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系的系主任想尽办法“推销”自己的专业
今年“五一”前的一个星期,对上海的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的老师来说,是比较紧张的一个星期,293名2003级学生的选择将决定他们下学期有没有课上,甚至自己所在的专业是否还存在。
2003年,东华大学在旭日工商管理学院试点按专业大类招生,而试点就放在了工商管理大类的4个专业。
今年4月,物流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4个系的系主任站到学生的面前“推销”自己的专业。系主任要在20分钟的时间里介绍自己专业的背景、师资、特色等。为了这20分钟,各位系主任可谓各显其能,有的把专业的市场需求从网上下载,有的把本专业历年毕业生的出路都列出来,千方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的专业。
实际上,从预选到正式填志愿的半年多时间里,各专业的老师也都在想方设法吸引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有的老师私下给学生做工作,有的专业组织一些讲座,“一些原来除了上课,很少和学生接触的教授也开始主动和学生接触。原因很简单,如果学生都不选他的专业,他就没有课上,甚至专业有被取消的可能。”东华大学教务处处长邱高说。
按专业大类招生的试点给老师带来冲击,而早已实行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制度则实实在在影响了一些老师的“饭碗”。在东华大学,一旦选某位老师课的学生少于一定人数,这个老师的课就有可能被停。邱高说,每年都会有五六位老师暂时“下岗”。
市场化课程对业界精英学员也要评头论足
而记者在上海另外一所高校采访时发现,这所学校同样也实行学生评价老师的制度,但更有意思。每个学生在学期末选下学期的课时,选课系统会直接跳出对本学期授课老师的评价问卷,必须完成这个问卷后才能选择下学期的课。而该高校大部分院系会把对老师的评价排名向学生公布,至少也要向老师公布。该学校一文科系只向老师公布过一次排名结果,该系的一位领导说,如果公布这个排名,岂不是要出乱子了!
该高校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学校对学生评价老师的结果并没有采取直接的措施,但排名公布出来对老师的冲击力是可想而知的,“碰上谁,面子上都过不去,即使只向老师公布,也不可能不传到学生耳朵里去”。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高校中,市场化的课程对老师的评价系统更加完善,而学生的意见变得尤为重要,有时候甚至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
日前,记者旁听了复旦大学EMBA04传媒班其中一个模块的课程,授课的教授包括国内新闻传播学界的“泰斗”———李良荣、童兵以及业界精英———范敬宜、陈天桥、戴杰明等,但他们同样要接受学员们的“评头论足”,而且这会影响到他们以后能否继续担任课程或者讲座的老师。
一个模块的课程结束后,每名学员都拿到几张课堂教学评估表,其中包括对课程、教授和助教的评价,在对教授的评价方面包括“讲课思路清晰,条理明确,重点突出”、“教学内容安排选取合理”、“讲课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等,学员在1~7个等级中选择。
有意思的是,该评估表和标准化考试时的答题纸一样,采取匿名形式,学员只需把相应选项涂黑即可。据该项目的负责老师介绍,评估表收回后将用读卡器读取结果,最后的结果将会影响到以后的课程是否还会请这位教授来授课。
“体制内”学生也敢和老师“叫板”了
如果说市场化课程重视学生意见,是因为高昂的学费和学生学习自觉性较高,而现在“体制内”的学生也越来越有发言权。
上海某重点高校一位从事多年教务工作的老师告诉记者,以往比较“难弄”的学生是成人教育、电大的学生,因为他们都是自费、主动来学习的,如果老师不认真教学或者请自己的研究生来上课,马上就会有意见反映上来,而且动不动就用“退课”来“威胁”校方。而现在,“体制内”的本科生、研究生也越来越“难弄”,“稍微一个不注意,就告到校长那里了。”
这位老师告诉记者,有一次,一个系的一位教授因为对外的事务比较多,经常出差开会,连续3周没来上课,找了一个研究生代了两次课,结果就有一封匿名信寄到校长那里去了。那个教授回来后就被校长找去“喝咖啡”。虽然教授并没有因此“下岗”,但这件事以后就再也不敢对学生马虎了,即使出差也要回来把课补上。
这位老师向记者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和现在学费提高有一定关系,“学生花了几万元钱来读书,当然不想浪费。”他还认为,这和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有关。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厉害,敢和老师‘叫板’了。”上海另一所重点高校的一位从事教学工作十几年的教授向记者诉苦:“以前老师想怎么安排课程,就怎么安排课程;现在不行了,有点什么变化,学生就会叫,甚至去‘告状’。”这位教授告诉记者,有一次,他要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正好和一门课的时间冲突,于是和学生商量调一下课,但遭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反对,“有的学生就直接对我说,我们的时间也是宝贵的,都是安排好的,怎么能说调就调呢?”最后,这位教授只能把学术会议推掉来给学生上课。
而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四学生告诉记者,曾经有一位从外校调来的教授第一次给他们上课,学生的普遍反映就不好。当时学院给这位教授面子,仍然让他把那个学期的课上完了,但第二个学期就取消了这位教授的那门课。
“以前都说师道尊严,现在我们的这点尊严越来越少了。”一位高校的教师这样说。
不过,记者了解到,高校也在努力平衡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邱高告诉记者,虽然学生的评价对老师会有影响,但从实际的结果来看,大部分评价还是公正的,“因为学校看的是总体结果,不会因为个别学生的评价低而影响到对老师的评价。”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负责教务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结果出来后,如果普遍较差,也不会马上“解雇”这位老师,而是再请一些专家来进行进一步的评价,综合以后才得出结论。(记者 周凯)
(编辑 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