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15日,当陕西电视台《关注》栏目“让老区人民喝上放心水”的节目播放后,我校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院长黄廷林教授激情难抑,彻夜不眠。几年来,他的奔波、他的辛劳、他的呼吁、他的科研课题终于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与关注,长期以来由于资源开发对陕北特别是延安水资源造成的污染,现在终于开始得到较大规模的治理了,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能在这方面为社会和延安老区人民出力,心愿足矣。
一
仁者好山,智者乐水。黄廷林,喜水喜得痴迷。1962年,黄廷林出生于山东昌邑市近郊一户农家。自1983年从青岛建工学院给排水专业毕业分到青岛市工作后,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工作之余,他经常站在大海边,看那几丈高的巨浪,从天尽头以排山倒海之势向着海岸线一次次冲击而来。这时的黄廷林之所以爱水,是因为水给人以灵性,而对水的真谛、水对世界万物生存的重要性的了解,则是他在读研究生期间跟随着导师一起从事沿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和保护课题的时候。他曾从黄河上游一直跑到中下游,在考察过程中,他痛心地看到,沿黄河流域因为缺水,在曾经沧海桑田的沃土上,原本粗壮的白杨树如今却是枯枝伸向苍穹,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也不复存,多处已是“地下不长草、天上无飞鸟”的生命禁区。“水是生命之源,水是万物的主宰。”对这一点有着更深刻的理解时,是黄廷林在我校工作以后尤其是在长期从事
相关科研工作后。
多年以来,他先后与我校副校长、国际知名水处理专家王晓昌教授等人一起承担国家“863”、中国工程院、国家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国际合作等重大科研项目后,他把全身心泡在里边。有一年放暑假,为了详细考察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况,他与研究生不顾烈日的炙烤,在青海、宁夏等地翻沙山越戈壁。有一次在黄河中下游的山西、河南等地考察,突遇暴雨,山路泥滑寸步难行,他们几乎是爬着下山的。那几年,黄廷林春夏秋冬,一路历经风霜雨雪,所遭受的“罪”大概也只有他自己才清楚的知道,但多年辛勤酿就百花蜜,他们终于如期完成了多项国家重要的科研课题,取得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解决黄河流域污染和水资源问题提供了诸多重要的科学依据。
二
让黄廷林感到痛心的是,在一些人眼里,水仿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浪费水的现象有增无减,工业发展等对水造成的污染亦越来越严重。人们大概并不十分了解,我国虽然是水资源大国,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已严重影响着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渭河是陕西的母亲河之一,也是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鸟鼠山,流经甘肃、陕西26个县市至陕西潼关注入黄河,全长818公里。陕西境内流域面积6.75万平方公里,流域内有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四座大中城市和数十座中小城市,对陕西关中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影响巨大,渭河进入关中平原之后,所纳支流众多。北岸主要有漆水河、泾河、洛河等,南岸主要有清姜河、清水河、黑河、乾峪河、涝河、灞河、?河等数量众多的支流。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以及沿渭河流域经济的开发和发展,渭河遭到了严重污染。
黄廷林以此为重点,结合承担的中国工程院重大工程咨询项目“西北地区水污染防治对策”专题中的“渭河流域水污染现状评价与防治对策研究”等课题,下决心从理论与实际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为了重点掌握渭河的水环境污染状况,黄廷林带着学生从渭河上游沿途调查。他们选择渭河干流陕西段的13个监测断面作为评价断面,确定主要污染源位置,明确河流功能区划。对沿流域城镇排出的污水一处处的详细考察,取样、化验,写出报告。对沿流域以造纸厂为代表的污染源一家家地分析计算,根据多年来的水质连续监测资料,统计了1991年至2002年渭河13个评价断面的水质情况,分析计算出渭河干流的污染综合指数。
在近四年中,他已记不清有多少次被一些污染企业赶出厂门,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和他的课题组最终形成的渭河水污染情况、治理措施及保护的具体方案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沿渭河流域水资源的保护治理工作终于拉开了序幕。
三
因从事着北方水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等研究工作,黄廷林经常要到陕北去。他多次在革命圣地延安调查时,感到饮用水有异味。一些上了年纪的当地人告诉他:过去延河水一直都是清凌凌的,可现在由于资源过度开发而使水成了黑水、臭水。
黄廷林听到这些话后,心里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延安是革命圣地,老区人民曾为中国做出了特殊贡献,我们应该让老区人民喝上放心水。再者,我国近年来不少地方也存在这些问题。作为一个从事水事业的科技工作者,他不能不管。从此,黄廷林就带着研究生利用节假日专门到当地水库进行考察,对水进行化验分析,然后拿着科学数据和资料到延安市环保部门交换意见。黄廷林的到来使他们非常高兴,后来黄廷林成了延安的常客。在延安上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及大大小小的河流边,到处都留下了黄廷林他们的脚印。几年下来,延河流域有不少农民与黄廷林交上了朋友。
通过考察,他们发现延安的水环境污染与石油开发有直接关系,在掌握了该地区水环境污染的第一手资料后,如何在保证老区人民喝上放心水的同时也要保证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水资源得到合理保护,让黄廷林他们绞尽了脑汁,最终写出了十几万字的综合材料,内容涉及延河流域水资源的分布、污染情况等。在向延安市和省环保部门汇报时,黄廷林说,延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首先要保证老区人民喝上安全的饮用水,同时也要尽可能不影响陕北石油资源的开发,这需要科学方法,我们一定会拿出办法来。经过6年多的科研攻关,黄廷林和他的课题组在关键问题上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有望在短期内从科学理论上解决陕北地区石油污染环境的难题,特别是水环境的修复问题。
