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专业教育始于1958年9月成立的矿冶系,是原冶金部在西北地区唯一布点的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专业院系。2000年,资源工程系撤系,2018年,学校恢复资源工程学院建制,当时面临的状况是老专业、新学院,办学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但发展曲折、体量小、底子薄、条件差,需要奋起直追。
重建初期,资源学院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师生状态稳定点和事业发展突破点,以“抓党建、保稳定、促发展”为思路,营造团结协作氛围、倡导进取包容文化。四年来,基于形势变化,将思路逐步优化为“强核心、保稳定、塑文化、促发展”,搭建了“4+12”工作体系,以政治核心、稳心聚力、凝塑文化、推动发展4个作用发挥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和成效,以强化思想共识汇聚起新学院跨越式发展的磅礴力量。
二、主要做法
(一)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好学院发展“方向盘”
1.抓实政治学习。一是夯实理论学习基础。严格落实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依托支部抓师生思想建设,形成了班子成员讲党课和支部书记参加中心组集中学、班子成员联系支部联合学、班子成员和支部书记领学的理论学习模式。二是注重联系实践提效果。将政治理论学习与形式丰富的教育活动有机结合,依托陕西省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亮点,保证师生党员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实地考察和实践学习,理论学习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和多样化。
2.抓好关键少数。一是建好队伍。以“精简高效、党政交叉、一专多能”为原则建设中层干部队伍。并根据学院发展实际,适时将队伍结构由“新老搭配、以老为主”优化为“新老搭配、以新为主”。二是做好决策。制定学院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教授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和教职工大会制度,以科学有效的议事决策制度保证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规范履职。三是调好状态。抓干部能力和作风训练,把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理论中心组打造成学院班子议事决策和干部思想建设、能力培养的平台。同时,建立任前集体谈话和工作提醒、集中约谈制度,经常性集中研讨、交流沟通,促使学院干部队伍形成和谐奋进的良好工作状态。
3.抓牢基层组织。一是建强支部。规范设置党支部,选优配强支部委员,教工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本科生支部书记全部由教师担任。结合学院亟需取得教学科研突破的现实需要,组建矿山智能科学与工程师生联合党支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管好党员。严格落实新时期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在学习、工作、生活上作先进当表率、做模范。三是过好组织生活。实行“三会一课”备案制,双肩挑干部组织关系编入教学系党支部开展双重组织生活,党委委员深入联系支部指导组织生活,支部书记每年对“三会一课”开展情况进行会议述职。
(二)发挥稳心聚力作用,系好学院发展“安全带”
1.保稳定安全。一是创建安全环境。规范稳定安全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每年梳理一次教学办公用房、实验教学设备、危险化学品和学生宿舍现状,按类别完善安全台账、健全规章制度,每年对上述场所进行3-4次集中检查,按规定分类建立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修订更新。二是加强教师教育引导。依靠支部抓教师稳定安全,学院中层干部是本单位稳定安全共同责任人,敏感和重点时期利用支部组织生活和教学法活动开展安全教育,关注教师思想波动、实际困难,尽早发现、全力排解。三是保证学生安全。建立学院党委、学工办、辅导员、班干部四级学生稳定安全工作体系,建立工作台账和学生群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学生工作周例会制度和辅导员查课查宿制度,修订班主任工作制度,为做好学生稳定安全工作体系加上“多重保险”。
2.护风清气正。一是管好意识形态。把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按分工对教师引进、教材选用、学术活动和学生文化活动等进行政治把关;学院党政办监督检查,落夯实新媒体平台管理责任制;建立党委、教工党支部和党委、学工办两个工作体系,分别抓教师和学生日常意识形态工作。班子成员严格落实听课制度,关注课堂质量同时严把课堂授课政治关。二是筑牢清廉防线。学院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按规定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按年度梳理《“两个责任”清单》《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科级干部、系主任、支部书记廉政档案》和公权力人员范围,将廉政防线延伸至全体教职工。
3.筑思想防线。一是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全院大会通报教风师风,周三例会学习师德规范,为新进教师配导师,实行师德不合格一票否决,进一步形成集中性学习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二是将群团工作纳入总体部署,指导工会开展教师节慰问、主题摄影、趣味运动会等多样活动,指导团学组织召开团代会、学代会,开展“短视频”微党课展播活动、“新生党员在建大的第一堂党课”和“毕业生党员在建大的最后一堂党课”活动,依托学生组织逐步凝练形成源来有约、资源青年说、“知源”读书会、资源行、资课堂等一系列思政教育品牌活动。
(三)发挥凝塑文化作用,聚好学院发展“精气神”
