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新闻网讯 5月7日上午,我校在雁塔校区工科三楼会议厅召开2025年春季“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会。校党委书记朱晓渭、党委副书记张晓辉、副校长陈荣,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琳出席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梅争利主持。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宋阳介绍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开展情况。随后,4名教师代表分别进行了专题教学展示。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琳立足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要求对教学展示进行了专业指导,既肯定了亮点,又针对性地提出了意见建议,为课程优化明晰了方向。

朱晓渭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学校正处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攻坚时期,“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思政课建设的重点课程,必须对标一流,追赶超越,切实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在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彰显更大担当、作出更大贡献。就备好讲好“形势与政策”课,朱晓渭强调,一要“准”字当先,切实增强思想引领。找准课程切入点,将党和国家的辉煌成就、灿烂文化、深厚历史融入课堂,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之中;把准课程特性,“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导向性,任课教师要持续备课、更新知识,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要“学”字固本,不断夯实育人根基。做有信仰的“明白人”,教师必须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把复杂形势看透彻、把深层逻辑想明白;做有情怀的“引路人”,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争做有本领的“大先生”,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还要有广博的知识视野,广泛涉猎多学科知识。三要“新”字定向,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做“前沿的瞭望者”,紧盯国际国内发展大局,第一时间将鲜活案例、最新政策融入课堂;做“理论破局者”,要主动掌握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时代的对话者”,要用创新思维打造既有思想深度,又有时代温度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时代的脉动和现实的关切。
梅争利在主持会议时表示,党委宣传部要统筹协调,强化顶层设计;各职能部门要立足本职、主动担当,在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活动开展、教学质量提升上狠下功夫、精准发力,全力搭建起“形势与政策”课高质量育人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在集体备课质量上求突破,建立“一课多备、一备多磨”机制,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案例库;全体任课教师要坚守思政课教师职责使命,把“形势与政策”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向往、终身受用的思政“金课”。
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本科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及思政教研室专兼职教师参加会议。
文字、图片、视频: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