黄廷林近年来在水处理理论与技术、水质模型与模拟、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修复、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主持国家“863”重大科技专项课题(专题负责)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基金重点项目(专题负责)2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子专题)、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子题负责)各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近五年主持科研项目的经费额达372万元。在国内外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20多篇被三大检索收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的科技奖包括:海外华人环境保护学会最佳论文一等奖,省环保局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第二届青年科技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各1项。获得国家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省第二届青年科技奖等。
四
作为我校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市政工程学科带头人、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方向带头人、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评估委员会委员以及多种社会学术兼职,黄廷林忙得不可开交,但他始终牢记着自己首先是一名教授,“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教育事业尽职尽责”是自己最主要的任务。
多年来,他像一名园丁辛勤耕耘、传授知识、教导做人而乐此不疲。很多人都说,黄廷林没有教授架子,喜欢和学生谈心交朋友。学生不管有什么问题总喜欢找他,而他也总是耐心细致、答疑解惑,从思想品德、学习方法、人生目标到祖国未来需要,他与学生无所不谈。对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为保证他们的学业,黄廷林想尽一切办法给予帮助解决,经常从自己的科研费中支持学生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从事科研活动,给予他们充足的生活补贴,以解决他们一定的生活困难。有一名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因负担过重,担心无法完成学业,黄廷林知道后,想办法为他支付了2万元的学费,解决了他思想上的最大难题。
黄廷林讲课深入浅出,因材施教,学生们都爱听。他总是把最新科技成果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科的发展前沿动态。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深受学生尊重和爱戴。
他在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科研课题的同时,又要主持学院的行政工作,可谓科研行政双肩挑,在这种情况下,他优先保证教学工作,把其他工作放在晚上、周末或节假日处理,在办公室几乎每天都要忙到深夜。近年来,他所指导的研究生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他承担着《水工艺设备基础》、《水环境概论》、《水文学》等6门本科生的专业主要课程,《反应工程》、《混凝工程原理》等4门硕士生课程以及《水环境系统工程》、《水环境修复理论与技术》等3门博士生课程的主讲任务,每年都超额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的5倍以上。
五
黄廷林从教材创新入手,不断探索高等教育教学的新方法。他在自己主编的本科全国统编教材《水文学》中,将新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材内容中,大大简化了暴雨强度公式推求过程,大幅度提高了计算精度。他主编的本科全国统编教材《水工艺设备基础》为国内首次设置和开设的10门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这两本教材被评为建设部“十五”规划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他积极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与方法,将新的科研成果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在《水文学》和《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教学中,他针对课程特点,将传统的课堂讲授与电化教学相结合,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内容相结合,激发并增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000年,他主持完成“给水排水工程本科教学系列课程的设置及实践”(建设部面向21世纪教改项目),2002年主持完成“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陕西省面向21世纪教改项目),2003年主持完成“《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的整合与教学实践”(教育部教改项目),这些教改成果在全国高校引起较大反响。为此,他获得1项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他主编的全国统编教材《水文学》和《水工艺设备基础》在全国设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60多所高校中被广泛采用。
为了促使学科建设不断上档次,2000年后,他成功组织和参与组织申报了市政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博士点,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及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立了3个产、学、研基地,为我校市政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及确立本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的领先地位做出了突出贡献,曾3次被评为校优秀研究生导师,先后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省首届高校教学名师奖、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以及“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黄廷林爱水痴水,研究水,整天与水打交道,如同大山里的一股清泉,奔跑着,一路高歌最终汇入大海,涌动起阵阵浪花,为了水的事业奋斗不息。
(记者:刘纪生、王继武 网站编辑:张强 配图:张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