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谋划本科人才培养“十四五” 专项规划,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发布时间: 2021-06-15 作者:来源: 教务处 点击:

“十四五”是我国高等教育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先行实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时期。为抓住机遇,理清发展思路,科学谋划我校“十四五”期间本科人才培养的发展目标和重要建设任务,本科人才培养“十四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小组加强统筹谋划,高质量开展专项规划的制定工作。

一、专项规划的起草过程

1.对标看齐、凝聚共识,统一思想

2020年学校下发了《关于编制学校中长期(2021-2035年)暨“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安排意见》,专项规划小组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对标国家和陕西省教育发展规划,遵循专项规划服从和落实学校总体规划的原则,明确专项规划的制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2016年11月13日至17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一行12人来我校开展审核评估现场考察。

2.集思广益、科学定位,明确目标与任务

在专项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规划小组注重从实际出发,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一是仔细研读国家、陕西省教育发展规划,贯彻领会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同时全面梳理学校“十三五”时期教育教学发展成果、经验总结,找准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二是积极与省教育厅、省内兄弟院校、学校发展规划处研讨学习,确保教育教学发展目标与各项指标既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又具有可持续性和可行性;三是加强与各相关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之间的协调与有效沟通,明确落实发展目标的实施路径与措施,建立落实规划工作台账,按学院、按年度分解目标任务,确保落实质量。

3.强化特色、突出重点,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专项规划编制注重继承和弘扬学校办学经验与特色,着眼进一步增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核心竞争力,全面践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通过进一步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凝练专业特色,推进工程教育认证,开展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的研究与探索,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等一系列发展措施,深入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专项规划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指南。

2019年10月,我校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获金奖。

二、“十四五”时期本科人才培养主要任务和举措

(一)坚持立德树人,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全过程,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

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强化课程育人,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教师立德树人意识,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评选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设立一批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二)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增强本科教学核心竞争力

继续推进一流专业建设计划。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引领,提升国家级、省级、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水平,督促专业对照国家、行业专业标准及行业发展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和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研究、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成果培育与凝练等方面全面加强,使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从而深化专业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专业认证能力与认证实效。

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严格把握新增专业申报标准,同时将学院现有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新增专业的重要依据,督促学院重视专业建设。以校内外专业评估认证结果为依据,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招生规模、各专业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就业情况等,建立专业缩招、停招和撤销指标,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与结构。坚持“统筹规划、分类建设、注重内涵、特色发展”的专业建设原则,完善学校专业整体规划布局,督促学院制定本院专业发展布局和中长期建设规划,对所设专业的国内现状和发展态势进行调研,明确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以及专业发展阶段性目标和任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经济社会新发展、科技和产业新变革,以新工科建设为重要抓手,布局新工科专业建设,升级改造传统工科专业,将信息技术融于经管、人文、外语、艺术等专业的改造,发展新文科。

(三)加强一流课程建设,深化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继续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计划。做好校内课程立项与建设,加强过程管理和目标验收,引导教师以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手段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选择,利用新型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设计与实施,整体提升学校课程建设质量,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五大金课。

统筹加快教材建设。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统筹推进学校教材建设,健全学校教材编写、选用、管理机制。聚焦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建设一批在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专业教材和实验类教材,力争“十四五”规划教材、国家、省级优秀教材奖评选中取得好成绩。

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加快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以新型教务管理系统建设为契机,整合线上线下优质教学资源、集成各类教务业务、改进教学管理手段、简化管理过程,实现教务管理从“事务型”方式向“决策型”方式转变。

(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继续推进实施大类招生培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硕一体化培养、辅修专业、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国际交流培养等,同时加强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多渠道提高国际化教育水平,加强与国外大学的交流合作,增加双语、全英文教学课程比例;完善课程成绩及学分认定、学位互认,进一步推进办学国际化进程。

(五)加强实践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的建设。鼓励广大教师利用虚拟仿真、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实习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坚持开展校企、校校、校内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推动科研反哺教学,鼓励国家级、省级科研基地、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加强校企在课程教学、实习实训、联合毕业设计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六)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加强教学各环节质量监控,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保障和提升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不断完善和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坚持以制度规范教学、以制度保障教学、以制度引导教学。完善专业评估认证制度,按照应申尽申原则,有序开展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本科专业三级认证。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管理等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形成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将建设质量文化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

(七)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提升师生创新创业能力

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推进“1+1+X”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提升课堂教学的双创教育功能。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继续扩大国、省、校三级科技训练项目覆盖面,持续提高项目质量。加大学科竞赛条件保障,强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技训练以及学科竞赛一脉相承,第一课堂的教学支撑第二课堂的双创活动,第二课堂的双创教育活动促进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做好校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加强创新创业导师培训工作,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

文字:教务处 图片:宣传部

建大要闻

影像建大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