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建大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建大 > 正文

【教师报公众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怡:矢志科研育人,烛照绿色之路

发布时间: 2024-08-01 作者:来源: 点击: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正逢第40个教师节。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充分展现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教师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展示宣传我省教师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教师报微信公众号面向全省征集遴选了一批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即日起将陆续推送,欢迎关注转发。

在三尺讲台、在建筑实验室、在条件艰苦的工业生产环境中、在国际学术交流的前沿舞台上,总会出现她的身影。她躬身育桃李,巾帼绽芳华,以“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科研育人情怀,为工业建筑减碳,为健康发展增绿。

—— 题记

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师生们对王怡教授的普遍印象是:粗粝能甘,纷华不染。无论身处哪个阶段,她都“怡”然自得于自己的“正步”人生,从未“稍息”地坚定前行。

自从三十年前扎根这片西部沃土,王怡始终在绿色建筑环境领域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及技术推广一线工作,聚焦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紧跟科学前沿,坚持科教协同,潜心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在提升工业建筑环境质量、改善工人作业环境并降低建筑能耗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积极推进了我国西部绿色建筑人才培养和科普教育平台体系建设。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陕西省教育工会五一巾帼标兵等诸多殊荣。

一份份荣誉的背后,是她培养学生成才时“青春应许国”的信念引领,培育团队成长时“锐意勇创新”的以身作则,和肩负科学普及时“勤勉聚匠心”的责任担当。

“青春应许国”的信念引领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王怡坚持以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为目标,立德树人,做工程实践的身体力行者,结合专业知识和思政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爱国报国情怀。

“年少多壮志,青春应许国。”在我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征程中,哪些和专业领域相关的问题最为迫切,她就带领学生把目光投向哪里。良好的建筑生态环境,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保障建筑室内空气环境质量,是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一环,是绿色建筑环境领域的重要任务和严峻挑战,而其中工业建筑中的空气质量,更是突出问题。

回首30多年前,王怡带领学生在钢铁企业生产实习时,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曾向她提出,你是大学老师,是博士,能不能设法控制厂房的高温烟尘,为我们的工人改善工作环境?初生牛犊不怕虎,王怡爽快地答应了对方的要求。随着工作的推进,她才切身感受到,提升工业建筑环境的污染控制效能,存在着诸多难题——不但迫切需要因地制宜、自主创新的技术成果,也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教学、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找准了难题,认准了方向,她就开始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韧劲,开启了漫漫征途。

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挺立潮头。支撑她的精神,就是为生产一线的工人群众健康尽一份心,为我国工业建筑环境改善尽一份力。随后的教学过程中,王怡时常会把课堂“搬进”钢铁企业的炼钢、炼铁车间、机械制造企业的铸造车间、有色金属企业的冶炼、压轧车间等。在那些伴随着高温、高湿以及高污染散发的艰苦环境中,经常会看到王怡带领学生调研、测试的身影和足迹。

“我们的参与仅是短暂的时间,而作业工人却要长期坚守岗位,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日积月累,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我们攻坚克难的价值所在。”王怡时常对学生们说。这些工程实际问题,不仅成为她带领学生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同时也让学生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工人健康的问题有了深刻认知,激发了学生服务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不负韶华、矢志报国的决心。

结合30年科研成果和教学经验,王怡完成了《室内空气品质》《工业建筑节能》《空调工程》等教材及教学辅导著作的编写,作为主讲教师之一的《空气调节》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了“空气调节”的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及“建筑环境学”的校级精品课程建设。

在她的精心指导下,目前已累计培养博士硕士毕业研究生一百余名,许多本科生早早在毕业设计阶段就笃定了要跟着王怡老师继续深造的决心。陕西省优秀毕业设计(本科)、硕士/博士国家奖学金、优秀硕士/博士毕业论文、优秀硕士/博士毕业生、科技竞赛奖励……学生们取得的一份份荣誉,对她来说是最好的肯定与褒奖。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多年来,王怡坚持本科生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工程设计的全链条教学工作,探索形成了涵盖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的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行业多层次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大批毕业生成长为行业技术骨干,成长为国家勘察设计优秀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全国暖通空调杰出青年等。他们作为主要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系列工程项目,获得多个国家及省部级设计大奖,主持完成了多个国家级科研课题。

2021年,在学校建校65周年纪念大会上,王怡作为教师代表,以“讲台能载千秋伟业、烛光亦照万里山河”为题发言,深刻表达了她的育人初心和对教师岗位的热爱。

“锐意勇创新”的以身作则

流水不争先,争得是滔滔不绝。如何实现科教协同,在催生系列科研成果的同时,也注重发挥团队的力量来积蓄“后劲儿”,培养锻炼一批青年教师骨干,构建一支充满活力的科研教学队伍,是王怡一直以来所明确坚持的。她以身作则,认为带团队就是要带大家锐意进取、勇于创新,而进取就是于荆棘中开辟坦途,创新就是于无路处踏出新路。

这对于王怡来说,既是一道智力题,更是一道耐力题。作为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她本着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攻坚克难的研究理念,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和企业公益性技术攻关项目——2012年,成功获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工业建筑高效通风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2014年,获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工业建筑环境与节能”;2018年,获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污染散发类工业建筑环境保障与节能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资助。在她的带领下,不仅推动了工业建筑环境与节能领域的技术革新,发展了新质生产力,还将一批青年教师逐渐培养成为本领域科技创新、技术攻关的生力军。

