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省教育工委、教育厅召开年度工作会议

发布时间: 2006-02-15 作者:来源: 点击:

2月6日,陕西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止园召开了有各市(区)教育局局长,机关各行政处室正副处长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新一年工作会。胡致本厅长作了主题讲话,回顾了“十五”期间陕西省教育事业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经验,提出了“十一五”期间陕西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陕西省省委常委、陕西省教育工委书记郭永平同志参加了会议并且发表了重要的讲话。他要求教育战线上的同志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正确认识和把握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抟的发展。

省教育厅厅长胡致本会议讲话摘要

一、“十五”期间全省教育工作的回顾

“十五”期间是陕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省各级各类教育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教育事业成就显著,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

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快。先后筹措资金3亿多元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现已建成职教中心80所,比“九五”末增加30所,职教中心的招生人数占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总数 60.2%。新设高职学院31所(其中民办高职学院校由5所增加到10所),普通高职学生占本专科在校生的43.89%。在全省42个县实施了职业教育“一网两工程’’(即建立职业教育为县域经济服务网络、实施职教强县富民工程和职教促进劳动力转移工程),共引进致富项目164个,完成实用技术培训204.8万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185.6万人次,已初步形成了“米脂家政”、“蓝田厨师”、“渭北技工”、“杨凌农科”和“秦巴茶艺”等劳务输出品牌,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十五”期间新设本科院校7所(其中民办本科院校5所》。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有普通高校72所,成人高校2l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30所,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90 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由24.77万人增加到66.69万人,增长了169.2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2.2%提高到23.5%,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全省普通高校共有毕业生46.67万人,已就业40.7万人,平均就业率达到87.2%,居全国前列。

(二)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基本建立,已评估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各4所,受评院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明显提高。“十五”期间共创建名牌专业140个,高职高专国家级试点专业1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5门,省级优秀教材70本、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其中2个被评为国家级中心;评选省级教学名师50名,其中6人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居全国第4位;取得各类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共17个;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5项,一等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第4位。高等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稳步推进,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

“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3所大学“985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西北大学等6所院校“211工程”二期建设全面完成。截至目前,全省研究生培养单位共有博士点560个,硕士点1606个,数量位居全国第4名;分别比“九五”末增加了380个博士点和998个硕士点。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项目荣获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耐高温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项目荣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分别打破了该奖项一等奖空缺8年和6年的局面。以上述标志性成果为代表的一批高校重点学科达到了国内或世界一流水平。

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成绩显著。“十五”期间高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000项,其中国家和省上重大科研任务3000项;科研经费达到100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了3倍。“两个结合”(即高校与科研院所结合、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开发区和企业结合)取得积极进展,高校与咸阳、宝鸡等多个市区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对接联系;与省内多家企业共建了研发中心,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组建成立了“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和“西北工业大学技术研究院”等。高新科技产业化取得新进展,创办科技型企业100余家,从业人员1.2万人,实现总收入30多亿元。

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在全国第十次学位授权审核工作 中,我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共新增博士点29个,硕士点 163个。截至目前全省共有人文学科类博士点66个,硕士点429 个,分别比“九五”末增加了56个博士点和298个硕士点。在西安交大、陕西师大、西北大学等12所高校批准立项建设19个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体制转换、结构调整、社会变革的战略发展关键期,教育事业的发展既有着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与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作为一个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十分突出,城乡之间、陕北、陕南和关中不同地区之间、各类教育之间发展差距依然很大。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异很大。薄弱学校改造任务艰巨;职业教育的规模和效益还有待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亟待加强;高等教育的优势受到发达省市的强劲挑战,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加强和提高。二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片面追求应试教育倾向仍很严重。教师队伍的质量、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 中小学德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加强;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仍需深化和加强;教育信息化程度仍然较低。三是教育的发展还未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和结构还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教育体制和机制的各项改革有待继续深入。四是投入不足仍然是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贫困家庭学生数量多,公用经费不足,学校运转困难大。高校和普通高中办学条件紧张,职业学校缺乏实习、实训条件。以上困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改革和发展中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

