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大学不宜直接办产业

发布时间: 2005-09-28 作者:来源: 点击:

新华网合肥9月22日电 (记者周剑虹、卢尧、范玲)正在此间召开的大学校长与风险投资家论坛上,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提出:大学不宜直接办产业,应该由风险投资介入,使大学不再背负产业化风险的观点。

朱清时说,十多年前,我国大学兴起了校办产业的热潮,这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当时我国产业界一般都缺乏研发力量,产业界与大学和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也没有建立起来。因此,由大学和科研机构直接办高新产业对我国高新产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是,当校办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大学直接办产业的弊病也越来越明显,简而言之,有以下几点:一、从科研成果到产业化之间还有一段很长的路必须走,它们包括工程技术问题、市场营销问题、管理方式问题和激励机制的问题等等。科研成果却往往只有很少数可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成功地商业化。大学往往缺乏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二、产业化是存在很大风险的。大学自己办的产业往往不得不把产业化的风险背在自己身上。三、学校的文化和企业的文化不一样,产业在学校的管理下也难以成长。因此,目前我国的大学应逐渐从产业中退出来。

谈到大学的社会定位和社会产业发展的关系时,朱清时说,大学是培养人才和创新知识的基地,是高新科技的源头和上游;产业是产生社会财富的事业,是高新技术的下游。在大学和产业之间还必须存在一个中间环节,就是研发和风险投资,它是高新科技的中游。

风险投资一般都用于初始科研成果的进一步研发。风险投资者一般同初始科研成果的研究者无关系,因此投资者可以独立判断和自己选择投资项目。选择投资十个项目,只有其中一个成功,投资者的成本就都收回而且有赢利。风险投资者的选择把初始科研成果推入竞争中,通过竞争,使进一步研发的成果最优化,可以大大提高产业化的成功率。风险投资的介入,使大学和科研机构不再背负产业化的风险。

朱清时还"自揭家丑",以中国科技大学的上市公司科大创新公司因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几千万元巨额资产损失为例,说明大学无力承担知识变产业过程中带来的风险,不宜直接自办企业。要使大学的科研成果产业化,最好的途径就是交出去,由专门的企业和风险投资家去经营。当然,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编辑:张强)

建大要闻

影像建大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