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时间的戏弄--在“秦始皇陵封土之谜”报告会后

发布时间: 2004-10-28 作者:来源: 点击:

千百年来控制时间一直是人类的梦想。早在战国时期,秦始皇就曾追求过“不老之药”的配方;到了唐代,唐明皇李世民也曾追寻过此方的下落;现代文学作品中关于对控制时间的器具的想象也屡见不鲜:从科幻的时间机器到魔幻的“时间表”(< <哈利.波特>>中能控制时间的怀表),无不透出人类对控制时间的执着追求。人类试图减缓时间效应的努力不仅反映在日常食物的保鲜上,还包括对交通工具速度的改进,甚至渗透在考古文物的保护之中。

氧化使千百年来屹立的古建筑(尤其是密封的古墓)中保持原貌的文物在出土后香硝玉殒的现象屡见不鲜,让考古工作者难以放开手去研究。“氧化的速度有多快呢?”杨教授说“这么说吧,墓室中保鲜的水果在工作人员架好照相机之前就干瘪了--连拍照片的时间都没有。”还有一个例子发生再日本:日本某地古墓打开后,为了保护内部物件不被氧化,墓室内只允许尖端考古专家进入(国家元首也不例外),进入前考古学者要穿好隔离服,戴上氧气罩。即使在如此严密的保护之下,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古墓内壁画的色彩就渐渐褪去了。“所以,当有考古学家向周总理申请挖掘乾陵(武则天及其夫李治之墓)墓室时,考虑到挖出后无法保存,一直没有批准。”对于秦陵,会更加严格,因为“秦始皇是统一中国第一人,以他的尊贵(且不论他是暴君),墓室中的奇珍异宝必定数不胜数,再没有确定严格准确的保存方案之前,绝对不能开启墓室。”

为何在墓室里这些文物就能保持原貌?先人们是怎样让墓室里的时间停留的?这种时间的停留在打开墓室时是怎样被破坏的?仅仅是氧化的作用吗?时间在旁默不吭声,它想戏弄谁?

古埃及的木乃伊是利用某种香料将法老干瘪的躯体保存的,而在中国某些帝王的墓室中是否有一种类似的方法使帝王的躯体如水果、壁画一般保持原貌?这个猜想已进入学术界各方的视野。而目前“我们能做的只是猜想墓室中的格局和概况,并尽量保护已出土的文物。”

可喜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外已有科学家提出利用纳米机器人进行考察的方案:只需在墓室某处开一个极微小的(甚至可能是肉眼不可见的)孔,将纳米机器人送入,然后及时堵住小孔(以有效地防止墓室内的古物被氧化),纳米机器人就能对墓室的概况以至细节做出勘察。

据某杂志报道,已有科学家向埃及政府申请用这个方案来研究金字塔。不论这个报道是否属实,至少它说明了一种发展趋势。

人类若逃脱不了时间的戏弄,那么,探索先人控制时间的奥秘也许能为我们揭开谜底:时间在玩什么把戏?

(网站通讯员:周梦霞)

建大要闻

影像建大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