二、“十一五”期间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十一五”期间我省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教育工作全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普及、发展、提高”的方针,坚持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要求,坚持教育与陕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原则,不断提高教育的服务功能,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智力支持。

(二)“十一五”期间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思路与战略重点是: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育人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重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在学生规模上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一半以上。

稳步发展高等教育。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建设,不断深化“两个结合”,大力培养创新性人才,努力保持高等教育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积极发展民办教育,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以民办高职和中职教育为重点,促进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形成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政府对教育事业统筹协调力度,加强机制、制度创新,积极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三)2010年主要发展目标:

到2010年,我们要基本建立起具有陕西特色的“体系完善、质量较高、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的教育体系。主要发展目标是: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6年全省实现“普九”,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和质量。做好创建教育强县工作。到2010年,全省建成20个教育强县和500个教育强乡镇。

高等教育稳步发展,保持在全国的优势地位。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125万人左右,毛入学率达到30%左右,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达到100万人左右,在学研究生6.3万人左右,其中博士生达到1.2万人左右。

努力提高高等学校自主创新与服务能力。力争使我省若干所高等学校在全国和世界高等学校中的影响力有明显上升,一些重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高校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在高校培养造就和集聚一支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力争出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自主创新科技成果和哲学社会研究成果,大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依法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形成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创建一批起骨干、示范作用的民办学校。继续保持民办高等教育在全国的领先地位。2010年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占全省中职学校在校生的25%,民办高校在校生占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20%左右。

三、扎实推进2006年全省教育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2006年的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于实现“十一五”教育发展的目标意义重大。今年全省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制定了《2006年工作要点》,《工作要点》共分7个方面、34项工作,涉及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每项工作都很重要。各市、各高校、各单位要在具体工作中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推进2006年的教育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制定并实施好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

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是全省教育战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我们在“十一五”时期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而到2020年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广泛动员,求真务实,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在教学发展与改革的各个方面,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凝聚人心、统一思想、振兴精神、谋划发展的过程。在规划编制中要处理好的三个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协调发展的关系。发展与改革都要突出重点,并通过重点突出,带动协调发展,不要重点的齐头并进式的发展和只突出重点忽视协调发展,都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我们确定了“十一五”时期“普及、发展、提高”三项重点任务,但同时也要兼顾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如幼儿教育、民办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才能实现真正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处理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关系。教育是公益事业,在编制规划中,要注重发挥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强调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以更大的精力和更多的财力来力口快教育发展,加强宏观调控,合理配置资源。教育同时又是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必须坚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发展教育。要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下,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多渠道努力扩大教育资源,积极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3,要处理好中长期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的关系。中长期规划要靠年度工作去落实,年度工作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按照中央和省上的统一部署,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全省和各地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做到高屋建瓴、远近结合。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起始年,要按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思路,精心安排好年度计划,找准“十一五”规划的切入点和着重点,为全省教育事业“十一五”时期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2006年,我们在推行素质教育发面要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近些年来,我们侧重在中小学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现象仍然很严重。同时,高等教育和中职教育还出现了新的应试教育现象,即除正常的学历考试和学位考试外,学生在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忙于考证、考级、考研,这一现象已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和中职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各级各类学校都需要加强素质教育:一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这一点下面要专门强调。二是要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中小学要积极普及实验教学工作,大学生和中职生要广泛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今年要对15所中小学创建省级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进行评估认定工作。三是要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适应能力。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大中小学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显突出,不少学生的与人沟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因思想负担重、心理压力大而导致的校园伤害和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大学和高中要加强心理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与美育,倡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青春健身运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广大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2.把2006年作为中央8号、重6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年。继续开展“三讲两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等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抓好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的育人功能。加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认真落实好今年省委为未成年人办的10件实事中我厅牵头承办的两项任务,即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和保障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享受义务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使用新教材的工作,做好骨干教师培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形势与政策教育资料库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做好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

