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82205305-6612 邮箱:news@xauat.edu.cn 主办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设为首页
新闻爆料:029-88881234
本网供稿:108133970@qq.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建大要闻
 

第四届全国水处理与回用学术会议在西安建大召开

来源: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日期:2020-08-02  浏览次数:

建大新闻网讯    8月1日上午,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主办,我校承办的第四届全国水处理与回用学术会议在工科楼一楼报告厅开幕。校长刘晓君教授、副校长黄廷林教授、科技处处长刘艳峰教授、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副院长卢金锁教授、副院长金鹏康教授线下出席本次会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吴丰昌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军院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李春红秘书长线上同步参与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教授刘书明,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常委、山东大学教授张建共同主持。

本届会议以“水生态耦联与水环境修复 ”为主题,会议设置了3个特设环节、16个分会场,以支撑可持续城市水系统构建和水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围绕水处理与回用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开展有高度、有深度的全方位、多元化交流。会议通过腾讯会议、中国知网全程直播

刘晓君在致辞中对各位领导专家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敬意,并介绍了我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着重介绍了环境学院在水处理方面取得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刘晓君表示我校将大力支持本次学术会议相关工作,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深入交流,为水处理的学术研究及成果转化提供新的思路。

李春红代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热烈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和学者出席本次会议,向参与会议组织筹备工作的各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李春红介绍了环境科学学会目前的组织情况及最近几年的工作重点。他表示2020年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并阐述了“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精准治污”的深刻内涵。强调了做好水处理与水回用是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需要全国水处理与回用领域的专家学者们群策群力,共同推进。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所搭建的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平台,汇聚了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单位、知名专家,有效整合了国际和国内水处理与回用领域的学术资源,将提升我国在水处理与回用方面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影响力。

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主任胡洪营对专业委员会的使命、愿景、理念进行了详细阐释,并对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近几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胡洪营也对今后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想法与思路,提出要充分利用学术年会平台以及网络会议平台团结所有委员以及世界各地水处理与回用领域专家学者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为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研发、水处理与回用体系构建与工程实践提供保障,并开拓新途径。

大会特邀报告环节由清华大学黄霞教授、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金鹏康教授共同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吴丰昌作了题为“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制修订初步思考”特邀报告。吴丰昌强调了环境标准对于污染防治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吴丰昌介绍了目前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方法与制定原则,并指出了目前环境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法制定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水环境标准制修订应该与时俱进,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和基础,秉持科学规律,及时制定,坚持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理念、坚持人与自然科学共生,坚持生态环境与经济双赢,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马军作了题为“臭氧高级氧化技术研究进展及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的特邀报告。马军针对城市水资源面临的挑战以及污水处理与资源化面临的问题,阐述了臭氧高级催化氧化技术的发展历程。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马军详细地讲述了臭氧催化氧化的作用机制、形成条件及控制方法以及臭氧高级氧化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并提出了臭氧梯级催化氧化技术理念,为臭氧高级氧化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王晓昌教授作了题为“再生水利用的生态安全保障原理与对策”的特邀报告。王晓昌针对再生水利用的人体健康安全、水环境生态安全问题,介绍了再生水水质安全性评价方法。结合前期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不同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对再生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功效、生物毒性抑制功效进行了对比分析。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刘雨教授作了题为“通向闭路水循环的未来市政污水处理新模式:机遇和挑战”特邀报告。他指出目前市政污水处理面对的挑战,创造性地提出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回收能量、资源的想法,并通过理论分析证明能量、资源回收的可行性。刘雨秉持着“理念驱动技术创新与发展”的信念,认为市政污水不应该再被认为是“废物”,而应该被视为潜在资源。

会议期间,专家以及台下的听众进行了热点互动问答的环节,并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互动交流。

文字、图片: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