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问卷调查:西安大学生青睐专场招聘会

发布时间: 2004-12-18 作者:来源: 点击:

新一届大学毕业生求职大战如火如荼。近日,记者在西安进行了问卷调查,77.52%被调查者对大型综合性招聘会不满,而应聘者本身反映出的问题也值得反思

每年的11月,都是高校就业中心忙碌的开始,因为又一场“就业攻坚战”开战了。2005年,高校扩招后的第三届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许多毕业生面对繁杂的就业洽谈会“慌了手脚”。

为此,本报记者以发放问卷的形式,对西安市部分大学生以及在职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29份,其中在校大学生70人,应届毕业生44人,社会在职人员15人。结果显示:77.52%被调查者对大型综合性招聘会不满,近42.64%的学生求职投资达200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500元,但效果并不理想。

多数学生不满综合性招聘会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应聘者的求职渠道也增加了很多。据了解,每年陕西省人才交流中心、西安市人才市场都要举办数场大型的人才交流会,各高校也会举办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以及针对各个专业举办的专场招聘会。但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大多数毕业生对大型综合性招聘会不满,认为求职效果并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

大多数学生觉得大型综合性招聘会用人单位五花八门,需要的专业也多种多样,应聘者众多,场面异常拥挤。对应聘者来说,参加这样的招聘会比较“累”,把用人单位看一遍都需要很长时间,更不用说了解用人单位所需专业和职位了。另外,综合性招聘会一般是面向所有求职者召开的,也包括其他在职人员,层次不一样。

西安西郊某高校电子系一女生向记者讲述了她的求职经历:“自9月份以来,我参加了大大小小六七场招聘会,每次都是失望而归,要么招聘会上没有适合自己本专业的单位,要么就是参加招聘的单位鱼龙混杂,看着场面很大,真正要人的单位并不多。所以不是我们眼高手低,实在是没有机会。”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11月份,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对“在日常的求职过程中,大学生更习惯于哪种招聘形式”所做的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网上求职的占31.84%,校园招聘会占30.94%,专场招聘会占22.57%,综合性招聘会占14.65%。对此,北京市根据实际情况对招聘会进行了改革,出于安全和招聘效果考虑,北京市教委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近日宣布,北京将改革大学生招聘会举办方式,加大网上双选会的举办力度;取消每年举办5场大规模毕业生专场双选会的惯例,改为与部分高校联合举办专业性的双选会。并且,招聘会现场不售票,而是通过相关学校的就业工作机构发放入场券。

专家建议:校园专场招聘会更受学生青睐,针对性更强,应多举办这样的招聘会。

“名企”做招牌雷声大雨点小

招聘会除了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其商业价值也增加了。为了吸引更多的求职学生前来参加,有的招聘会竟然拿“名企”做起了招牌。在西安市南郊一高校举行的招聘会上,几家知名企业的摊位前挤满了人,但直到招聘会结束也未见该公司招聘人员。很多冲着这些知名企业而来的学生不免有些气愤:“这不是在骗人吗?我就是冲着这家企业来的,等了一天也不见人影,还花了我10块钱的门票,本来今天还有几个学校有招聘会,就是冲着这几家企业的名气来的,却是一场空!”

更有甚者,在面对大学生举办的招聘会里面,竟有招聘下岗职工的。据某报报道,一高校举办的招聘会上,某企业打出了“招聘岗位:仓库保管员,要求35岁以上,中专学历,下岗职工优先”的牌子,令许多在场学生疑惑不解。

另外,有的用人单位也借招聘会做起了宣传。在招聘会上,不乏有企业打出年薪多少多少万的招牌,但岗位要求却高得很多,很少有应聘者能上任。“这样的待遇虽然很诱惑,但他的宣传效应要远远大于招聘效应。”一应聘者说。

专家建议:招聘会组织者应当对用人单位尽审查之职,对他们有所约束,也是对应聘者的负责。

学生参加招聘会太多盲目性

据了解,2005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达15万人以上,比去年增加了近3万人。由于就业压力大,毕业生中普遍存在“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是招聘会就参加”的想法。

目前很多大学生参加招聘会带有很大盲目性。在西安市南郊一高校内,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个应届毕业生,学生大都表示只要有招聘会,必定会去参加。一位新闻专业的学生说,自10月份以来,他已参加了大大小小8场各种形式的招聘会,投出了近20份简历,“回复率”并不高,但他还是抱有一线希望,“广撒网捞大鱼嘛!”

