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过程中,老师一直没有放下手里的杯子,杯子里是茶。我们起了好奇心,问她说:
“老师你是很喜欢喝茶是吗?”
“因为不喜欢喝水,所以只能喝茶。”
“但晚上喝茶容易失眠。”
“失眠?且不提我喜欢睡觉,学期中了,很多事情都排上日程了,每天东奔西顾,失眠什么的,不存在的,不存在。”
说着连连摆手,表情活灵活现。
稚嫩姿态
专访之前我从来不觉得一个称呼会显老。专访结束,我决定通篇用“张老师”来代称不太适合以“张导”这个略显老气的称呼去指代的安德学院2018级辅导员。
她的年龄成谜,真的。光凭眼睛来看,她可能大学都没毕业,但是,和她聊天儿,“过来人”的光环就会环在她周围,又会让你觉得她有一种历尽千帆的高大。我们困惑于此,但是她的回答是“保密,不能告诉你们,但我肯定不小了。”然后调皮地眨眨眼,又变回了外表稚嫩的小女孩儿。
专访里避无可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被访者的爱好。“我爱睡觉,真的,给我机会我觉得我能睡一天。”她希望过的生活,就是像一只考拉一样,吃吃睡睡,万事无忧。平时的她,其实和考拉真的一般。她也爱外出,但基础是睡饱了;由于大学主修历史,去每一个地方,第一个目的地永远是博物馆,专一地可爱;压力大的时候就吃东西……说起这些,她的言语神态里满是娇柔,分明是一朵温室里养护着的花,而且一定是藤本。
凌霄花
但她绝不只是一藤花。
研究生阶段小十万的奖学金以及项目申报收入、独自同北大、山大、交大等名校学生去法国交流学习、研究生综合测评专业第一,并因此拿到国奖……“没有什么其他的窍门,我真的不聪明,智商真的不高,唯一的法宝只有努力,努力地走每一步。”对着这些成绩,她只是这样说。
在老师说来,从小,她的周围都是各种学霸,自己天赋平平,又不甘心一直吊车尾,只有努力。一直到了大学。开始她也和大家一样迷茫,既不知道怎么学习,在平衡学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也有很大困难。
但好在辅导员是个和她年纪差不多的学姐,同龄人的交流本就容易一些,之后的几次谈心给了她很多启发和鼓励。可能没有什么太高屋建瓴的建议和提醒,只是一些来自自身经历的经验之谈,但总能恰到好处地帮到她。到现在,张老师还是念念不忘这个辅导员,这份犹似雪中送炭的友情也延续到了现在。再加上学校里优良的学习氛围,周围的人都一个赛一个地拼,她也慢慢掌握了大学生活的节奏,把学习当做兴趣,合理利用时间,然后,就一股劲儿投入,努力努力再努力。就像一株自认不足的小苗儿,狠劲儿扎根,奋力吸收养料。
提起就读师范的七年,校门口的奶茶店,恐怕是最难以忽略的怀念。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烦心事,一杯奶茶就能尽数治愈,如果再有甜品作伴,整个人都会被粉红色的泡泡包围。说到这儿的时候,小女儿情态显露地分毫无遗。嗯,甜品和糖,是她的快乐源泉,就像是藤花的花肥。
张老师生活照
提起大学生活,老师还向我们分享了自己学生工作的故事,主要是与新媒体相关的工作。因为她在大学期间主要做的就是这类工作。当时她们负责的公众号日更,从想主题、写文案到排版、等审核,最后发出,只有一天的时间,不到二十四小时,还要抛去睡觉上课和吃饭时间,身心俱疲。
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次熬通宵赶稿的专访,当天下午采访结束,第二天就必须发出,队友失联,一切只能自己扛,“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呗”,她说。“一整夜,边听录音边敲字儿,脑子里什么都没有,也不困也不累也不烦,最后发出来的时候,我自己都贼感动!”那段酣畅淋漓的疲乏日子,她熬过了,也因着这些高强度的工作安排,她的工作策划以及新媒体编辑能力与日提升。研究生期间,由于项目需要,她独自撑起了一个公众号,经营地有声有色;在独自安排活动的时候,从策划到宣传,也能够滴水不漏。
现在作为辅导员,工作节奏是很快的,也是得益于之前忙碌的学生工作安排,这样的节奏对老师而言也不至于让她措手不及。但累,是确确实实的。先不论各种日常繁杂的事情,来自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压力,已经很大了。孩子永远是家长的中心,每一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有很高的期望,但是这种期望,一旦被过分地表现出来,对孩子来说就成了过大的压力。面对心急如焚的家长,老师需要做护盾,为学生挡住来自父母的过大的压力,但反过来对着学生,也要把来自父母的期望适度的转述给他们,成为让他们不断努力的动力。两方夹击,挑战满级。
在我们问她如果不当辅导员会从事其他什么工作时,她孩子气地地说:“考拉,我要当考拉!”像是那个广告里立志成为太空人的孩子一样。
但也如她自己说的那样,她是个闲不住的人,真的让她什么事都不操心,一两天还好,日子长了就不再是一种休闲,而是一种煎熬。
欧洲旅行照
至于为什么成为导员,老师的解释带了点玄气儿,很佛系,但意外地有说服力。她本硕读的都是师范,当老师,于她而言就是一种从教而终的专一,与安德的孩子们相遇,也是命中注定的期会。
“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的感觉,而且我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思,很有干劲。”在老师的本科阶段,男女比例刚好和现在的建大相反,因着对建筑以及相关文化的兴趣,也是想着来建大感受不同的氛围,她来到建大,成了辅导员。在以后,她希望通过自己对孩子们的开导,他们的人生轨迹能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她热爱这份工作的原因,她将因此而感到欣慰。就像期盼着精心栽种的花能开得娇艳无比的花农一般,张老师对她的“孩子们”充满了期待。
说到他们,她满脸憧憬“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与高层次的国际化管理人才”。虽然是招生简章的一句话,但确实是张老师对孩子们最美好的希冀。她打心底里希望别人再提到“安德”,映入脑海的是安德的学生们英语出彩,综合素质强,拥有广阔的国际化视野,而不仅仅是停留于表面的教室漂亮、有空调,学费昂贵的印象。
在张老师看来,老师和学生,始终应该“亦师亦友,师生有别”,该严肃的时候必须严肃,但生活时间,完全可以无话不聊。但是,让她哭笑不得的是,学生太皮,有时候查宿,尽管之前一再强调要把衣服穿好,在查个别男生宿舍时还是会很尴尬。说着,她笑了,微微摇头,有些无可奈何。
与孩子们的合影
这是一藤娇柔可爱的花,也终将为了一个自己不后悔的选择,奋力成为一株高大伟岸的木棉。
木棉
“如果是为了你们,我一定要做一藤凌霄花,奋力长成木棉的伟岸高大。对着你们,显出柔和、吐露芬芳;在这之前,努力生长,不惧风霜。”
扫描上方二维码,浏览更多故事和照片
还可参与评论进行互动哦
(记者:张兴汝 通讯员:郝若? 曹娅欣 图片来源:张嘉雯 网络 编辑:席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