授真的像一汪水——不是海水、也不是河水,是湖水。

2007年他来到这里,像所有的开始一样,那时他只有一缕清风。“那时候我是没有成果、没有资源、没有经费的‘三无’导师。”再去回忆那段时间的时候,好像在他的笑容里找不到一点艰难的痕迹。“那时候没有人报我这样的导师的”,他依旧云淡风轻地讲着:“我的学生大多都是被调剂来的。”2012年的他35岁,在“三无”的35岁里放下焦虑和对未知的猜测,他重新审视着自己,他说自己可以有别的选择,比如和很多人一样去考注册证,然后接受证书带给自己物质上的富足。“可是,我的学生怎么办,他们辛辛苦苦考到这里,我不带他们做科研、不带他们探究学术,那不是白白浪费了孩子们几年时间?”

苏俊峰教授

所以,在35岁、在人生的转折点上,他抱着英语资料回了家,选择开始自学英语。如果说那时候像一口井,四处都堵上了砖,却因为要给学生看一个更丰富的世界,他自己先拍拍手开始往上爬。原本是学俄语的人,要从 ABCD开始,我且不敢想象之后的路有多难走,但这个决心一定是有足够坚定才能有勇气开始。“35岁了,这个记忆力也不像年轻时候那样好,总会背了忘、忘了背、背了又忘……那个发音也搞不懂,跟着女儿在幼儿园一起念,怕还是记不住,就跟女儿对话,就这么地练,慢慢也能跟上来了。”这一跟,用了两年。“期间也会觉得蛮辛苦的,但是不想放弃,失败了就找方法、想办法。成年阶段,没有人会鼓励你,你得自己鼓励自己。周一到周五就一直背呀背,周末再返回去复习,及时巩固忘得就少了,到月末的时候再把这个月学习的内容巩固一下,记性不好也记得差不多了。”

仿佛只要这条路上的人愿意付出,冥冥中好运会愿意来和你交换。“第一篇英文论文发表出来的时候,很开心,觉得自己的坚持挺有效果的,之后就有动力了,努力起来好像不那么费劲了。”

“努力”这个词,太多人听过太多遍,像一个传遍了的故事,我们会再讲一遍给人听,但是我们不愿意再听——傍晚6点的高峰公交和地铁里,西装革履、满身疲惫的人群努力想买间房子;晚上10点灯火通明的自习室里,20岁的大学生努力想通过考试;手机快捷栏弹出的娱乐新闻里,光鲜亮丽的明星努力想再火一点;小巷子漆黑的小网吧里,小学生和大学生努力想在那个虚拟的界面里“杀死大BOSS”变成更尊贵的等级......也许每个人都在“努力”着一个结果,但如果没有结果,多少人会停下来,我不知道。

面前这个人跟我说——努力是终极必杀技。

“ ‘醉心学术’我不敢当,只能说是兴趣吧。对,我没有什么别的爱好,觉得兴趣都在这里了:认真地去搞科研、去指导学生、去研究课题、去写论文。就像打游戏一样,学术和科研也是有‘关卡’的,我很喜欢‘闯关’,然后进入到下一关继续战斗,思考怎样才能在这一局中胜出,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苏教授阅读文献

近三年在SCI期刊发表论文23篇、主持国家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6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省部、厅局级奖项共4项……从“三无导师”到如今荣誉加身、成为学生们最喜欢的导师,他默默沉淀了十年。有人说“厚积薄发”放出的光一定很是耀眼,他的光却让人觉得温暖。他说“年轻人建立自信很重要”,所以一直俯身待人,鼓励学生、温暖学生;他说“作为老师该有自己的理想”,所以一直谦虚做学问,认真带学生;他说“哪有什么终极必杀技,不过是敢一直勤奋努力罢了”,所以敢于在35岁重头开始,也在数年后波澜不惊。

他是不一样的,但他本应该是一样的,与所有学者、所有在学术上、在讲台上的人应该是一样的;而他的热忱和坚守太饱满,所以能够以最该有的姿态尊重和爱惜着他从事的事情,所以他那么不一样。又愿所有人能与他是一样的,与他一样坚守,坚守理想与方向,坚守清澈与明亮。

(撰文:宋雯 图片来源:杨树 编辑:谢燕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