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学院“乡村工匠”实践育人案例

发布时间: 2024-03-15 作者:来源: 土木工程学院 点击:

一、基本情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我国“乡村建设高校联盟”首批发起单位,是我国著名的土木、建筑“老八校”之一。立足陕西这片红色沃土,土木工程学院自办学以来始终坚持扎根西部,结合专业特色,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第一线进行实践育人的创新探索,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争做“家国情怀深厚、专业技术精湛、富有诗情画意”的新时代土木青年,为西部、为国家培养一批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建设人才。

作为陕西省、教育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学院长期以来都在相关专业领域承担着技术支持、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等关键任务,始终都是积极响应国家部委、省厅有关部门号召的排头兵,贯彻落实国家乡村建设政策的先锋队。多年来,学校扎根西部,以土建学科平台为重要依托,连续多年在祖国西部地区开展以脱贫攻坚为导向的专业社会实践服务,逐渐形成了“乡村工匠”实践育人品牌项目。2015年,聚焦移民搬迁,学院组建学生实践团赴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开展南水北调沿线移民搬迁村落建筑类技术服务社会实践,被评为“陕西省标兵团队”。2016年,聚焦精准扶贫,学院组建赴三原县“两学一做·精准扶贫”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调研团为村民设计健身广场,进行村民住房检测加固并指导施工,形成专业的房屋结构安全性检测报告,团队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优秀团队”,被团省委评为“陕西省标兵团队”,在团中央、中国青年报、人民网“千校千项”项目评选中荣获“最具影响好项目”;2017年,聚焦精准脱贫,学院组建赴彬县精准扶贫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精准扶贫社情调研,进行煤矿采空区民房检测,团队获评“陕西省优秀团队”;2018年,聚焦乡村留守儿童,学院组建“精准帮扶、爱心规划”赴洋县暑期社会实践团调研当地脱贫情况,走访新房建造农户,提供专业房屋建造指导,为槐树关镇中心小学规划设计停车场,获得当地村民及干部一致好评,成功打造校地合作社会实践基地并挂牌。同年,由学院学生重点组成的“万名学子扶千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暑期赴丹凤县规划调研服务团获评“陕西省优秀团队”;2019年,聚焦乡村振兴,学院组建赴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乡村振兴帮扶暑期社会实践团获共青团中央专项资助,入选“全国百强实践团队”;2020年,聚焦住房安全,学院组建赴陕西省陕南、关中地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保障住房安全暑期社会实践团进行脱贫攻坚、特色民居、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房地产市场发展四大方向调研,团队入选共青团中央“全国百强实践团队”与“陕西省标兵团队”。2021年,聚焦农房抗震加固,学院组建农房抗震加固改造服务团深入西安市蓝田县及咸阳市的19个行政村开展农房抗震现状调研与加固工作,团队入选团中央2021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网络展示活动2项,团中央“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报道团队,调研报告荣获团中央“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与团省委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研报告专项资助。2022年,聚焦乡村古建筑保护与公共建筑性能提升,学院组建“赴黄河流域古建筑保护及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与“赴陕西县域公共建筑防灾减灾性能调查与提升对策研究服务团”两支团队,接续深化“乡村工匠”实践育人项目。2021年7月,依托我院社会实践育人项目申报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学》获批陕西省一流本科生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结果认定,并推荐至教育部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二、主要做法

(一)夯实基础,磨砺精湛技术与坚定信念

精湛专业基础。项目团队是一支有着鲜明学科特色的团队,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建筑学科课程体系与本硕博多层次贯通交流的作用,以专业课程为基础强化项目团队专业水平,以团队硕博高学历层次力量为核心开展传帮带,组建覆盖混凝土组合结构、木结构、钢结构、道路桥梁、岩土工程、土木工程建造管理等多个学科方向的团队,并保证全员具有扎实学科知识以开展学科实践。

坚持思政为先。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工作蓬勃发展的前提,项目团队将思政工作贯穿全过程全方位。在八年发展历程中,实践必红色,红色必学习,每一阶段的实践始终包含当地红色学习。同时党政领导牵头领队,思政教师不缺席,始终引导项目团队在增强专业学识同时坚定理想信念。

