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大学制度创新的本质探讨

发布时间: 2005-04-18 作者:来源: 点击:

[摘要] 制度创新是大学管理创新的关键,其动力在于大学寻求发展的利益取向。大学制度创新的内涵重在办学理念的建构和高效运作机制的形成。制度创新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层次性与公平性相协调,制度创新的标志是现代化与特色化。

[关键词] 大学 制度 创新 本质

大学制度创新是适应社会发展对现代大学的高标准要求,使大学教育与现代社会同步发展的必由之路。管理制度是指管理体制过程中规范的整合,建立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以使管理工作和人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大学教学科研活动协调、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它要求大学管理者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对大学全面实施科学管理,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大学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管理要素的高效组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因而,强化制度创新,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大学制度创新的动力

(一)制度创新是大学管理创新的关键

什么是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道格拉斯•诺斯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1]布罗姆利从公共决策角度将制度界定为:“确定个人、企业、家庭和其他决策单位作出行动路线选择的选择集的规则和行为准则。”[2]道格拉斯•诺斯和布罗姆利都把制度界定为人为设计的各种约束。这里所指的“制度”既包括一系列成文的政治、经济规则等正式约束,如规则、法律、宪法;也包括不成文的意识形态、行为规范、风俗习惯、自愿遵守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观念等非正式约束。制度是由这些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以及它们的实施特点构成的,它建构了人类的交往行为。

大学是制度文明的产物,这种制度文明包括制度环境和现代大学自身制度两个方面。道格拉斯•诺斯认为:西方世界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率的组织在西欧的发展,经济增长的原因并不是规模经济、教育、资本积累所致,制度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3]大学制度的产生是为了维持大学的秩序,大学运行秩序良好,大学的效率就有了保证,否则大学的组织就没有存在价值。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国大学最大的差距是制度的差距。虽然我国大学和世界上一些大学相比,在师资、学生质量、科研水平、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与转化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但这些差距都只不过是表面比较的结果的体现,制度的差距才是我国大学所存在的最大差距。从国内来看,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相比较,应该说目前大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制度创新也是滞后的,大学所提供教学科研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与社会的要求还有差距,大学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大学的管理改革与创新仍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因而,制度创新是大学管理创新的关键。

(二)制度创新的动力

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关于交易活动的规则,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制度的运行是有成本的,制度创新也必然会使有关制度主体受益的权力发生改变,从而引发机会成本。戴维斯和诺斯曾指出,一项新的制度由于成本问题不是总能被创新和采用,只有当新的制度能给创新者带来更多的利益时,创新才有可能。[4]一般地讲,制度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内部和外部环境、主观和客观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以提高效益。只有当制度创新的新增收益大于成本时,制度创新才会有动力。对于大学制度创新而言,其涉及的制度主体包括政府(或投资者)、管理者和师生员工三个层次。作为政府或投资者,应该说其对制度创新行为的利益取向是明确的,即他们会支持大学的创新行动,积极推进创新过程。因为,好的完善的制度,也即能够提供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制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大学实施制度创新,能够极大地推进高教事业的发展,与之相伴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会增加。而作为管理者和师生员工,其对制度创新行为的利益取向是模糊的。也就是说,他们对制度创新行为是支持还是反对,要视自己的利益变化而定。如果制度创新能够使得他们受益,他们就会成为制度创新的推动力;反之,他们就会成为制度创新的阻力。从本质上讲,大学制度创新是一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只有当大学管理者和教职工认识到能够从制度创新中获益时,他们才能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投身于制度创新。也只有这样,制度创新才会是顺利的,大学的制度创新过程才能实现“帕累托改进”。相反,如果制度创新导致一部分人失去旧制度下的既得利益,又不可能在新制度中获得相应的替代物,发生了实际利益的绝对损失,他们就会反对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就会遇到很大的阻力,这时的创新过程属于“非帕累托改进”。简言之,我们借鉴制度经济学派所提出的制度创新理论来看,能够使大学制度创新主体获得潜在利益的现存制度变革就是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来建立现代大学健康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就能促使高等教育不断发展。

