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硕士生与导师的比率为3.8∶1,2004年变成了7.7∶1,研究生扩招速度偏快令专家担忧——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05年度学术年会前天在上海交通大学落幕。会上,研究生“批量生产”所带来的质量滑坡,成为与会者讨论的热点。
扩招速度明显偏快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重点大学为了保持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优势地位,纷纷向研究型大学转变,其重要标志就是研究生规模的增长,然而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却不容乐观。”上海交大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杨颉指出。他对教育部直属的71所高校展开调查后发现,从2000年至2004年间,我国重点大学研究生扩招速度明显偏快,博士生的年均增长率为19.5%,硕士生更是达到23.1%.另外,硕士生与导师的比率5年中上涨了102%.2000年,平均一个导师带3.8个研究生,到了2004年,平均一个导师要带7.7个研究生,也就是说过去2个导师带的学生,现在都交给1个老师带了。
杨颉调查发现,研究生扩招对生源质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值得关注的是,5年来研究生生均教学实验时间同比下降了38%,幅度非常大。
研究生普遍有意见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谢安邦教授领衔的课题组,曾对全国10所有研究生院建制高校的在读研究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发现研究生接受导师指导以2周1次的情况居多。因为导师要忙于应付各种大大小小的行政会议或学术会议,还要承担学术评审以及处理申报材料、表格等各种各样的事务,对研究生的指导时间和精力受到影响。
此外,被调查的研究生对学校的课程设置不是很满意,研究生缺乏学习兴趣者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学生不满的原因,主要是课程内容系统性太强,前沿性与应用性不强,选择的范围比较狭窄。
另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周海涛调查表明,研究生在创新素质方面“意识强、能力弱”,在科研实践能力和学术道德素质方面均为“一般”。
应增加学位“含金量”
如何增加研究生学位中的含金量?谢安邦教授建议:在研究生招生方面,应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在研究生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开题、评审与答辩等环节,不妨实行淘汰制。
谢教授指出,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等国家的做法,对导师的教学、科研、行政工作等任务进行计量统计,然后计算导师指导能力并分配导师的指导份额。
(编辑: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