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大话校园:一名大学生对学生会的质疑

发布时间: 2005-11-03 作者:来源: 点击:

在大学校园里面,有这样一种东西,有它亦可无它亦可;但有的人却会把它当成一种提高社会地位的利器,千方百计地要去挨去碰。这就是所谓的学生会。早在中学时我就知道有学生会这么个玩意儿,但是当我一看见那些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全是教书先生们挑选出来的时,我就对它毫无兴趣了。很显然,这是一个傀儡机构,是在给学校意志戴上一个学生面具,用来堵嘴的。当时并不觉得学生没有学生会有什么大不了的——从初中到高中,无论你是十三岁还是十八岁,都是些不经世事的小青年,除了上学放学吃饭睡觉之外没有别的要求。换句话说就是学生会只是路边上的小石子,根本不会有人理睬,除了那些主席副主席。在高考指挥棒的教育下,管你是什么主席,完全没有效果,只认分数不认人,这恐怕是高考制度仅有的积极效果之一了。

我又幻想大学能够看见真正的学生会——因为没有什么班主任老师像保姆一样再来为学生操劳,也不会是老师来挖掘团员和班干部了,也应该不会再出现谁考试考得好谁就身兼数职这样的怪事了。但是后来——过了一两年之后——我才发现,我终于能够聪明一点了,终于可以对看上去很美的东西发出点疑问了。因为我看到的所谓大学里的学生会,和我从别人口里听到的关于学生会的种种,都指向一个结果:这样的学生会,完全就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垃圾堆。

第一:无能之辈泛滥,马屁精横行无忌。来看看它每年是怎样纳新的吧!一群几年前受了蒙蔽的二十出点头的小青年,摆着一副大人相,倚老卖老地装模作样地去“初试”“复试”那些比他们小不了几岁(有的甚至还比他们大!)的新来者们。怎样让一个你以前完全不认识的人相信你有能力在学生会工作呢?瞎吹、胡扯、撒谎、赶鸭子上架等一系列举动就扑面而来了。其结果是,当那些兴高采烈的家伙大肆吹嘘着“我被学生会吸收了”的时候,他会发现在那里除了能找到几个和他一样好吹牛好说谎的家伙之外,什么也学不到。熬过一年,打发打发大一无聊空虚的时间之后,当下一次纳新开始时,这些混在里面的老无能之辈就要拍屁股走人,为新来的无能之辈腾出位子,让它能够有一个“吐故纳新,保持活力”的借口而长期存在下去。当然,要让新来的无能之辈学会这里的潜规则,就需要有人留下来。于是,那些口舌甜蜜的喜爱阿谀奉承的好同志们就理所当然地被那些坐在办公室里指点江山的所谓辅导员看中,理直气壮地开始戴上部长副部长主席副主席的虚拟乌纱帽,开始以干部的身份留在这个垃圾堆里了。一年又一年,马屁精出了一拨又一拨,不会停止。为什么?因为有学生会这个大染缸。它可以给在里面泡着的人一点好处,例如期末考试可以让人在你的所谓“德育成绩”栏里加上半分或四分之一分,后面再注明“主席团成员”,让你在同龄人的面前炫上一把。别小看这半分或四分之一分,有时候就是它,可以让你扒上领奖学金的末班车。另外,在这个大染缸里,成为我党的新鲜血液的机会也比那些平头老百姓要多得多。只要你能在里面呆上不止一年,你就可以认识很多和你一样的希望为自己捞个党票的同道者,从而在评比时争取几个熟人的支持。只要他们——学生会的老资格的同僚们——同意了,你流进党的血管里就没有大问题了。什么?群众意见?群众算个屁,他们只负责在我们早已决定好了的名单上划上钩,是走走形式。真正说话算数的还是那些辅导员们和那些呆在学生会里不走的老油子们,他们关起门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谁能看得见哪?只要做足功夫,拍够马屁,“就算群众们不满意或者有意见,也是好同志嘛,不能为了一点生活小事就把人全盘否定嘛。谁没有一点缺点啊,学习不好可是工作能力强啊,问我什么叫工作能力?就是他哄得我高兴啊。他让我高兴说明这个人还是很好的嘛,我同意让他入党了。什么叫拍马屁啊,不要说得这么难听啊,他对我是很亲近,那也许是我的优秀品质吸引了他啊。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都是优秀的当然会在一起多点啦,这不是什么拍马屁啦,好了,就此决定吧不要再议了,我还很忙的!”——就这样,新鲜的无能血液就流进了党的组织,学生会这种无聊机构也因为有党的光辉照耀而更加光荣,更能吸引新来的无能者们的眼球了。