3.提高课改实验的质量和水平。开展有针对性的面向教学实际问题的培训活动;强化对教研人员、校长、教育行政干部的培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推进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与发展。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组建新课程讲师团,启动“新课程实施百县行”活动。加强专家队伍建设,调整充实省、市、县各级课改专家队伍,加大对课改工作的指导力度。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提供和应用优质的新课程资源。加强课改实验的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成果指导课改实践。组织开展对课改试验区工作的评估与检查,提高课改实验的质量与水平。积极做好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准备工作。

(三)扎实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l、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综合改革,普及和巩固“两基”成果。(略)

2、推进幼儿教育、特殊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略)

3.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一季度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协助省政府制定《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陕西省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及相关配套文件。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实现中等职业院校扩招3.5万人的目标。新增设高职院校2—4所,高职招生数比2005年增加10%,力争使全省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26万人。加强技能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社会输送15万名技能人才。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等“四大工程”,全面组织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县级职教中心专项建设计划等“四个计划”,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国家项目支持的县级职教中心8所,新创建县级职教中心5所,培训提高1000名职业院校教师。

4.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确立教学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要继续实施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力争在2006年评审出30个本科名牌专业、100门省级精品课程、50名省级教学名师、1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继续推进“陕西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工程”,实现精品课程、图书期刊等资源的网上共享。启动我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工程,2006年重点建设能源化工人才培养基地。进一步推进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

5.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两个结合”。发挥我省高校人力资源丰富和学科综合实力较强的优势,围绕省委、省政府确立的我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产业特点,推进高校与科研院所结合、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开发区和企业结合,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良性机制,注重提高应用研究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一步增强高校服务哦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2006年拟分别就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和陕南中草药现代化基地建设,组织高校与相关市(区)进行科研考察和项目对接活动;建立3个左右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实验室;建立高校科研成果展示与企业技术需求信息平台,搭建校企技术合作桥梁;做好高校30个重大产业化项目的推荐和培育工作。积极推进高校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构筑自主创新平台,增强高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能力。贯彻落实教育部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高校科技产业深化改革和规范管理工作,促进高校科技产业健康发展。

6.构建公办、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和《陕西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进一步落实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以扩大民办高校和民办中职学校的规模为重点,促进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持续发展。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与监督,积极推进民办学校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研究制定《陕西省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陕西省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资产管理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引导民办高校走良性发展的道路,保持我省民办高等教育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大力推进公办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深化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为重点的公办职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行业企业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新创建一批省级示范性民办中等职业学校。

7.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教育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有关“上学难、上学贵”的反映和批评也经常出现。高度重视并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是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应尽责任。一要认真做好家庭贫困学生的助学工作。要完善以助学贷款为主,奖学金、助学金、减免学费、勤工助学为支撑的高等学校家庭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大力推进高校按新机制和新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使家庭贫困的大学生都能受到资助、完成学业。二要提高招生考试的公信度和群众的满意度。继续实施高校招生录取“阳光工程”,完善公开透明的招生工作体系,进一步规范高校招生行为,坚决杜绝与招生挂钩的乱收费,加大对非法招生中介的打击力度,综合治理高考移民和违规招生问题。三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环境,努力开辟新的空间和渠道,鼓励和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四要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要坚持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高中“三限”、阳光招生、高等学校规范收费等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改革,为从源头上治理农村教育乱收费提供了制度保障,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制止农村学校中的乱收费行为。加强行业自律,从制度上、管理上、源头上根治教育乱收费,维护教育事业的良好形象。五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努力构建针对教育系统特点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教育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健全学校预算、资产、收费和审计制度,切实加强对学校收费、基建工程、物资采购、后勤等项工作的监督。

