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化

为了西部山川更秀更美

发布时间: 2003-05-29 作者:来源: 点击:

江泽民总书记在谈到如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曾高瞻远瞩地讲到:“西部大开发,关键是要解决水的问题。” 是啊,水为生命之源。有了水,就有了草的绿、林的茂、花的红,山的美。没了水,地球上将是戈壁茫茫,沙漠无垠,山光地秃。

地球缺水,中国缺水,西部严重缺水,这个难题如何攻克?不少专家为之殚精竭虑,我校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院长王晓昌教授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近几年,他在这一领域成功地开展了不少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他的研究课题“西部干旱地区水资源再生利用研究”日前正式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他正在以实际行动为西部的山川秀美奉献着一个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

谈起西部地区水资源现状、保护、开发和再生利用,王晓昌有说不出的感慨。

那是2000年3月,王晓昌受国际组织邀请,为解决约旦水资源管理问题再次踏上约旦热土。几十个日日夜夜的奔波,约旦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为保护、开发、利用水资源而采取的得力举措,深深地刺激和牵动了王晓昌的心,更勾起了他对祖国水问题的担忧。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他不由坐在笔记本电脑前,又一次写出解决中国水问题的建议书,准备发给国家有关部门。信是写好了,可准备发出时,他又犯了踌躇,会不会又像上次那样,石沉大海,无人理睬。

那还是1988年初春,王晓昌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参与国家环保局“延河主要水域功能区达标规划与污染控制对策”的科研项目,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当他漫步延河边时,竟惊得目瞪口呆,心里禁不住发问:这就是人们常唱的“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的延河吗?眼前的延河,宽宽的河床大部分羞涩的裸露,两岸一个个污水口汩汩不断地向河里流淌着污浊的黑水。河边一位头扎毛巾的老人告诉王晓昌:“过去,这延河水清清地满河道流,我还常在河里洗澡,不知咋失鬼的弄成现在这样子。不只延河,陕北到处都缺水,有的地方吃水要到几十里外的地方挑,大部分山都成了光秃秃的荒山,甚都不长。”

此后不久,王晓昌去内蒙托克托县参加国际合作项目,沿途所见所闻,更令他心情沉重。那一座座光秃秃的山刺得他眼皮发涩,那泛着泡沫的滚滚河水散发着扑鼻的臭味,还有那望不到头的茫茫戈壁……看着看着,他的心像针扎似的难受。在托克托县几个村子考察,情况更令他心酸,因饮用已被污染的水,全区大人小孩一个个牙齿发黄发黑,40多岁,牙就全部掉光。那些美丽可人的姑娘们见到生人不敢张口,怕人瞧见那口黄牙笑话。

西部缺水且很多水源已被严重污染这个沉重的现实刺激得王晓昌食不甘味,夜难入眠。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驱使他不得不拿起笔,写出关于解决西部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建议书,邮寄给国家有关部门。信发出后,他满怀期望的等待答复,可谁知如泥牛入海。他为此懊丧过,灰心过,也正因有这么一档事,这回他不能不犹豫。可不发,心里又憋得慌,既然写出了,管他怎样,发出去。这一次,他把建议书直接发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出乎他意料,没多少天,“基金委”不但回了信,向他致谢,还告诉他,自然科学基金委经过研究决定,计划4月初在上海召开“十五”重点研究方向研讨会,希望王晓昌届时能到会参加。看到信,王晓昌搓着双手,高兴无比。这并不是因为他的建议被国家认可而高兴,他高兴的是水的问题终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可兴奋过去,王晓昌又犯难了。会议定在4月初,可约旦的研究工作却未搞完,作为项目负责人,这又是国际性课题,他无法提前脱身。无奈何,他只有遗憾地向自然科学基金委回信说明情况。更令他想不到的是,“基金委”几天后又回信,会议推迟到4月底再开,要他无论如何做好准备,参加这次会议。

王晓昌除了感动还能再说什么。与他一起从事约旦水处理研究的几个日本专家知道后,不无感慨地说:“怪不得你当初非要坚持回自己的祖国,现在我们才算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才理解了你。”

一句话,勾起了王晓昌久久的回忆。他又一次审视了自己当初的抉择。

王晓昌生在四川,在陕西铜川市长大。1978年2月,高中已毕业5年多的王晓昌抓住了人生的又一次机遇,已是24岁的他成了西安建大环工学院一名学子。他说,在大学四年里,他可以数得出有多少个周末没有捧着书本度过,寒暑假也基本没有放松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1982年他以优异成绩成为西安建大一名硕士研究生,在研究所学习期间,他以聪明和勤奋续写着他学习生涯的辉煌,基础课和专业课考试成绩几乎门门都居全校研究所的榜首,他的研究成果“水处理混凝相似理论和新型混凝技术研究”、“黄河高浊度水结团凝聚处理工艺研究”等相继取得重大突破。日本北海道大学教授、国际水协会主席、国际著名水专家丹保宪仁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时,在阅读了王晓昌用英文写出的论文后,赞扬他的科研水平已高于国外硕士生的水平。他非常赏识这个书生气十足、基础扎实、才思敏捷、富有创造精神的年轻学者。在后来他到郑州、兰州等地考察黄河时,非要王晓昌陪同前往。黄河边留下了他们共同跋涉的足印,树荫下他们彼此交换对黄河水的处理看法。接触、观察,丹保宪仁相信这位年轻学者经过努力,一定会成为颇有建树的水处理专家。爱才若渴的老先生真诚地对王晓昌说:“到日本来吧,如果你愿意,就读我的博士生。”

