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支教,得到的远比失去的多,生活中充满了爱心、友谊和感动,孩子们给了我快乐和自豪。”
钱江:苦涩中,和山里娃快乐成长
今年23岁的钱江是江苏淮海工学院2003届毕业生。毕业前夕,他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被分配到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演池乡演池中学支教两年。“对于西部的贫困,虽然早有思想准备,可是真实地出现在眼前时,还是有点难以接受。” 在演池中学简陋的单身宿舍里,钱江对记者说。
因为没钱盖学生宿舍,离家远的学生只能租住在附近村民家中,晚上借着烛光学习。学校开设有计算机课,可是既没有教材又没有计算机,本来需要操作练习的计算机课纯粹成了“纸上谈兵”。一位老师叮嘱他:“咱们这个地方穷,不比城里学校,上课的时候粉笔要节省着用。”钱江后来了解到,演池中学实行一费制,每个学生每学期交150元,学校只能从中拿出很少一部分钱用于办公经费。
计算机系毕业的钱江以前没有想到有一天会站在讲台上。去年到演池中学的第二天,他作为初一年级的英语老师第一次上课时就闹了笑话:丢三落四、结结巴巴。钱江说:“那节课,觉得45分钟时间长得好像几个小时。”
钱江是初一(4)班的班主任。一些孩子受方言影响,学英语吃力,钱江就利用晚自习时间给他们补习英语。他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按角色表演课文中的情景,小组之间再进行纠正、评比。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除了尽可能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上课,我还逐渐学会了与孩子们相处。”钱江说。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来源于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训。有一次,钱江发现一名平时成绩出色的学生没有交作业,便气愤地问她原因,但这个学生支支吾吾半天也没有说出一句像样的话。他气急之下,把这名学生骂出了门,还责罚她写份检查。当第二天这名学生恭恭敬敬地把检查交给他时,他才明白作业没完成的原因是她的手冻肿了!钱江看到孩子的十个指头冻得通红,像红萝卜;手背肿得像面包并裂开了口子,渗出了鲜血。深感愧疚的钱江打了一盆热水,给她洗了手,擦上了自己带的冻疮膏,并嘱咐说:“每天早上来洗一次。”后来钱江还给这个孩子买了一副手套。
演池中学英语教研室主任张春侠告诉记者:“钱江勤学好问爱钻研,在讲课方式上还不断创新,现在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小老师’了。”
钱江说,与城里的孩子相比,这里的孩子上学太苦了。有一次,钱江到学生们合租的民房内,看到学生王乐的晚饭仅仅是两个馒头、一碗开水和一包吃剩的方便面调料时,禁不住鼻子一酸。
在一次体操练习课后,钱江买来雪糕请同学们吃,几个第一次吃雪糕的学生高兴得像过年一样。在贫困山区,钱的价值往往被放大了。
去年底,每月只有600元生活补助的钱江向学校递交报告,表示愿意在支教的4个学期内,每学期出资500元设立奖学金,奖励每个年级期末考试前3名学生。“这些钱不算多,我只希望解决一些学生的困难,哪怕是多吃几顿蔬菜,多买一件衣服、一副手套也好。”
今年2月17日,演池中学新学期开学典礼上,由钱江出资设立的奖学金发到了9名成绩优异的学生手中,许多孩子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奖学金。
去年11月份第一次生炉子,钱江看来看去不知从何下手,学生们七手八脚地给他砌好炉子,找来干柴,一会儿就生着了。那一晚,躺在狭小的宿舍里,看着彩条布包着的天花板,钱江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
钱江的爱心正在蔓延。他拿出一张刚刚收到的汇款单说:“在报纸上看到我介绍演池中学的一些情况后,广东佛山的汤晓云寄来了1000元,让我转交给困难学生。志愿者的标志是一双紧握援助的手,这就意味着在困难面前,我们大家应该相互扶持,相互温暖。”
钱江的父亲钱建勤、母亲邱兰芹都曾做过知青。钱江说:“因为有了类似的经历,回到老家邯郸过寒假的时候,父母觉得我懂事了,与他们的共同语言多了。”
(记者 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