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五十感怀忆恩师

发布时间: 2016-05-24 作者:来源: 点击:

——95岁高寿张剑霄教授

赵鸿铁

 

追根溯源,我校已有百余年办学历史,这就使我们不能忘却老北洋大学。张剑霄教授即是上世纪30年代初毕业于北洋大学,1956年并校至西安后,张教授长期担任建工系主任,是我校当时的五位二级教授之一,文革后担任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副院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是我国著名的结构专家。

上世纪60年代初,我有幸师从张教授,成为我校最早的一批研究生中的一员。研究生学习虽只有短短的三年,但我庆幸与张老师有更多直接接触的机会,能聆听到张老师的教诲,这些深深地影响了我后半生的做人与做事,成为我精神领域里的重要财富与从事科学研究的无穷动力。

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从张老师那里首先学到的是如何做人。张老师当时虽然已是全国著名的专家,但待人诚恳,平易近人,淡泊名利。在涉及到个人的名与利的任何方面,张老师从来都是与世无争,胸怀坦荡。张老师已年过九旬,仍然能生活自理,思维清晰。谈起他老人家的长寿秘诀时,异口同声,最重要的是心态放平,不要事事(名利地位)与人争高低。虽然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但是由于老人一贯正直,从不做对不起人民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遇到风浪,处事不惊。因此在许多坎坎坷坷的经历中,也都平安度过。

张老师从事土木工程事业50多年,从事教育事业近40年,学识渊博,有丰富的工程经验与教学经验,是我国著名结构专家与教育家。尽管如此,他始终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问题,处事、教学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待人平和又严格要求。上世纪80年代,年过七旬的张老师仍坚持亲自给研究生授课,而且是用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这可能是现在提倡的,我校最早的双语教学的范例。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张老师担任学校副院长,但是他还是把自己视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一名工程技术专家。搞科学搞工程不能脱离实践,70岁的张老师仍然整天蹲在实验室里,很少坐到他行政楼的院长办公室,有事只有到实验室找他。无奈,院领导只能在结构实验室腾出一间房间,搬去一对旧沙发。即便如此,张老师也很少到他实验室的“办公室”坐坐。

我从张老师那里不仅学到了许多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而且更重要的从张老师身上学到了勤奋、严格要求,认认真真的一丝不苟的学风与教风。在我以后的教学与科研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当了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始终不能忘记张老师言教、身教传授给我的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以及优良的学风与教风。每年农历大年初一我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到张老师家给老师和师母恭恭敬敬地拜上一个早年,几十年如一日,以此聊表学生感激恩师之情。

我们还能经常在行政楼前的进门大道上看见一位老人,一手提着竹篮,里面放了两根葱、一块豆腐,一手拿着刚从报摊上买来的英文版《中国日报》,这是一位极为普通的老头,谁曾知道这就是我们的著名结构专家。现在张老师与师母都已双双95岁高寿,学生默默祝福祝愿二老晚年幸福,健康长寿!

 

上一条:暂无
下一条:人民教师的楷模

建大要闻

影像建大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