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2022-09
建大新闻网讯 9月17日,我校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召开了2021年度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会议采用线上(腾讯会议)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示范中心教指委主任委员西南交通大学蒲黔辉教授,委员同济大学张伟平教授、北京工业大学李振宝教授、东南大学徐明教授、兰州交通大学梁庆国教授、我校史庆轩教授和示范中心主任苏明周教授出席了本次会议。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副处长郭振宇、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薛建阳分别代表学校和学院致辞,示范中心部分教师参加会议。 会上,示范中心秘书张浩从中心建设情况、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与科研情况、虚拟仿真课程建设、辐射示范、以及后续建设计划等六个方面向教学指导委员会详细汇报了中心2021年度工作。 委员会听取并审议了我校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1年度工作报告和2022年度工作计划,对示范中心2021年度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创新竞赛活动和示范与辐射作用等方面的取得的突出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委员会对示范中心建设和发展、管理与运行工作进行了讨论...
20
2022-09
建大新闻网讯 为进一步提高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质量,做好基金申报工作,9月14日下,资源学院召开2023年国基金申报选题论证会暨2023年国基金申报动员会,学院符合申报条件的教师均通过线上汇报的形式参与了此次会议。会议由院长卢才武主持。 会上,卢才武总结了2022年学院基金申报与获准情况,深刻剖析了申报工作中的不足,以问题为导向明确了基金申报努力的方向,并结合学院实际,对2023年基金申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卢才武指出,选题要把握学科前言、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同时要充分论证,精雕细琢,敢于创新。他鼓励学院教师应尽早谋划,精准凝练科学问题,细致梳理创新点,同时学院也将进一步加强基金申报的统筹和指导工作,强化 “一对一”指导、团队交流辅导、专家打磨论证等举措,全面提升基金申请书的质量。 参会教师就基金选题情况进行逐个汇报,并从题目、关键科学问题、创新点、专家意见反馈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卢才武、卜显忠对每位教师的汇报内容进行逐一点评。 文字、图片:资源学院 孙纪伟
14
2022-09
建大新闻网讯 9月13日,继我校发起成立“丝路国际建筑科技大学联盟”倡议后,我校与巴勒斯坦纳贾赫国立大学(An-Najah National University)召开视频会议,讨论联盟细节及合作意向。纳贾赫国立大学国际事务专员Summer Abu Mughli、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助理院长Abdelhaleem Khader、信息技术系主任Hamed Abdelhaq,我校国际交流合作处副处长王春梅等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双方通过视频资料加深了相互了解,并对“丝路国际建筑科技大学联盟”筹建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表示依托联盟未来两校可以在智库建设、师生交流、联合科研、学术会议、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开展合作,携手推进丝路沿线国家城镇化建设。土木学院门进杰和信控学院张帆分别对土木学院和信控学院的专业设置及国际交流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巴勒斯坦纳贾赫国立大学国际事务专员Summer Abu Mughli对我校发起“丝路国际建筑科技大学联盟”的邀请表示感谢,同意加入联盟并以此为平台开展务实合作。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助理院长Abdelhaleem Khader详细介绍了学院专业设置、学生交流及国际获奖情况。...
14
2022-09
本期人物:草堂校区管委会办公室梁倩(首届管理岗位青年教职工职业能力竞赛一等奖) “你要坚信,你现在所经历的,将在你未来的生命中串联起来。” 我于2013年留校工作,不觉间,已走过九个年头。从实验室教辅岗位到管理岗位,从学院党委干事到机关部门科长,每一段经历,每一次尝试,汲取的每一滴养分,都成为我成长路上的基石。而这一切,离不开学校的关心和培养,长于斯,奋斗于斯,是学校给予我成长的沃土,展示的舞台。 参赛收获 比赛,让我收获了爱与支持。报名参加学校首届管理岗位青年教职工职业能力竞赛之后,从备赛到参赛,历时一个半月。从确定选题、搜集资料到形成方案、反复打磨,每一个环节无不倾注着部门领导和同事们的爱与支持。为了让我心无旁骛的投入比赛,领导和同事们帮我分担了大量事务性工作。他们给予的信任与鼓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的意义,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他们的鼎力相助。 比赛,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以赛为镜开视野,以贤为镜思齐焉”。方案设计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不断自我追问、自我修...
