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建大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建大 > 正文

【中国汽车报网】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赵祥模:要抢抓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机遇

发布时间: 2024-03-11 作者:来源: 点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要持续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领先优势。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让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技术和产品始终走在国际前沿。”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赵祥模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典范,要从加速科技创新、构建产业链生态等方面入手,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狠抓技术创新 塑造新质生产力

《中国汽车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您比较关心哪些话题?

赵祥模:一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及产业快速发展,产销量占全球市场份额已超60%。持续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领先优势,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要抢抓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发展机遇,完善产业配套、延长产业链条、强化政策链协同、形成创新合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形成汽车、交通、信息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新型“网状生态”,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培育竞争新优势。

第二要发挥好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深厚积累,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附加值新产品体系,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要强化新能源汽车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助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

第四要适度超前布局面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应用的道路基础设施,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促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落地应用。

二是基于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驾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在汽车产业,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人机共驾、智能交通系统等领域。其中,在自动驾驶的环境感知、决策规划、车辆控制、路径规划等方面,人工智能扮演着关键角色。在人机共驾领域,语音交互系统的智能化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应用,使得驾乘体验和人机交互体验更加智能、便捷。在智能交通系统中,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测和管理,可以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通行效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中国汽车报》:您认为,正经历电动化、智能化变革的汽车产业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赵祥模:汽车产业要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必然选择。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诸多新科技的载体,是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典范。这就要求我们:

一是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聚焦前瞻颠覆性技术研发,驱动汽车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二是要构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系统,加强整车制造、零部件供应商和相关服务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与协同,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打造以能源革命、智能革命、互联革命为要素的新型产业生态。

三是要鼓励企业加速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工具提升生产效率,推动汽车产品向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装备、新能源、新功能、新架构、新模式的“八新联动”方向转型升级,打造高附加值产品体系。

四是要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提升汽车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摆脱过去粗放型、低效率、高能耗的生产方法,最大程度做好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打造成为驱动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和载体。

三大举措 推动智能交通建设

《中国汽车报》:打造智慧城市、建设智能交通产业体系,我国目前还存在哪些挑战?需要聚焦哪些核心领域?

赵祥模:目前智能交通建设主要面临以下挑战:一是在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的规划建设中缺乏科学、合理、系统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二是数据归集和信息共享有待优化,不同区域、人群、城乡和部门之间仍存在信息交流不对称、资源获取不平衡、共享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三是平台支撑能力还不够,目前云计算平台自我扩展和迭代能力跟不上智慧城市建设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需求。

针对智能城市、智能交通建设,要聚焦以下三点:

一是要聚焦城市智能设施统筹布局和共性平台建设,加强城乡统筹,形成智慧城市一体化运行格局,推动智慧城市网联化、智能化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

二是要聚焦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破除“信息孤岛”,建立共享交换平台、适时推进开放共享,提升数据质量,让智慧城市建设更加高效。

三是要聚焦发展车路协同云控平台,开发车路云一体化融合控制系统,将人工智能、大数据、5G技术集成并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中,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改善交通运输环境,为智能交通系统的网联化、协同化转型提供科学、高效的技术支撑。

政策护航 助力规模化落地

《中国汽车报》:近年来,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中央、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多项利好政策。在您看来,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产业化落地上,还需要哪些政策护航?

赵祥模:我认为,在推动大规模产业化落地上,还需要以下方面的政策支持:

一是要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及示范应用,加快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订和实施,从国家层面为智能网联汽车及其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奠定法律基础。

二是要积极引导并支持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为智能网联汽车及其自动驾驶有序化推广应用做好扎实保障。

三是要加快明晰自动驾驶运营管理办法、市场准入规则、事故定责机制、保险配套方案等,稳妥有序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及其自动驾驶的市场渗透。

四是要加强数据安全保障,建立健全数据管理和保护机制,保障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提升用户信任度,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是要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链和产业链,多学科协同持续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大对车规级芯片、操作系统、计算平台等共性技术的研发投入。

《中国汽车报》:陕西省在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有哪些经验可借鉴?

陕西省是我国重要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拥有强大的科研优势和产业发展支撑条件,形成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是搭建了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抓手,支持陕西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联盟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聚焦汽车芯片、激光雷达、云控平台、虚拟仿真测试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开展上下游联合攻关,已初步形成协同创新示范效应。

二是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近年来,陕西省由点及面开展了多场景多模式的示范应用,支持多家自动驾驶企业开展道路测试,积极探索可行的商业化模式,重点突出在专用道路、景区、园区、物流港等场景的商业化落地,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聚集。以陕西西安为例,近年来,陕西西安西咸新区先后发布多份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政策文件,率先打造了全省首条自动驾驶测试路段,并吸引了商汤科技西安研究院、文远智行等自动驾驶企业落户当地。

三是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地方标准体系。结合当地产业需求,在激光雷达、在环测试、信息安全等方面,制定了灵活、快速响应最新技术成果并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同互补的地方标准十余项,有效支撑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原文链接:http://www.cnautonews.com/yaowen/2024/03/11/detail_20240311363485.html

建大要闻

影像建大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