省教育工委书记郭永平郭永平会议讲话摘要

胡致本同志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作了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我省“十五”期间以及2005年的教育工作,并对“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6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这里,我再强调讲几点意见。

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正确认识和把握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

去年10月,党中央召开了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工作的奋斗目标和任务。不久,省委也相继召开了十届七次、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我省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和省委2006年工作《要点》,对“十一五”期间和2006年全省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落实这些要求,实现相关目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是

摆在教育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面对新的任务,我们首先要分析形势、把握大局、理清思路。只有认清了形势、明确了方向、抓住了重点,我们才能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发,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主动权。当前,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总体很好,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新的特点。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来看,2005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670多亿元,人均近1万元,按现行汇价折合超过1200美元。按照国际通行的评价标准,这就意味着我省开始进入人均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的发展时期。这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量变,它表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出许多阶段性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完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更多地向城镇和非农领域转移;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取得重大进展;科技进步特别是自主创新成为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科教优势和潜能将进一步发挥和释放出来;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要维护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又要不断提高全体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些特征对教育的发展将会带来更多的机遇。

从教育自身发展情况来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省教育战线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圆满完成了“十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各级各类教育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特别是去年以来,全省教育工作形势喜人,在全国都有很多创新和亮点。高水平大学建设成效显著,高校学科建设和教育科研有了新的突破。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完成的“耐高温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获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全省新增博士和硕士学科位居全国第三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资金总额为2.15亿元的项目招标工作,实际中标标的比预算节约资金2997.6万元,受到了教育部的表扬。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成效明显,受到了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的多次肯定。职业教育为农服务“一网两工程”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在宝鸡召开了现场会,向全国推广我省的做法和经验。民办高校的办学层次、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高校招生实施的“阳光工程”,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并被列入工作要点向全国推广。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再创新高,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5.4个百分点。高校济困助学工作成绩突出,42所高校已全部与银行签订了贷款协议,2.2万名贫困学生拿到了1.16亿元贷款。树立了优秀共产党员、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徐精彩同志这一先进典型,广泛宣传了他的先进事迹,省委和教育部先后下发了学习《决定》,中央10多家扩闻媒体对徐精彩的事迹进行了集中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些成绩的取得,使我省教育的改革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态势。我们有理由相信,面向未来,我省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当然,在肯定新形势的前提下,我们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把握新形势的新特征。要看到我们的经济社会既处于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一个“矛盾凸显期”。经济欠发达而又具有后发优势,仍然是我省新阶段的基本省情。与此相适应,就教育而言,在新形势新阶段,我们既有机遇和有利的一面,又有挑战和不利的一面。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不仅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而且还要看到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挑战,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常备不懈,随时准备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坚定不移地把我省教育事业推向前进。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对于我们转变教育发展观念,创新教育发展模式,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将教育改革发展切实转入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尤为关键。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和发展“十五”教育成果、保持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必须在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的前提下,根据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的部署,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06年工作要点》的要求,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全年工作任务的如期完成。这里,针对我省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我想着重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对推进素质教育专门做出重要批示。我们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出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要坚持德育为先,从根本上改变重智育、轻德、体、美育的倾向,深入贯彻中央8号文件和16号文件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深入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要改革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着力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学习成绩、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要认真研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政策。要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融合,在全社会形成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和良好环境。 第二,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省委“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把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我们要紧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要求,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

要进一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改革,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中央决定,从2006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在全国农村地区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和寄宿生活费补助,中省财政将大幅度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建立危房改造的长效机制,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要全力做好“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经过艰苦努力,截止去年底我省已有103个县(市区)基本实现“两基”达标,人口覆盖率达到97%。按照国家的安排,2007年要对我省“两基”工作进行评估验收。今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要重点抓好剩余4个县的“两基”攻坚工作,按时保质实现全省“两基”攻坚目标。