13
2022-09
建大新闻网讯 9月9日,共青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十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在我校雁塔校区召开。全会总结回顾我校共青团2022年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2022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传达我校2022年暑期党政工研讨会精神。 会议指出,2022年上半年,我校共青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团省委和学校党委领导下,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加强思想引领,持续推进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切实提升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贡献度,取得了可喜成绩。 会议强调,2022年下半年,要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扎实推进团的各项工作。全校共青团一是要持续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引导团员青年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二是持续推进从严治团,把学风建设作为基层团建的重要内容,努力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三是要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以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为主...
09
2022-09
建大新闻网讯 日前,由西部科技期刊联盟及京津沪科技期刊学会共同主办的“第9届西部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暨第26届京津沪渝科技期刊主编/社长研讨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发布了西部科技期刊联盟第二届“西牛奖”入选项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荣获2022年度“西牛计划”之优秀中文科技期刊,高婉炯编辑的论文《融媒体时代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影响力提升策略》被评为2022年度“西牛计划”之优秀编辑学论著。 西部科技期刊联盟由重庆市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四川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等西部8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共同发起。目前,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共有科技期刊849种。第二届“西牛计划”评选活动自2022年4月18日启动,共评选出“精品中文科技期刊”(59种)、“优秀中文科技期刊”(109种)、“精品英文科技期刊”(15种)、“优秀创新平台”(43个)及“优秀编辑学论著”(75项)5个奖项。 近日,由中国科协、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主办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安徽合肥举行,第五届科技期刊青年...
08
2022-09
建大新闻网讯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高校访企拓岗促就业的工作部署,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9月7日上午,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成中,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永亮一行6人走访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并与相关领导以及西安建大部分校友进行座谈交流。陕建三建集团总工程师夏巍主持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三建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宫平对土木工程学院一行的到访表示了热烈欢迎,并从企业概况、发展方向、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介绍。三建集团装饰公司经理刘海波等7名校友结合工作经历发表感言,纷纷表达了对学校和学院培养的感恩之情。随后,双方就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就业实践、学术科研等方面交换意见并深入探讨,达成了多项共识。 张成中介绍了学院学科特色和基本情况,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科研创新深度融合、人才招聘服务工作等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真诚期待双方加强联系、优势互补,推动校企全面深度合作。 会前,学院一行人参观了企业文化展馆,详细了解了企业的发展历程、综...
07
2022-09
本期人物:宣传部雷茜(首届管理岗位青年教职工职业能力竞赛一等奖) 时间回到2006年夏天,那年我大四,在专业课老师推荐下,我来到建大电视台实习。那时候,我每天倒两趟公交,从遥远的师大长安校区兴冲冲地奔到建大雁塔校区。三个月,我瘦了十斤。回想起来也是神奇,一个“外来户”能留下来,可能是那股子认真劲儿,打动了带我的每一位老师。后来康恺老师跟我说,咱们工作量大人又少,不能只干播音和主持,要学会采、编、播、写,样样精通,成为一个全面手。 如果说在那之前,我的梦想是每天画着漂亮的妆容,穿着得体的西装,坐在主播台前播新闻;后来我每天干的最多的则是扛着摄像机和架子奔波在各大新闻会场、面对电脑编辑着各种新闻、采访片段。用现在的眼光看,康老师对我的培养计划完全是具有前瞻性的,这完全就是在培养时下最需要的全媒体人才。 2019年,学校成立新闻中心,我的工作岗位从电视台调整到新闻中心,主要负责我校新闻的内宣、外宣以及新媒体的部分运营工作。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城市停摆、校园静默,在部门统一安排下,...
