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 2019年12月23日
在现代书院教育中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经过10年前期研讨,形成立德树人基本路径
刘晓君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和文化的灵魂和脊梁,也是我国现代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石和基因,指引着我国现代化文明的建设目标。高校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让大学生具有民族心、民族魂和爱国情怀,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就必须承担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播和发展主阵地的职责。
为传承中国传统教育的精粹,汲取现代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通过现代书院制积极探索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育人之路。经过10年前期研究探讨,形成了现代书院立德树人的基本路径,即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把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同时实现以文化育人。
现代书院“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现代书院构建以思政课教师和校外知名校友担任心灵导师、专业课教师担任学业导师、高年级学长担任朋辈导师的导师队伍。导师及时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困惑,以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做人和为学的榜样,使现代书院既践行了立德树人职责,又继承发扬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中国传统教育价值观。
现代书院的“质疑问难”教育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现代书院通过组织国学社团、主题征文、知识竞赛、讨论会、辩论会和戏剧文化节,引导学生静心自学,潜心思考,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心灵导师、学业导师、朋辈导师根据学生钻研和领会的不同程度进行因材施教,或解答得透彻明白,或仅略加提示。师生互为学友,相互质疑,平等交流,自由切磋。这种“质疑问难”式的教学方式,能够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研读、领悟、思辨、遐想空间,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现代书院中国风格的育人氛围有利于学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现代书院空间模拟汉唐风格、九宫格局而建,力图传承厚重、高雅、古朴的中国建筑风范。此外,现代书院留置更多开放共享空间,方便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交流沟通。同时,将书院办公场所、教学场所、社团场所等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设计、作品展示及交流平台搭建,如南山书院的南山行仁、南山习礼、南山取智、南山恪信,紫阁书院的紫阁有曰、紫阁有约、紫阁有阅、紫阁有悦等实践育人平台,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立德树人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坚定大学生中华文化自信,既要引导大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和确立精神导向和价值追求,又要紧扣时代要求,营造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育人环境,让大学生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自觉对其进行创新和丰富。
长期以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现代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展了一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在校园中,书院制定了《本科生研读国学经典活动组织实施办法》,安排32课时的“国学经典”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此外,还合理规划和建设了众多公益类社团,并保障其良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书院通过学业导师带领学生参与科研攻关项目训练,并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增强学生们为实现梦想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在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中,大学生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不断增强。厚积而薄发,2019年,学校承办了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并获一等奖两项,成绩名列全国第一。在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首次斩获1金、1铜,是自该赛事举办以来,陕西省属高校首次获得金奖。
在校园外,该书院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自身优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服务人民、奉献国家,牢记使命,学会担当。2017年暑期组成社会实践团赴洛南县来进行脱贫攻坚对口帮扶,2018年又组建由4600名组成的466支社会实践团,结对帮扶丹凤县,为当地制定村域规划方案,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该书院还组织了旨在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 “补天环境保护协会”,累计巡护太平峪、沣河及其支流18个月,绿色护河足迹长达300余公里。2018年学校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全国“互联网+”水务环境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全国首届生态文学创作大赛优秀组织奖。
通过现代书院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深切感到,中国大学只有紧紧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才能使高校立德树人具有本民族的文化基因;只有传承中国传统教育的精粹,才能探索出中国高等教育立德树人之路;只有结合新时代特征和实践发展要求,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机和活力,才能真正让大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风采和现实魅力,从而自觉担负起传播、丰富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作者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 ,二级教授。该研究受到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践与创新研究”〔2017WT02〕资助)
来源:《中国改革报》
原文链接:www.cfgw.net.cn/epaper/content/201912/23/content_227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