第二:打着学生幌子,不为学生做事。每天,都有学生在抱怨食堂的饭菜昂贵、稀少、难以下咽。学生会的大旗上有“学生”二字,当然不能不操心学生的伙食啦,于是便有了“伙监会”,全称“伙食监督会”。但是我们每天看到的,仅仅是一两个戴着红袖套的家伙像个木桩子一样站在食堂里一言不发,过一阵子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道这样的集团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只知道伙食年年、月月、天天都有人抱怨,而年年、月月、天天过去,饭菜仍是老样子,该贵的还是贵,该少的还是少,该难以下咽的还是难以下咽。除了这个“伙监会”是形同虚设,很多很多别的什么“部”,一样是可有可无,似乎它们存在的意义只是给那些部长副部长们头上加上一道光环,让他们做人的时候觉得有点高人一等的感觉。例如,所谓的“卫生部”,他们的职责就是合法闯入学生住处,看这些二十几岁的人们被子叠得整不整齐,有无棱角;墙上有没有贴什么学校的领导们不太爱看的画像;所有人是不是都把床铺得一个样子,等等。而正是这个检查被子的卫生部,竟然需要许多人加入,而且级别必须是在班长或支书——小了还不行!因为这也关系到每个人期末的“德育”成绩:被子叠得整齐的,就是德育好,就是优秀宿舍,宿舍里的人就能每人捞到半分的奖赏。我在冥思苦想多日之后终于明白:原来被子叠得整齐,就是有道德;所有人的被子都叠得整齐,就是有合作团结精神,就是更高尚的道德的体现!原来大学里能够给人带来直接利益的道德,就是你每天看着你和你们宿舍的人,把盖了一晚上的臭烘烘的被子叠得有棱有角,等着那些学生会的人来看上几眼!至于你的被子是否脏了,是否破了,是否发臭了,“卫生部”的人却不会操心——甚至在教室,学生下课之后满地垃圾,黑板上写得满满当当,“卫生部”的人都不会管上一管。扫地是学校里雇的扫地阿姨的事,和我们“卫生部”没有关系!是啊,连卫生部这管卫生的都不管,为什么平平常常的学生要管呢?于是,脏就让他脏吧,臭就让他臭吧,学生会的卫生仅仅是被子和床单的整齐。这样看上去,学生会确实整齐——七八个部加上什么研究会什么委员会,正副部长会长秘书长委员长一个不少;有组织有纪律有领导,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但,它的卫生成绩又如何呢?它发臭了,谁又会知道呢?普通的学生怎么会知道那里卫生不卫生呢?只有优秀的拍马屁的人才真正懂得。

第三:也是最令人难以忍受的一点,就是可以以权谋私。前面已经说过,这个组织的任何一个成员拥有特权的合法性都是值得质疑的。俗话说:名不正,言不顺。一个不能代表学生真正利益的组织,为什么能被赋予特权,从而超越于普通的学生之上?为什么会出现学生既不关心也不参与学生会的事?为什么这种毫无必要存在的组织仍然能够存在到现在,并且还有继续存在下去的趋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组织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这些人怀着不同的目的进入这个组织,其中绝对不乏动机不纯者。有的为了接近上层,有的为了攀附关系,有的为了找女朋友,有的为了捞点油水。我亲眼看见,一个平时趾高气扬的学生会干部(似乎是个什么部长)在期末考试时堂而皇之地将笔记本带入考场,压在试卷下面大快朵颐;并且在下一学期威风凛凛地领走了因为“成绩优异”而获得的奖学金,而我一个真正的贫困生兄弟却不得不借钱度日。总之一句话:这个组织吸收进去的人员鱼龙混杂,连那些脱颖而出的人都很难说他们就是真正的精华——因为走后门拍马屁成风,黑幕到处有,而且因为较短时间内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很小,所以不会引起注意。但是,这里走出来的家伙,却有比常人多的机会进入较好的工作岗位或者享受到诸多优惠。这些人已经难免带有不正之风,必将危害到社会风气。换个角度看,这是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对校园的侵蚀,而学生会的不法之徒们又将这种风气扩散到社会上,造成今天的社会风气恶化的局面。当然,责任是多方面的,不能就此说一切责任都要这些家伙来负,但是可以看出,所谓的学生会成员并不是真正的能为学生办事的人,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先满足于自己的要求——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是在这个组织里,为自己谋私便是很容易的事,没有起码的品德素质,如何让人口服心服地觉得你适合在学生会干下去?换句话说,就是如果要在为学生服务的会里呆,就不要有什么贪得无厌的思想。如今这样缺乏监督,缺乏透明度,学生不知道学生会干部在干什么,只知道稀里糊涂地就有人成了主席副主席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副秘书长,而自己却从没听说过这些名字,更不要说认识这些人了。等到某一天你有幸见到你们的主席时,你没准会有这样的感慨:天啊,连这种货色都能带个主席的大帽子,那么大街上得有多少个主席啊?当你某天看到你们的主席得意洋洋地被选为优秀生三好生五好生时,你仍然会为“这个人何德何能?”而困惑不已。而当你看见学生会的家伙们得意洋洋地向人炫耀他们聚餐不花钱、用电脑不花钱、有舒服的办公室可用来上自习、备受那些所谓辅导员老师的关爱时,你还会觉得这些人是一心一意在为别人办事,为学生办事的么?最让人难以容忍的是,当你的成绩、你的操行报告、你的各种表格、你的个人简历,甚至你的德育成绩都被这样的一群人操控着的时候,你会如何感受?当你在辛辛苦苦找工作的时候,他们却因为在这个安乐窝里混足了年头而得到“工作能力突出”的评价,从而不费吹灰之力获得推荐的机会,你又会作何感受?

校园不是学生会的天下,校园是属于所有学生的。我不知道这样的学生会究竟有何存在的意义,学生会里的干部们到底为了什么而工作。我想问,大学里的这种组织,还有必要存在下去吗?那些“学生会干部”们,你们究竟是把自己定位在“学生”呢,还是“干部”呢?

(作者:徐州师范大学 晓孙)

(编辑:张强)

建大要闻

影像建大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