2022年新年将至时,于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做博士后的段梦婕,在向王怡发出的问候短信中写道,何其有幸,得师如您,亦师亦友亦慈母。类似的评价,王怡还收到过许多,这些无不源于她对学生和团队青年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无微不至的悉心指导。年复一年,团队年轻人在她的带领下,逐个从“配角”成长为“主角”,这期间,他们即使经历过困难挫折和巨大压力,但一想到眼前的师者榜样,就立刻又充满了力量。

近五年来,团队的骨干成员分别担任主持人,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已获批各类基金项目近30项。同时,年轻人也积极投入了工程实际的技术攻关项目。2018年,王怡曾组织国内15家校企单位,主持申报并获批了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通过三年项目工作推进,全面促进了行业内一批高校、设计研究院、大型企业的青年领军人才的培养。

工业建筑环境问题的改善,带来的是生态环境效益,往往并没有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技术攻关项目研发过程艰苦,且大多是公益性质。言传身教,得益于王怡赋予团队的良好氛围和行为世范,如今,团队已经历练成为一支不计名利、吃苦耐劳的教学科研队伍,围绕着工业建筑环境与节能这一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于2017年成功获批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多名成员成为教育部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重要骨干。

针对大型工业厂房环境与节能关键技术在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和设计方法中所面临的难题,团队经过长期攻关,取得系列创新性成果。技术成果兼顾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性,在我国大型工业建筑改造和新建项目中累计完成大量公益性实践范例,切实改善了大型工业建筑室内环境质量,大幅降低了从业人员职业暴露量、大气环境排放及运行能耗,成为企业节能环保工程典范。50余项示范工程覆盖冶金、机械制造、化工等多个行业,对推动我国工业建筑绿色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应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针对我国工业建筑领域长期缺乏节能设计标准的问题,王怡作为副主编编制完成了我国首部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完成系列标准宣贯专场培训会,该标准的颁布实施促进了系列相关标准的编制,提升了我国工业建筑节能的整体水平;作为共同主编,完成工业通风国际权威设计指南《Industrial Ventilation Design Guidebook》的修编。她利用这些工作机会,组织了包括团队多名青年骨干在内的国内学者加入,提高了青年学者站位,大幅提升了中国标准在国际工业建筑通风领域中的学术影响力。

“勤勉担使命”的社会责任

在成为学科带头人以来,王怡深感肩上的社会责任更加重大了——如何积极推进高水平科研平台体制机制建设?如何建立健全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如何更广泛地面向社会各界做好绿色建筑、节能减排、减污降碳科普教育工作?……这都是王怡在更高层次上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新问题。

真正的勤勉,从来不是盲目地忙碌,而是有的放矢,时时有创造,事事有成就,处处有精进。作为西部高校科研人员及教师,面对西部整体科技实力相对偏弱的不利条件,王怡积极探索高水平科研平台的建设。

2023年在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之上,实验室蜕变升级为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王怡继续担任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她致力于推进绿色建筑学科群交叉融合发展,加强完善实验研究条件,建设以我为主、目的明确、计划周密的国际合作及交流窗口。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平台,她不断促进师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紧跟国际研究热点及学科前沿,显著提升了学校建筑及土木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作为项目负责人,王怡申报的“西部绿色建筑创新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2020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首批资助,为深化与国际高水平大学之间的交流合作,持续稳定地派出联合培养硕博士和高水平科研人才提供了保证,有效提高了学校选派的自主性。

为实现优势互补,王怡牵头与香港大学低碳健康城市实验室建立了陕西省中港伙伴实验室,建立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机制。作为中方带头人和国际合作导师,与法国巴黎东大学共同申请并完成了国家留学基金委“中法蔡元培交流合作项目”,联合培养中法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青年学子。依托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了陕西省绿色建筑“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构建了学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筑类高校开展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为学校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丝路国际建筑科技新高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实验室还与挪威科技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诸多国内外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搭建了国际学术大师讲坛,每年不定期邀请业内知名专家来访讲学。多措并举拓宽了师生们的国际视野,同时也提升了学校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秉承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初心使命,王怡充分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及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三个国家级平台的优势,面向社会各界积极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她带领团队设计搭建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大众科普兼顾的科普基地和系列实验室。立足绿色建筑科学有序发展,梳理凝练了“绿色创新,潮乘浪动奋攻关;至诚报国,建设城乡促发展”为内涵的科学家精神,面向中小学生、大学生、工程技术人员、部队指战员等受众,广泛宣传绿色建筑内涵、发展历程及绿色建筑特征,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良好反响。2024年实验室科普基地被认定为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

近年来,王怡积极参与面向社会各界的科普宣讲活动。完成“建筑大家谈-工程能力提升系列讲座”特邀报告,万余名工程师、教师和学生在线听取了大会报告。作为中国制冷学会全国“建筑节能与室内健康环境”科学传播专家团队专家,她还深入工业生产企业,面向一线作业工人和技术人员,宣讲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技术进展,提升其职业健康素养,鼓励从业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展望未来,王怡信心十足,“我们的实验室、办公室,在晚上、在假期,灯总是亮着的。我们赶上这个时代,就是要星夜兼程,勇做追梦人”。这就是属于王怡的坚守——把困难当作历练的必经过程,爬坡登高,攻坚克难,为解决“卡脖子”的工程问题和科学难题,带着师者情怀和育人憧憬,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jBPKSOOoZpG5N5iL-STxw

建大要闻

影像建大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