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2005年度中国教育十大热点

发布时间: 2006-01-31 作者:来源: 点击:

【编者按】我国教育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近来,中国教育网(www.edu.cn)与中国教育在线(www.eol.cn)联合评选出“2005年度中国教育十大热点”如下:

1、真正的义务教育将实现 中国义务教育史走过百年

摘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3月5日开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全文]

点评:有好事者将中国的义务教育萌芽推到1904年的清政府颁定《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儿童自6岁起受蒙学4年,10岁入寻常小学修业3年。埃各处学堂一律办齐后,无论何色人等皆应受此7年教育,然后听其任为各项事业。" 如按照这一说法,中国人为实现(真正的)义务教育已奋斗了整整101年。但直到现在,即《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发出后,中国人才完全触摸到真正的义务教育的前额…[全文]

2、晏才宏朱淼华:教学型教师遭贬 科研教学孰重

摘要:上海交通大学普通教师晏才宏3月12日去世,该校BBS上发表学生千余篇悼念文章。晏才宏的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广受赞扬,但由于没有论文,去世时还仅仅是个讲师…[全文]

点评:这是一个关乎评价制度建设和教师道德操守的问题!这也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从制度层面讲,虽然大学教学科研都很重要,但问题的根本是目前高校缺乏科学的人才衡量标准。科研成果是很硬标准,易操作,舍此而无从或者很难衡量教师,讲课好与坏却难以评价,而且也很难给学校带来直接的效益,于是导致这种状况的出现。从教师道德操守层面讲,当“学术良心的底线不断下移”时,每个教育工作者是否应该深思,自己的职业责任一定要靠外力来督促吗?…[全文]

3、山西榆社高考滑坡县委道歉 应试教育欲罢不能怪谁

摘要:6月25日全国高考成绩公布。几天后山西榆社县委召开紧急会议,当晚,榆社县电视台播出一则不同寻常的公告:因今年高考成绩大面积滑坡,榆社县委常委会诚恳地向全县人民致歉…[全文]

点评:为什么无论怎么改革,我们都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大格局?为什么被官员和学者们批判了20多年,迄今高考却仍然是操控中小学教育最灵验的“指挥棒”?为什么几乎所有与升学率不相干的基础教育新政,一到了基层就全都流于形式,甚至连“雨过地皮湿”的效果都达不到?为什么即使是那些对“一切围着高考转”深恶痛绝的中小学教师,一上了讲台,也都把“素质教育”当成了耳旁风?…[全文]

4、学生罢学,导师罢招,研究生招生制度怎么了

摘要:王垠是清华大学在读的硕博连读学生,计算机专业,已经攻读了4年,还有一年就博士毕业。9月份,在清华大学“水木社区”网站上,王垠向清华大学写下近万字的退学申请…[全文]

点评:学生罢学,导师罢招,研究生培养制度怎么了?硕士生培养和招生制度的问题是显然的,如在评价标准不科学、考试形式单一、无法进行个性化培养等等。大家都看到问题,在“面”的管理和“点”的培养上的矛盾早已凸显,但关键是如何应对和解决,有无更具操作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不简单量化学生发表论文数,那如何督促学生搞科研,如何保证已经很低的博士不继续下滑呢?…[全文]

5、国家高调重视职业教育 职教成为教育重中之重

摘要:9月21日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随后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会议,将职业教育再次推向近年少有的高潮…[全文]

点评:一方面有大量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很多单位却出现了技术工人匮乏,企业高薪延聘高级技工的现象。随着经济逐渐常态化发展,对人才观念的逐步科学化,对专业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促使职业教育继80年代中期后的短暂繁荣后,再次被国家及社会高调重视。按照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全文]

6、《泰晤士报》评北大为亚洲第一 中国人被忽悠了?

摘要:英国《泰晤士报》的高等教育增刊10月27日公布了2005年全球大学排行榜,美国哈、佛大学名列第一,中国的北京大学名列全球第15位,超过日本的东京大学而名列亚洲第一…[全文]

点评:此事的点不在于别人如何评,是否正确,更重要的是在于北大不敢认可这个评价,一方面体现北大的自知之明。更重要的是,我们真的没有十足的底气,并敢于拍胸脯说:我是亚洲第一。虽然国家给予包括北大、清华等名校前所未有的支持与大力投入,但学校的变化除了让校园越来越奢华外,学校的教学及科研实力并没有明显提升…[全文]

7、天灾人祸,事故频发,校园安全引起全社会关注

摘要:11月14日早晨6点至7点,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郭道镇南庙中学的学生正在进行早操晨练,一辆带挂大货车呼啸而至,顷刻间,惨祸发生了,一名优秀的教师和20名花季少年命丧黄泉…[全文]

点评:校园安全事故频发,有天灾有人祸。事故发生的直接后果就是生命的消失,就是无数家庭的悲痛欲绝,所以要总结的就是如何避免事故再次发生。这数次大型事故中,最能引起社会关注的是沁源车祸,因为它反映出一个比较普遍和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那就是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设施跟不上教育发展步伐等问题。没有沁源惨祸的发生,中小学投入不足的窘况还不会让人印象如此深刻…[全文]

8、吉林大学45名博导落聘 “深源地震”能否震碎坚冰

摘要:“博导”是人们对博士生指导教师的习惯性简称。吉林大学“博导”选聘改革11月底完成,45名“博导”在新一轮选聘中“下岗”——失去了招收下一届博士生的资格…[全文]

点评:无论如何来讲,吉林大学45名博导落聘事件都是一件好事情。博导资格终身制被质疑了数年后终于有高校付之行动了。但从另一方面说,如果此事仍能引起各界关注,只能说明这个社会多少又有些不正常了。博导是什么?如果是科研能力和水平的代表,本来就不应该是终身的,上下本来就是正常的。按照规律,人的创造力最强的时候是中青年时期,而且人的创造力是随着年龄呈倒U字曲线变化的…[全文]

9、洪战辉携妹求学12年 “应尽责任”却感动中国

摘要:按照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还要继续扩大招生规模100万人,力争总体招生规模达…[全文]

点评:洪战辉以其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高尚品质,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刻苦学习、严于律己的顽强毅力,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深受政府、社会和大学生等一致好评。一个在几十年前比较常见的事情与青年,在如今的社会,却成为了让整个社会尊敬与赞扬的楷模,与其说是进步,不如说是一种退步…[全文]

10、成败引发争议 教育不应被妖魔化

摘要:12月22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做客新华网回答网友提问。有网友问:中国的教育改革很失败,这样的口号喊了多少年了,有用吗?王旭明说,我不认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是失败的…[全文]

点评:此事实际上反映了目前教育的一个尴尬局面。对于教育成就的评价,社会舆论中负面的东西比较多,难道中国教育真就这么糟糕?国家各行业的工作中就教育差,就教育腐败多?相信绝不是。教育问题的背后,是一个综合的社会问题,教育往往成为社会问题的承载者。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教育是一个公众服务部门,但因为投入及其他社会文化因素…[全文]

(编辑:王亚迪)

建大要闻

影像建大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