(二)明确方向,服务国家建设与人民所需

聚焦国家建设需要。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到脱贫攻坚战中农村住房安全问题,再到自建房安全普查。项目团队始终扎根于西部,以国家政策方向为指引,开展住房安全检测、加固方案设计、古建筑保护、房地产调研等相关实践项目,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服务。

服务人民群众所需。项目团队建立“常态化实践工作+个性化服务工作+应急式服务工作”的工作机制。驻村实践期间开展各类乡村服务,进行基层政府见习、留守儿童关照、农业实践、个性化村落建设方案设计等。紧急实践如2021年河南洪水、蓝田暴雨等期间,第一时间组队前往进行评估服务。

(三)构建平台,致力科研深入与多方合建

借力于科研平台,强化实践深入。项目团队与学校力学研究所、工程结构与抗震研究所、高延性混凝土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古建筑保护与保护研究所、土木工程智能检测技术与实验设备研究所等十余个科研团队展开合作,将科研成果在专业实践过程中推广应用的同时也将基础调研情况反馈于科研工程,打造“科研+实践”循环圈。

与相关企业及基层政府深入合作。项目团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与30余家各级建筑学科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与200余家重点企业明确合作意向。同时与西部十余个基层地市政府建立实践基地,长期开展专业实践,服务基层乡村建设同时达到实践育人目的。

(四)打通渠道,开展技术推广与科创转化

以实践为载体开展技术推广。项目团队在八年的专业实践过程中,结合乡村建设实际,进行建设、改造、加固方案设计与调研。将高延性混凝土,装配式复合墙结构体系工业化成套技术等技术在乡村建设中进行推广。在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区域,以加固为主要安全保障措施地区取得较大技术覆盖面。

以实践为先验进行科创转化。项目团队以技术的实地建设为先验,持续进行科创转化,乡之梦—农村住房安全保障技术服务团队、天工—木制建筑保护者、迅建科技—装配美丽乡村,打造中国现代农居新标杆等相关项目均在科创竞赛中取得卓越成绩并开展研究与大面积推广。

三、工作成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创新,打造了具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特色的社会实践品牌。

自2015年来,“乡村工匠”专业实践项目持续推进。经过近八年建设,参与规模自项目初期移民搬迁村落建筑类技术服务社会实践团队的23人已发展到覆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科链群相关专业的万余名本硕博各层次学子,有力教育引导了青年学子争当乡村建设行动的推动者、优秀乡村文化的传承者和乡村振兴政策的宣传者。

项目团队秉持“1+N”的实践理念,以专业实践为主线,把握时代脉搏开展各类实践,形成了多份含量足、成果多、价值高的调研报告与研究成果。以2021年为例,项目团队对西部基层村镇共2110户的农房开展测绘考察工作,拍摄实地农房资料30000余张,现场手绘农房结构草图4000余张,后续完成2110户加固改造方案设计交付住建部门使用。此外,实践团在专业实践育人基础上开展红色育人专线,组织1036名学子赴19个省市开展“挖掘红色资源,赓续红色基因”项目,挖掘整理当地红色故事,组建红色历史宣讲团,覆盖3000余名本硕层次学生。项目开展的八年过程中,近万名学子在实践中既锻造了精湛专业技术,又将爱国情怀厚植,同时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发光发热。

项目团队多次获评团中央优秀标兵团队、团中央优秀调研报告等荣誉,2次获评全国百强实践团队,5次获评省级优秀标兵团队,3次获得团省委专项资助。同时项目团队组建相关创新创业竞赛团队深化成果转化,《迅建住工-村镇装配式建筑引领者》项目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天工-木质建筑保护者》项目、《迅建科技-装配美丽乡村,打造中国现代农居新标杆》项目、《乡之梦-农村住房安全保障技术服务团》项目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金奖,其中《迅建科技-装配美丽乡村,打造中国现代农居新标杆》项目勇夺红旅赛道总冠军。