1.凝聚进取精神。一是树牢新学院集体意识。重视与离退休教职工和各界校友的联系,整理推出讲述校友事迹、学院及专业历史的《资源校友录》,组织师生联谊会、校友茶话会;统筹设计学院网站、微信平台和院徽、学院精神等系列文化标识,把无形的学院意识转化为有形的宣传载体,汇聚资源师生合力。二是培养师生团结意识。把个别沟通、会议研讨时畅所欲言和形成决议、出台制度后一个声音,作为工作纪律和政治要求,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团结。三是凝聚学院发展共识。组建以资深校友、行业专家为主的管理咨询委员会,开展全国性学术会议、学科建设研讨会、专业论证会,组织召开内部座谈会,在深入咨询专家意见、吸收师生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学院发展规划。召开教职工大会、学生大会解释通报工作,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推动师生在思想统一的基础上做到行动一致。
2.凝炼包容气象。一是涵养班子胸怀。从制度上,建立征求群众意见、规范民主管理机制,敞开门听意见,完善和巩固领导班子强化开放包容意识的外部条件;从文化上,引导领导班子树立尊重知识分子特点和师生认识差异的意识,做到能听逆耳之言、能改欠妥之事、能容反对之人。二是正视学科差异。学院坚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开展工作,制定政策时不厚此薄彼、推进工作时有所区别、追赶超越时讲究顺序。三是尊重学术规律。组建覆盖全部高级职称教师的教授委员会,凡学术科研事务,不经教授委员会讨论通过,领导班子不决策;凡涉及学术的相关制度,不咨询教授委员会意见,领导班子不决策。
3.凝塑制度文化。一是抓制度建设。以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制度为重点,建立理论中心组学习、党委委员联系支部、党员发展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党建基础性制度,建立任前集体谈话、工作提醒、集中约谈等干部管理制度,建立全面从严治党、意识形态、党风廉政、安全稳定、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连同30余项院务管理制度,共同构建了学院管理运行的制度体系,引领和规范学院事业发展的作用显著。二是盯制度优化。结合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外部环境和内部状况的变化,充分吸收师生意见建议,党政协同,对相关制度进行调整优化。三是重制度落实。发挥党委推动事业发展的保证作用,站上一线确立制度刚性。制定制度时充分研判制度的可行性,日常管理中反复强调执行制度的坚决性,具体奖惩时耐心做思想工作、确保规定严格执行。
(四)发挥推动发展作用,做好学院发展“加速器”
1.把握发展方向和大局。一是把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时,看是否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摆在首要位置,有利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是否符合国家“双一流”建设导向,对学院高质量发展有利;是否符合教育部、陕西省具体要求;是否切合学院实际。二是贯彻好学校的发展思路。确定学院目标、任务和发展规划时,重点关注学校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是否做到任务主动认领、且认领到位,任务是否科学分配、且分配到位,是否按计划完成任务、落实到位。
2.关注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一是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抓导向,看学院政策是否向能力强、贡献大的教职工倾斜,创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抓典型,关注拔尖人才成长,协调调动一切可用资源,支持个别教师率先发展激发师资活力;抓团队,引导教师组建团队,通过团队凝练特色,依托特色凝聚优势,凭借优势加快培育拔尖人才;抓氛围,对外宣传推荐、对内重视重用,扩大人才影响力,形成尊重、重用人才的文化氛围。二是关注体制机制优化。以促进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工作快速发展为目标,搭建并优化扁平化组织管理架构;以优化党建融入学院中心工作为目标,从形式上规范并不断完善党政联席会、党支部书记交叉任职等系列相关制度;以扩大科研实力和影响力为目标,在学院内部营造重视科研成果转化的浓郁氛围,引导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和团队,举办或参与举办研发实体,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3.抓好督促落实。把党的建设融入学院改革发展和教学科研中心工作。一是通过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学院教学科研管理工作高效优质开展;二是扎实履行政治责任,发挥保证监督作用,抓各项工作的提醒、检查、督促,确保上级组织和学院工作部署落地落实。
三、成效启示
(一)开拓进取氛围更加浓厚
资源工程学院在“4+12”体系下,持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经过近5年的建设,“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淬火成钢”的学院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学院师生团结一致谋发展的意志更坚,聚焦中心工作创事业的意识更强,以创新驱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信心更足。
(二)立德树人成效更加显著
资源工程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开,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重要目标。学生就业率常年维持在学校前列,两度荣获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本科生升学率也从学院恢复重建初的16.5%提升至50.83%,学生年均获双创竞赛奖近100项,更实现了挑战杯国赛铜奖和“互联网+”省赛多项金奖的突破。
(三)事业发展成果更加丰富
资源学院以思想政治工作助力事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近5年来,发表高水平论文数、省级以上获奖数、科研项目数等均实现连年提升,科研成果也转化为学校持股的研究院有限公司;在专业建设方面,采矿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矿加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家组线上考查,申报获准本科专业1个,同时积极推进传统专业“4+”转型,确立“智能采矿、绿色选矿、透明安全”的传统专业改造思路,为后续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更坚实基础。
资源工程学院:袁航、徐毅、和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