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技能,培育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人才,环境学院于本学年正式推动实施“学业导师”、“朋辈导师”和 “校外导师”三项导师制。其中的“学业导师制”是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个人在某方面充分自由发展的需要配备导师,给予个别指导的一种育人模式与机制,旨在做专业加法、导学业发展、助学生成长。
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教研室提前谋划、积极筹备,率先在环境科学专业2015、2016及2017级本科生中实施“学业导师制”,并分别于11月10日和14日在雁塔校区及草堂校区举行了 “学业导师制”实施启动会。环境学院副院长卢金锁、环科教研室主任金鹏康、环科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张崇淼以及环境科学教研室全体老师,学生所在年级辅导员出席了本次活动。启动会由环境学院团委书记、2017级辅导员冯永宁主持。
在启动会中,教研室主任金鹏康老师以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引入,讲述了学业导师制的内涵和意义及它的历史渊源,详细介绍了导师制在学业规划、课外阅读、科学研究、综合能力培养和创新科研训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随后全面介绍了教研室18位学业导师的个人基本信息、研究方向及招收人数等相关信息,并勉励导师们知无不答、知惑解惑,激励同学们认真虚心向导师求教。
随后,环境学院副院长卢金锁强调了强化两校区校风、学风、班风等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并联系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毕业走向为目的的改革,并预祝学院学业导师制取得圆满成功。
最后,教研室的其他老师也逐一对同学们提出了寄语,并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研究领取和进展情况。环科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张崇淼老师在发言中表示,希望同学们通过导师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努力去追求美好生活。同时也衷心希望同学们利用好这个平台,与导师保持交流沟通。
在导师发言结束后的自由交流阶段中,同学们积极向导师提问,导师也通过联系个人的日常生活,悉心解答同学们的问题。随后,同学们分小组对各个导师提出自己的问题,气氛热烈和谐,导师们认真细致的讲解使同学们受益良多。最终,两场“学业导师制”实施启动会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据悉,环境学院一直致力于大学生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探索,此次推进的“学业导师制”是为了适应不同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的育人机制。学院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学业导师制”的积极的作用,从而更有力地促进环境学院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背景介绍:
环境学院“学业导师制”将采取多方联动的组织模式,在导师的选择和匹配中,建立以导师为核心的圈层结构,通过“结对子”的方式,根据本科生在不同阶段需接受指导的内容和方式上的差别,由不同职称、不同年龄的教师组成本科生导师团队,根据每个教师的专长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分类别、有针对性的指导。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老师每人可指导3~5名学生,副教授以下职称的老师每人可指导2~4名学生,在学生确定指导老师后,原则上前两年不做调整,进入大三后,可根据部分学生对教师科研的兴趣,尊重学生意愿,同时参考指导老师意见,对学生导师进行动态调整。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导学”关系后,学生将能够获得更深入细致的个性化指导,在个性特征、能力素质、志趣特长等方面发扬优势、弥补不足,并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更完善的学习计划和人生规划。导师们也需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从大处着眼、细处出发,立德树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素质提高与人格发展构建了稳固的内在格局。
学院作为支撑整个学业导师制的圈层结构,将协同推进大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有机统一,实现因材施教和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力求促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