四、社会价值

(一)服务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

项目团队连续八年开展各类项目,始终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这一主题。涉及移民搬迁村落建筑类技术服务、村民住房检测加固、煤矿采空区民房检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房地产市场发展调研、农房抗震现状调研与加固、古建筑保护、公共建筑安全性能检测等多方面。例如2020年,项目团队120余名学生和专家学者奔赴陕西省商洛市7个区县,安康市汉阴县蒲溪镇、双河口镇,西安市曲江新区,配合安康市汉阴县住建局走访并完成了2个镇23个村合计8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信息核对工作和老旧房屋质量检测与修缮工作;调研了商洛7个县区的文化和特色民居建筑风貌,足迹遍布约32个镇和40个村落,实地调研测绘房屋百余间,完成调研报告20余份,手绘图纸40余张;深入西安市曲江新区和商洛市30余所学校、460余个小区,走进2700余名家庭,完成3000余份调研问卷。历年实践工作开展也获得基层政府部门多次致信感谢。学院社会实践工作获中国日报、中国新闻报道网、中国青年网(报)等各类新闻媒体报道累计千余次,发布微信、微博500余条,阅读量累计30万余人次。

(二)扎根祖国西部、改善住房现状

项目团队以西部建设为大方向,将科研成果与建设各个过程结合。通过高延性混凝土技术、装配式复合墙结构体系工业化成套技术、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体系成套技术等特色研究,实实在在改善西部住房现状。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体系成套技术即为典型,其“集中生产、专业配送、现场组装”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天然地具备规模效应,很好地解决了新型城镇化建筑“规模不经济”的困难,并在广大乡镇区域内拥有显著的品质与成本优势,是实现广大乡镇建筑质量与居住品质弯道超车的利器。在陕西、河南、青海、四川、新疆等省市大力推广应用,建成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住宅建筑50余万平方米,特色民居工程120余处,与传统混凝土现浇结构技术比较,项目合计节约造价1.5亿元,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

五、特色与创新点

(一)专业实践和思政育人共建的综合实践服务平台

项目以课程思政为启发,开展专业实践与思政育人共建。党政班子领导牵头,在实践过程中不落一人开展“四史”学习与红色社会实践。历年来,“两学一做”调研、红色资源挖掘整理、革命葛牌板凳会等多样思政育人形式与专业实践进程有机结合。努力打造专业实践看实效、思政育人看成效、将思政育人体现在高效开展服务中的实践成果评价体系,引导青年学子精湛专业技术且厚植爱国情怀。

(二)全过程全方位的实践保障链条

项目在前期育人阶段、实践服务阶段、成效评价阶段等全过程中提供各类保障,以建筑学科链群的课程体系保障为专业实践开展基础,在政策扶持、科研技术支持、各方平台协作等全方位进行实践项目保驾护航,促进实践项目开展覆盖面扩大,反哺实践项目相关科研层次深入,助力各类惠民住建技术应用推广,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双全”实践保障链条。

六、工作启示

中国乡村凝结着中国千万年的农耕文明,塑造了传统中国人的情感和意识,既是中国人一代代传承的精神家园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领域。毛泽东曾鲜明指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作为一所高等教育学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必须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就必须牢牢扭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永久奋斗的这根育人主线,要将所有的产学研用目标聚焦在人才核心能力提升,聚焦在“四个服务”上面,这样才能孕育出效果实、影响广、有吸引、有深度的育人品牌,才能培养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均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资源,家校地企等领域均蕴含着”三全育人”的有生力量,我们要有全局观、“大思政”观,积极统筹好各方资源,为人才培养做好保障与服务。

当代青年生逢盛世,重任在肩,如何做到“四个正确认识”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党之大计,教育之大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创新思维,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注重聚焦青年关切,用“青言青语”解答思想困惑,用“真情实意”滋润青年理想信念,把党的政策、党的关爱、党的温暖传递给青年,帮助青年更好地读懂中国,读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七、案例图片

 

 

 

 

建大要闻

影像建大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