当然,制度创新完成一次逻辑过程之后,制度创新的主体会对各种所获得的利益进行重新分配,这时就会表现出一种制度均衡的暂时状态。所谓制度均衡就是制度创新继续进行的可能性暂时处于隐性状态,这种情形下现存制度的继续改变将不会为改革和创新者带来新的追加利益。换言之,制度创新初始时被期望的所有机会得到实现后,就进入了制度均衡阶段。当然,正如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那样,这种均衡状态也是暂时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各种新的因素总是会促使制度创新的动力不断出现,因为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充分发掘制度资源去与之相适应。依据这一观点来分析思考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看到大学制度创新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正是这种永无止境的创新,使之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大学制度创新的内涵

(一)办学理念是制度创新的灵魂

所谓理念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从宏观意义上来观照,它指的是组织基于传统与现实的对远景与方向的指导原则,或者说是组织的最高领导原则。从办学理念角度审视大学制度创新,最根本的是要弘扬一种深沉的、博大的、批判的、追求新知和真理的大学精神,传承大学的教学和研究主旨,克服行政化、官场化的弊端,建立以教师为本、以学术带头人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学术评价和人才竞争机制,从而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生存、发展的环境。对大学制度创新而言,这种文化传承与更新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

大学的理念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变革与发展的。办学理念所体现的大学精神,是人们投射到大学这种社会设置上的一种精神祈望与价值建构,是大学发展的理想、信念、追求和动力,更是大学之为大学的确证依据。大学精神是大学在扮演一种特殊社会角色过程中所操持的某种追求,就其具体内容而言,它是大学的使命、功能、目标和理想等内容的概括和浓缩,是大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涵着强大的制度力量。其一是导向功能,它可以通过使命导引,指引提倡和祟尚的目标方向,把师生引导到大学所确定的战略目标方向上来,这比理性的强迫命令更为有效;其二是规范约束功能,它可以规范师生的行为,大学成文的或约定成俗的校纪校规、校园文化、人际伦理关系准则等对大学的每个成员的思想和行为都具有约束作用;其三是凝聚融合功能,优秀的大学精神是一种融合剂,它使整个大学团结一致,这是办学理念所确定的共同价值观和信念所起的巨大作用。大学精神对师生员工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它通过每个成员的耳闻目睹,使其自然地融合到集体之中。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实践都证明,办学理念可以发挥出行政命令和金钱、物质无法相比的更大作用。因此,办学理念是制度创新的灵魂。确立办学理念是现代大学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大学管理者要重视办学理念的建构,使大学真正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改进大学管理,推动大学发展。

(二)运作机制是制度创新的保障

大学除了办学理念外,还得依靠有效的运作机制才能保证大学的不断超越与顽强进取。运作机制是大学制度创新的保障。运作机制是对现代社会系统的结构及其错综复杂作用过程的一种描述和概括,它是从动态水平上对社会系统认识深度的一种表征。运作机制是构成系统各因素、各环节、各层次之间错综复杂制约关系的总称。大学运作机制是大学管理体制的载体和生命。它是由与机制的载体体制相联系的,包括组织层次结构、人员结构等静态的结构机制和包括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经营服务机制、监控机制等动态的运行机制两大部分组成。它反映了大学内部上、下之间,各组织之间以及学校与外部社会等各种关系和联系的存在形式和运转方式,即大学管理的整体运行规律。从系统论的视角来看,大学的运作机制也可分为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如果说有序竞争与宏观调控反映的是大学的外部运作机制,那么,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则体现了大学的内部运作机制的生命力。

三、大学制度创新中的几个问题

(一)制度创新的人本思想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大学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教育是培养人的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以人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科学素质和各种发展能力,改善生存和生活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根本要义。大学制度创新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使制度体系具有人情味。高等教育是个体性与创造性很强的教育,是与人打交道,教育者是人,教育的对象也是人,这决定了大学制度的建立与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赋予制度以人情味和人性化,创造良好的人文氛围,让规章制度的“人文性”替代传统制度偏重的“规范性”,使制度运行的渠道畅通无阻,这种制度创新的人文性内涵就是:竞争、激励、参与和发展,最终达到“发展人”的目的,让教师和学生成为教与学的主人。

“以人为本”强调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人是目的”,是每个人在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强调要围绕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行管理活动。大学管理从本质上来说,也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与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参与学校的各项事务,参与学校制度创新过程,而不是相反。循着这一思路,我们可以认为激励是管理活动的原动力。这种认识放在大学制度创新过程中十分有效。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管理,大学管理者与教职工之间是一种分工合作关系,在工作程序上不是由上到下的控制导向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鼓励教职工对工作认真思考,自觉和自主工作的程序。管理者要在大学制度创新过程中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激发教职工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劳动,强调学校的校园文化和人人参与,强调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进而营造出个性舒展、创新竞争的大学氛围,培养教职工的团体意识,使大学制度创新成为大学内在发展的强大推力。