能成为丹保宪仁的一名门生,王晓昌当然求之不得。198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丹保宪仁门下,东渡日本,开始了人生又一次大的转折。

在日本,他一方面潜心攻读,一方面利用国外优越的实验条件从事高水平、高层次的科学研究工作,他用英文撰写的博士论文被答辩委员会认为是“最高质量的博士论文”,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性权威刊物AQUA连载。国际权威人士称赞他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水处理混凝理论的内容,具有独创之处。他参加的日本文部省重点攻关课题:“造粒型流化床高效固液分离工艺研究”获得日本政府的奖励。为学习和掌握并了解国际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先进技术,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受日本水道机工研究所、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再三请求,与他们共同参与国际性水处理研究。在埃及,他与同行对其水厂净化工艺进行设计,取得重大突破。约旦河两岸,他为那里的人们解决地下苦咸水找出了新的淡化途径。巴西帕拉那省污水、斐济岛河流污染经他们攻关,水质经处理后被再次利用……在先后5年时间内,王晓昌足迹遍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河流,他的30多篇科研论文在国际性权威刊物上发表后,篇篇引起轰动。他作为一名年轻的水处理专家的地位很快得到确立。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政府组织和科研机构都想高薪聘他终生任职。当时,王晓昌的事业如日中天,前程无量。他的生活、工作条件已十分优越。什么洋房、小车、高档用具、丰厚的薪水,应有尽有。可就在他听到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西部急需大量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后,平静的心不由得泛起了波澜,回国之心悄然萌动。

然而回国又岂非那么容易,在日本工作先后近10年,回国后自己能否适应?妻子、儿女已习惯了这里的一切,又会不会同意。犹豫、徘徊、矛盾,王晓昌的心灵在进行激烈的搏斗。他想起了自己出国时,校领导对自己提出的期望,想起中国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现状,想起当年不少科学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毅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壮举……渐渐地,回国之念占据了他的大脑。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妻子、女儿时,妻子不解地问:“回去有什么好?”一些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听说后对他讲:“那儿黄土不埋人,有的留学人员回国后,满打算为国尽点力,可因种种原因又再次出国,你可别干傻事。”日本的一些同事也找上门劝他:“搞科研的,哪里工作都是为人类服务,日本,中国有什么不同?”

可王晓昌一旦做出决定,十头牛也拉不回。他说:“我是中国培养出的知识分子,是黄土地养育了我。现在祖国要搞西部大开发,正是用人之际,不回去,留在这儿我也心里不踏实。”就这样,他悄悄做了回国的准备。想到回国后研究工作的需要,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和科研经费十几万元购买了仪器设备,又向日本有关方面争取了4万美元的科研经费,用于科研项目启动和实验室建设,1997年底,他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回国后,尽管生活、工作条件与在日本比相差甚远,可他不灰心、不气馁、不抱怨,而是以创业者的心态投入到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中去。为了改善实验条件,他用自己的科研经费购买急需的仪器设备,在教学上,王晓昌更是以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专业知识、启发性的讲授方法而广受学子们的好评。在科研方面,回国后他已先后承担主持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及多项省部市科研攻关项目。在谈到自己当初的选择时,王晓昌动情地说:“这是我的祖国,我是这里的主人,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发展自己的事业,为国家做出贡献,我相信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也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000年4月底,为了能按时参加上海的会议,王晓昌夜以继日,整个工作终于按时完成了约旦项目的工作计划。然后马不停蹄,从国外直飞上海,如期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十五”重点研究方向研讨会,而且作了重点发言。会议期间,他介绍说,美国尽管水资源丰富,但仍投入巨资抓水的再生利用;以色列这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正是由于对75%水经过处理后再生利用,保证了建设和生活用水。他认为解决水的问题一是保护,二是开发,三是再生利用。保护是个长期工程;开发过度,会引起地下水下降,地表下沉。最有效的途径是对废水、污水进行再生利用。这既是目前不少国家的先进经验,对于中国,特别是西部缺水地区更是一条捷径。他的意见和设想谈完后,在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会议期间,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专门约见王晓昌,同他交换意见,赞赏他的治水思路,支持他搞好这个项目的研究。

去年,经过激烈的竞争,由王晓昌主持的科研项目“西部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的再生利用研究”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获得成功,谈到这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课题时,王晓昌说,我们将针对西部干旱地区的地域特点,在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下,积极探索西部水资源贫乏地区有限水资源再生利用系统模式,研究再生水资源利用的水质保障基本原理、处理技术、环境保障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技术。有关专家认为:这一科研课题填补了我国在水资源再生利用领域研究方面的空白,不仅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是一项艰巨、浩大的工程,而王晓昌作为院长,大量繁杂的事务要他处理,学科建设要他主持,他带的十几名研究生要他指导、授课,作为学者,国外的科研合作项目、学术交流及讲学占有他一定的时间,他所承担的科研项目,要做大量工作,因此,本来已忙得焦头烂额的他,更显得时间之不足。但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西部的热土企盼如甘霖般的清水滋润,王晓昌没法拖延,他和课题组同事夜以继日地工作,三伏天顶着艳阳,到三秦大地一些中小城市,到西安一些排污口查看污水排放情况。隆冬季节顶风冒雪,北上青藏高原,到青海海东地区进行考察,与海东有关方面达成协议,解决水污染和再生利用问题。为总结出污水处理新工艺,他多方奔波,在西安北郊联系一家污水处理厂,把那儿作为自己的实验基地。

我们期待着,王晓昌的事业快快成功。

我们企盼着,西北地区草更茂,花更红,牛羊更壮,山川更美。

建大要闻

影像建大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