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日报》2025年5月8日
改革创新,往往从新赛道突围。
今年以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在学校土木工程学院发起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催生了一场关于改革创新的“头脑风暴”。学校围绕管理体制优化、学科转型升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跃升、标志性成果突破和国际化水平提升实施的“六大攻坚行动”全面展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扎根西部近70年,是我国著名的土木、建筑“老八校”之一。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学校相关学科面临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变的深刻变革。
党建引领,驱动学科转型升级
学科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如何把党建嵌入学科规划全链条?近年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推进学科转型升级,建强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人才培养主阵地。
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学校3个学科取得重要突破,智慧交通、数字经济、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等5个新专业布局助力学科转型升级。2024年,学校获得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科技成果转化排名升至全国高校第48位。
积极融入秦创原建设,学校获批全省首家“秦创原陕西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形成“研究院+公司”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孵化科创型企业20余家。连续两年在秦创原建设及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估中位列全省高校A等,是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前50强中唯一的陕西省属高校。
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是学校党委坚持谋大事、把方向,抓住了党建这个“牛鼻子”结出的硕果。
学校持续打造“一院一品”特色党建品牌,引领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党建业务双融合,举办干部提升履职能力培训班,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商洛柞水开展实践研学……一系列举措之下,党建成效显著。
学校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累计获批全国全省高校党建“双创”和研究生“双百”项目24项;干部队伍考核满意度不断跃升,学校领导班子连续在省属高校目标责任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人才强校,打造科研创新生态
为更好发挥高校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科研创新生态。
“聚力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学校以‘人才强校年’为抓手,加大有组织的科研力度,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全面释放创新活力。”4月29日,校长赵祥模说。
让科研成果服务国家需求、服务民生建设,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大批科研人员用行动书写着担当。
去年年底,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刘加平院士受聘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建筑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作为中国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成员在南极大陆开展考察,推动极地建筑研究迈出关键一步。
今年1月7日,学校科研团队8名博士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第一时间赶赴西藏日喀则震后重灾区,用专业知识保障了当地居民的基本供暖。
“2025年是学校的‘人才强校年’。我们正以更开放的姿态吸纳高层次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成长发展体系,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筑牢根基。”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任瑞说,近5年,学校毕业生中在西部就业的有1.3万余人。
“但凡成就事业者,都有共同的理想信念,那就是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的教授杨柳说。
思政铸魂,构建育人特色品牌
从国产动画破圈到校史活化,今年开学初的思政课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用青年视角打开学生理论视野,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大命题鲜活呈现。
学校推动高水平思政课程与特色课程思政同频共振,打造了“千问千答”等大思政课品牌。“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文化铸魂工程创新推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月20日,学校倾力打造的话剧《青春·向西北》上演,将鲜活的陕北生活图景呈现在观众眼前,新时代青年扎根西北的实践让师生深受感动。
“《青春·向西北》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融入话剧舞台表演,让师生在观演过程中对理想信念与家国责任进行深度思考。”该剧导演、学校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许志敏表示。
从黄土高原窑洞到南极科考站,从传统工科转型到未来学科布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党建为“总开关”,通过思想淬炼重塑学科生态,依托人才跃升激活创新动能,深耕思政育人厚植家国情怀。
“面向未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将不断实现从‘党建强’到‘发展强’的创新跨越,持续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切实扛起新时代大学使命担当,奋力书写新时代教育强国新篇章。”学校党委书记朱晓渭说。(本报记者 吕扬 通讯员 王俊)
原文链接:
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505/08/content_905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