07
2022-09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学校“11445”发展新格局和“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全校上下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实施“11445”发展新格局为总抓手,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各项工作。全体教职工立足岗位、尽职尽责、担当奉献,展现出了勇于拼搏、奋勇争先的良好风貌,推动学校事业呈现新气象。 工会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把握我国工人运动时代主题,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以主人翁姿态建功新时代。榜样是最好的引领,行动是最好的示范。校工会联合宣传部推出“强本领勇担当·小岗位也有大作为”系列专题报道,选树一批在学校各类岗位上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优秀教职工代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首先选取的是学校首届管理岗位青年教职工职业能力竞赛获奖典型,通过展现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自觉融入中心工作,立足本职,主动思考,勇于突破创新,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的精神风貌,引导大家向先进学习、向榜样看齐,激励全校教职工在学校“双一流”建设的赛道上,跳出建大看建大,跳出岗位看岗位,以服务学校中心工作为目标,增强本领,勇于担当...
07
2022-09
建大新闻网讯 9月5日上午,化学与化工学院在线上召开了全院教职工大会,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会议由院长周元臻主持。 会上,学院党委书记张卫华从“要立大志、主动作为、淡泊名利、苦干实干”四个方面传达了学校党委书记朱晓渭在党政工研讨会上的讲话精神。她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强调学院党建工作要与专业建设、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学院重点工作紧密集合,各支部和全体党员要坚持做到党建工作与具体业务工作不偏不离,形成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好局面。张卫华要求全院上下要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做好疫情防控、实验室安全、师生外出安全等工作,守好意识形态阵地,以稳定安全为工作底线,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院长周元臻通报了学校下半年主要工作,总结了上半年学院工作成绩,分析了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他结合学校工作安排,联系学院实际情况,重点围绕“11445”示范学院建设,对下半年学院的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化工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模式改革、学科方向凝练与团...
05
2022-09
建大新闻网讯 近日,陕西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印发陕西省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名单的通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陕西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期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课程加以建设,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壮大建强、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学院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与大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标《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不断强化内涵建设,积极提升马院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相继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7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进入前50%位段,2018年入选陕西省首批标准化马克思主义学院。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一个省部共建研究平台:中国城乡建设与文化传承研究院;三个省级教学科研...
26
2022-08
建大新闻网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供需对接,全力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8月12日至8月13日,建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袁庆华,副院长高然一行分别前往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工作。 座谈会上,两个单位对学院一行表示欢迎,并回顾了与学校合作交流情况,详细介绍了集团的发展历程、“十四五”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和战略目标,并结合集团发展需求,提出了双方下一步合作方向和思路。 袁庆华介绍了学校历史沿革、建科学院学科特色及人才培养优势。他表示,期待通过本次调研走访,与企业共同建立人才培养交流机制,搭建就业实习实践平台,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协作发展新局面。高然介绍了建科学院及学科概况、师资队伍、科研团队及科研成果、实践基地、国际合作、毕业生就业工作等情况。双方参会人员分别介绍了本单位相关领域的发展情况,并围绕下一步合作事宜深入进行交流探讨,签订合作协议。 调研期间,袁庆华一行...
26
2022-08
建大新闻网讯 8月26日上午,我校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召开了本博贯通拔尖班2022级新生选拔宣讲会。教务处副处长张雪,未来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刘言正、教学委员会秘书长庞丽娟以及相关办公室负责人参加宣讲会。宣讲会由未来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办公室主任孙浩主持,新生和家长六百余人在线参加。 教务处副处长张雪就我校概况与本科教学基本情况做了介绍,并鼓励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创新。 未来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刘言正介绍了未来技术学院基本概况,本博贯通拔尖班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管理特色,以及本次选拔工作的范围、条件和总体安排等。 在招生咨询和交流环节,考生们就报考条件、课程设置、转专业政策和学位授予等具体问题积极提问,与会老师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本博贯通拔尖班介绍: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精神,实质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破常规、突破约束、突破壁垒,强化变革、强化创新、强化引领,以提供优质资源和营造良好氛围为抓手,以改进体制机制为保障,着力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联系邮箱:news@xauat.edu.cn陕ICP备02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