要努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当前要重点抓好薄弱学校建设,通过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尽快改造一批农村薄弱学校,努力使农村学校成为教育设施齐全、校园安全整洁、校园文化积极向上的合格学校,不断巩固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要继续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年内覆盖全省80%县区的目标,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要加大控辍保学工作力度。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近期以来,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初中段学生辍学率有所反弹。这次中央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为我们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提供了良好机遇。各级教育部门一定要站在以人为本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提高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完成率,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公正。

要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全省情况看,课改的难点和薄弱点都在农村。当前我们要把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今年要力争在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和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特别是中考、中招制度的改革方面有所突破。

第三,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在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中职业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战略任务。现在,国家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目标任务都非常明确,措施有力,中央财政在“十一五”期间拿出100个亿支持职业教育,可以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关心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春节前夕,陈德铭省长主持召开今年第2次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加强职业教育工作,讨论并原则通过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本月下旬以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加大省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等政策措施,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当前,我省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很好,同志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陕西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要深刻认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要谋划发展,规划未来,认真做好当地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做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要加强统筹协调,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职业教育的工作和情况,争取政策支持,争取加大经费投入,尽快建立市级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要坚定信心,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完成今年全省中职扩招3.5万人的目标。要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要广泛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媒体,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大力弘扬优秀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新风尚。

第四,要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经过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我省高等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在这种新形势下,对我省高等教育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我们要有一个清醒地认识,必须更好地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节奏,更加注重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要继续抓好高等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工程,使优质资源更多、更好为社会服务。同时也要利用好我省“985”工程及“211”工程建设高校已有的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优质教学资源跨校共享平台,缓解我省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提高全省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

要以学分制改革为突破口,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省目前进行完全学分制试点的西安理工大学、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一年多时间的实践中,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教师和学生反映良好,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在这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各高校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改革,为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

要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引导高校更加注重质量、注重教学、从严治教、走特色发展之路。今年是我省高校接受教学评估的高峰期,将有11所本科院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9所高职高专院校接受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我们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迎评促建工作当作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要促进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找准办学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真正达到促进改革、建设、管理的目的。

要不断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要面向社会、整体优化,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根据我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积极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关中高新技术和机械制造业、以及陕南绿色环保特色产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大批实用型人才。

第五,要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教育乱收费是社会反响十分强烈的问题,我们必须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行为。要坚持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高中“三限”、阳光招生、高等学校规范收费等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是治本之策,为从源头上治理农村教育乱收费提供了制度保障,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杜绝农村学校中的乱收费行为。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下决心重点解决好“择校”高收费的问题。要加强招生考试管理,提高国家招生考试的公信度和群众的满意度。继续实施高校招生录取“阳光工程”,完善公开透明的招生工作体系,严格执行招生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规范高校招生行为,坚决杜绝与招生挂钩的乱收费,加大对非法招生中介的打击力度,综合治理高考移民和违规招生问题。要加强行业自律,从制度上、管理上、源头上根治教育乱收费,维护教育事业的良好形象。

第六,要全力做好教育的稳定安全工作。稳定和学校安全问题,是关乎全局的大事,责任重于泰山。近年来,中央和省委对于稳定和学校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各高校、各市教育局也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把稳定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矛盾,成功地处置了一些群体性突发事件,维护了教育和全省大局的稳定。但是,必须看到,当前社会的稳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当今世界仍不太平,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处在十分关键的时期,各项改革将进入更加艰难的攻坚阶段,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深层次矛盾会不断显现,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多。这些因素与教育系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连带性,教育系统维护稳定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因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稳定工作这根弦一定要始终紧紧地绷着,丝毫不能放松。全省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把稳定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一把手”负总责的稳定安全工作责任制。要努力提高应对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完善维护稳定工作的应急预案,做好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准备。要高度重视学校信息收集和报送工作,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抓住最佳时机,采取有效措施,果断进行处置,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各种稳定安全事故降到最低,为我省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可靠的环境保障。

(网站编辑:张强)

建大要闻

影像建大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