12月1日下午,西安市西郊某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厅内,记者看到广东省某知名企业正在进行面试,里面挤满了参加面试的学生。记者询问旁边一个手拿简历的学生招啥专业,该学生摇头不知,只是说自己看见这里有单位要招人就进来了。

据了解,像这样盲目参加招聘会的学生在毕业生中很普遍。据《新快报》报道,在广州一知名高校的校园招聘会上,不少学生在招聘会上打瞌睡,交简历时竟然不知道公司的招聘职位和具体要求。有不少人竟然询问主持人:“你们公司到底招啥人啊?”主持人一脸愕然。该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认为:“毕业生必须警惕求职高峰期的盲目心态。”

专家建议:虽然就业压力比较大,但是切忌盲目参加招聘会。参加招聘会一定要有针对性,“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参加招聘会前,求职学生一定要对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有足够的了解;另外也要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看看人家需要什么专业的人才、是否符合自己的专业志趣、自己到底是否适合从事这样的工作等问题。不要盲目追求参加招聘会的数量,否则,既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也有可能会在一些好单位面前错失良机。

有学生过分注重形象“包装”

每年到了学生找工作的高峰期,各大高校内部的打字复印部的生意便异常火爆,不少学生排队前来复印,为了迎合学生的需要,有的复印部还开设了设计“个人简历”封面的业务,制作精美的“个人简历”。现在学生除了制作“个人简历”,让用人单位了解自己的同时,也开始进行形象“包装”。

在“您为找工作做了那些准备?”的问题中,所有被调查的学生均表示会制作“个人简历”,33.3%的学生为找工作会专门去买衣服,另有24.3%的学生会找专人为自己进行形象设计,拍精美证件照等。进行形象“包装”的花费也不少,调查显示:42.64%的学生为此花费200元以上,其中10.8%的学生则高达500元以上。

近日,记者在西安市南郊某高校附近的一家写真馆里看到,该写真馆推出的精美证件照颇受学生欢迎,预约照相的学生很多。该证件照和普通的证件照不太一样,有点像艺术照,当然价格也昂贵许多,至少需要100元。

据工作人员介绍,每年到学生找工作时,就有很多学生前来照证件照。一位拍过写真集的女生告诉记者:“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应聘人员的形象,我想给招聘方留一个好印象。”当记者问及价格是否昂贵时,该女生坦然一笑:“为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花多少钱无所谓。”

专家建议:在众多应聘者具有同等竞争力的情况下,学生开始注重自我包装的做法可以理解。但是应该注意度的把握,更不要盲目跟随潮流,要视工作性质而定。

受聘学生毁约现象多

在采访当中,记者发现毁约率增加成为近年来高校就业中心面临的一大难题。据西北工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王智江介绍,求职学生对待签约“不太慎重”。很多学生有数次毁约的经历,有的学生上午刚签约,下午就要毁约。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体有两方面。一方面,学生签约太草率。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学生担心失去签约机会,在对用人单位没有足够了解的情况下,盲目签约。可往往事后才发现,签约单位并没有自己想像的那么好,或是又有了比较满意的签约意向。另一方面,因考上研究生而不得不毁约。研究生考试安排在每年的春节前夕,结果三四个月后才出来。在这期间,考研的学生往往在对是否能考上没有把握的前提下,为了不丧失工作机会,会将考研和找工作同时进行,很多学生一但考上研究生便会选择毁约。

学生毁约,对学生和学校都会造成不良影响,王主任告诉记者:“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处处讲诚信的社会,学生在签约问题上出尔反尔,随意毁约,首先会让用人单位觉得学生不讲诚信;另外,很多用人单位是和学校有常年合作关系的,学生的不慎重会给学校以后的就业工作造成影响。”

对于学生的毁约现象,大多数高校规定,违约学生要分别向用人单位和学校交纳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有的学校采取了其他办法,如西北工业大学就取消了学校交纳违约金的做法,采取程序监督,即学生要毁约,必须向用人单位说明毁约原因,在征得用人单位同意的前提下,学生才可以领取新的就业协议书,而且,学校会将学生的毁约记录在学校网站上公示,这样对于学生也是一种监督。

专家建议:对待签约一定要慎重,在签约之前一定要对用人单位有足够的了解。考研和找工作两不误的学生,一定要和用人单位协商好有关考研的各种问题,否则不要轻易签约。

(新闻来源:华商报 编辑 张强)

建大要闻

影像建大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