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新闻网讯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5月19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名师讲堂”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特邀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杨云霞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需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的学术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研究生参加。报告会由学院院长宋阳主持。

杨云霞教授结合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态势,以及思政教育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现实挑战,剖析了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必须正视的核心矛盾。她指出,在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六对关系:人工智能数据和算法的边界性与思政教育需求的广泛性之间的关系,人工智能的资本属性与思政教育的可信任性之间的关系,人工智能的算法偏见与思政教育的价值正确性之间的关系,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识别失能与思政教育意识形态安全之间的关系,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缺失与思政教育的意识需求之间的关系,在批判性思维培养方面人工智能供给与思政教育需求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智能向善的科技伦理目标。

宋阳表示,杨云霞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观点新颖、极具启发性,既深化了学院师生对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认识,也为探索新时代思政教育创新路径提供了实践参考。
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学术态度,鼓励号召学院师生积极参与学术前沿研究,为培养更多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保障。
专家简介:
杨云霞,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六个一批”人才,西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英国诺丁汉大学访问学者。
文字、图片: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