(二)制度创新的层次性

现代管理最主要的特色是制度管理。在大学管理中,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大学制度创新在于一方面促使大学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又能使各项管理制度适应飞速发展的高教事业的需要,从而做到管理中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规章制度本身具有层次性,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根本制度和非根本制度。大学管理的根本制度,是在大学工作中决定其它制度,作为其它制度依据的基础性制度。根据管理职能,制度创新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是大学法人治理结构方面的管理制度,如涉及党、政、工会、教代会依法运作以及互相协调的管理制度等。第二层是日常教学、学术、科研工作方面的管理制度,如涉及教学、人才、设备、信息、资金等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学术研究、科研开发、技术服务的过程管理等。

制度创新的层次性的另一层涵义是,制度创新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矛盾,充分发挥制度内涵的公平性。人性不断寻求发展是共性,每个教职工都有不同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目标则是个性,我们的制度要协调这个矛盾,就必须具有层次性,以适应共性的发展和实现个性的超越。如奖励制度和评价体系要注意具有层次性和动态观念,这样既可较好地协调教职工整体寻求发展的共性,又可从不同层次上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要求——从教学骨干到学科带头人,再到学术大师的发展层次,使得教职工都能找到自己在现阶段的位置,又能满怀希望地向更高的目标攀登,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公平分配,而是深层次发展机遇的公平。

(三)制度创新的标志

现实生活中,由于制度创新主体对选择的制度并不具有充分的信息,难以判断制度创新的结果与自己的收益预期是否吻合。为了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对创新行为的限制和降低制度创新的风险,人们往往倾向于以制度模仿替代制度创新。因为被模仿的制度已经被别的大学实验过,经验信息是充分的,模仿者只需要支付学习费用,而不必支付创新成本。因此,大学在实施制度创新时,首先要明确制度创新的标志到底是什么。从深层次的角度来思考,制度创新的标志主要应包括两个方面,即现代化与特色化。

大学制度创新既要很好地吸收中国大学的精神传统,借鉴西方大学的教育理念,同时,更要体现时代精神。时代精神在我国就是实现现代化。大学必须用现代精神作为自己的制度建构基础,创新现代大学制度,并用它来培育现代化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现代化是指具有现代的、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时间概念,离开了“现代”这个时间概念,也就谈不上现代化;二是空间概念,如不和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先进水平相比,就缺乏客观标准。制度创新的现代化标志,就是指管理制度本身要通过对现代科学管理技术的整合,形成一套先进的管理体系。具体来说,制度的现代化必须能够体现出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管理手段的信息化和管理人才的知识化。

特色化是指大学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吸收其它大学的经验,找出一种适合大学自身发展的创新模式。制度创新的特色化标志,就是要求大学在探索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体系时,不要搞简单的制度模仿,要深入外部竞争环境和内部教学科研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现有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积极创造条件,走自己的制度创新之路。制度创新不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体现出大学自己的特色,也就不可能真正地满足大学管理的实际需要和客观要求,更不可能实现提高大学整体竞争实力的目标。

[注:本研究课题受江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25.

[2]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49.

[3]道格拉斯•诺斯,罗伯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5.

[4]L•E•戴维斯,D•C•诺斯.制度变迁理论:概念与原因[A].财产权利和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75.

The Hypostatic Study that the System of the University is Creative

CHENG Mian-zhong

(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 Wuxi 214036,China)

Abstract: system creative is benefits mindset that the key that the university management set up, its motive consists in the university looks for the development.The university content of creative system is heavy to read aloud at the construction or purchase that do the academic theories with efficiently formation of operating the mechanism.The system sets up to want the science development view of the “make people the center” now, the level of structure moderate with fair mutually, the marking that system set up is to modernizes to turn with special features.

key words: university, system, creative, hypostasis

[作者简介]程勉中(1954-),男,江苏无锡人,江南大学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职务:江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电话:0510─5804727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惠河路170号 邮编:214036 电子信箱:mzc@sytu.edu.cn

(编辑 张强)

建大要闻

影像建大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