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与校长徐德龙院士握手
9月10日,第四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会上,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学技术部联合授予来自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科研和生产第一线的50名同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授予30个集体“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我校校长徐德龙院士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成为陕西省此次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代表。
作为我国水泥工程领域惟一的院士,徐德龙长期从事硅酸盐工程及相关学科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推广和教学工作,是我国该领域的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在水泥悬浮预热预分解技术、粉体材料与工程、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理论成果,对我国水泥工业的技术进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主要包括: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形成了动力学、热力学、单体性能和系统集成研究的一套体系;开辟了水泥过程工程学研究领域,“对水泥工业技术进步有重要指导意义和深远影响”;针对国内引进的水泥立筒预热器窑开展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发明了三个系列技术,使窑产量翻番,热耗下降30%,水泥吨投资下降50%,质量提高,救活了一批企业, 创造了巨大效益;创立了高固气比悬浮预热预分解理论,发明了高固气比预热预分解技术,已建设10条生产线,主要指标居同类型窑国际领先水平;在基础理论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成投产了10条年产100万吨级的矿渣超细粉磨生产线, 开辟了我国大规模利用冶金废渣先河,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建设作出了贡献;用20余年时间和心血建成了集教学、科研、专利产品生产和新技术推广为一体的新型科教实体-粉体工程研究所,为水泥工业培养了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
多年来,徐德龙院士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上百项科研课题,荣获国家三大奖3项,省部级一、二等奖12项,先后被授予“国家突出贡献专家”、“杰出留学回国人员”等荣誉称号,1992年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见与会代表并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刻认识人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此次获奖消息令全校上下倍感鼓舞。9月11日晚,校党委副书记王秉琦、副校长刘晓君代表全校师生,赴咸阳机场迎接徐校长载誉归来,并表达了热烈祝贺。
附:徐德龙院士先进事迹
(供稿:宣传部 编辑: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