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团中央“青春大学习,奋斗新时代”的号召,我校理学院“天水市麦积窟历史文化调研”团队以文化遗迹宣传保护为切入点,对我国石窟文化进行实地探寻。麦积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并且汇聚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的塑像特点,而且这在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表现上是极其罕见的。为了一睹历史遗迹的风采, 8月10日,迎着朝阳,实践团队来到了天水市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迈出了探寻麦积山石窟文化渊源的第一步。
麦积山风景
麦积山石窟位于天水市东南45千米的麦积区南侧,是西秦岭山脉北支小陇山前山区的孤峰,相对高度142米。峰顶呈圆锥状,因山体形如农村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现存大小窟龛194个,54个位于东崖,140个分布在西崖,共保存了从公元4世纪末到19世纪约1500年间的泥塑、石刻造像7200多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麦积山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石窟"。
石窟坐落的天水市,位于甘肃东南部,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几年,天水大力进行文化宣传,旅游业迅猛发展,其中麦积山石窟的游客量最为突出,但由于之前对于未来发展考虑不足,景区存在的隐患也随之逐渐暴露。
实践团队在游览过石窟之后才发现,洞窟之间全靠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虽然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而且栈道修建的重点参观路径,确保经由栈道可以到达每个石窟,但细究游览过程就会发现很多安全隐患。首先,凌空栈道承重依赖山体,而麦积山岩层相对松散,其雕塑被称为泥塑;其次,栈道陡峭,扶手护栏高度过低,达不到安全高度;再者,高危地段没有设计年龄限制,更没有为不同年龄段的人设计合适的参观方式;最后,其身为国家5A级景区,却没有为突发情况准备应急通道和急救措施。
成员采访工作人员
实践人员对工作人员做关于遗址保护的采访时,工作人员表示:麦积山石窟的保护管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关系;在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基本建设、旅游发展等活动不得对文物及其环境造成损害。
最后,实践团队想为石窟旅游文化的发展做一点努力,故决定对来此旅游的游客进行一次随机问卷采访,统计出了游客对麦积山石窟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及重视程度,并根据问卷结果向相关部门提一些建议。结果显示,大多数的游客是出于对石窟建筑的好奇来游览的,少部分游客对于石窟文化有一点了解,由此看来,麦积山石窟文化的宣传和普及,管理部门任重而道远。
团队合照
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队领略了古人的建筑智慧,也意识到了文化保护宣传的任重道远。从刚开始对调研的憧憬,到中期实践的艰辛,再到最后被认可的欣喜,实践团队渐渐明白了,所谓“三下乡”便是一个实践求知的过程,它里面包含着艰难、曲折和汗水,同时也包含着欣喜、同伴和收获。同时,身为当代青年,用实践去检验自身能力,用自身所学为文化宣传保护而努力,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真实地触摸到那些历史印记的时候,每位成员便下定决心,一定要为这些文化遗址的的宣传保护不懈奋斗。实践团,在行动!
(来稿:周妍 杨乐 摄影:周妍 编辑:韩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