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贾平凹:吃喝中体会道就是君子[/b] 贾平凹有自己的生活爱好和消费习惯。他出身农家,从小知道钱财来之不易。在他眼里,两元钱不是两元钱,是白花花一堆盐。小时候,母亲让他去买盐,两元钱要缝到衣服口袋里,到代销店后方拆线掏钱。两元钱的盐,是一大家人好长时间的唯一调料。如今,贾平凹已非寻常之辈了,但青山依旧本性难移,他仍不忘父母当年的家训:惜饭有饭吃,惜衣有衣穿。在他看来,惜衣惜食不等于吝啬。所以他要求自己永远保持先前的生活习惯和节俭美德。穿衣不挑剔,只要合身、舒服就行;吃饭不讲究,不贪吃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就爱吃家乡的浆水面。
平凹喜吃清淡素雅的菜,与他沉静、安详的神情非常和谐。喜吃家常饭,但家常饭又有一定的讲究:吃豆腐不要炒;爱吃包谷面,不爱吃包谷糁;吃馍要烙不要蒸,烙要薄不要厚;爱吃萝卜,生熟都行;尤其玉米面搅团,一天三顿都高兴;吃面条要吃一指宽的,浆面要用陕西的浆,因为陕西的浆是芹菜汁酿的。“吃这些东西养人。”平凹如是说。
茶与香烟,平凹非吃不可。酒,一滴不沾,就是应酬,也只是举杯做个象征。平凹不吃肉。猪蹄,他不吃,说猪蹄有脚气;鸽子,他不吃,说太残忍;他甚至不吃味精,感觉那是骨头研磨的;酱油哪种都不吃,只吃盐。他还不吃和自己名字有关的食物。比如平菇、娃娃鱼、蛇,青蛙与他名子中的“凹”同音(陕西语音),绝对不能吃自己。老贾的这些怪毛病,常常使人哭笑不得。有人笑平凹这个聪明绝顶的大作家,怎么会被这些虚妄的“道理”禁锢得左右不吃。
如若招待宾客,平凹通常会将客人引领到西安一家经营关中菜系的饭店,这家饭店尤以各种杂粮制作的食品独具特色。既有冬菜扣肉、烧羊肉和烧枸杞子菜(一种野菜)等家常菜,还有各种杂粮做成的食品,诸如“浆水搅团”———用腌制酸菜的“浆水”加酸菜,再加用小米米浆制成的“搅团”调制在一起,有菜有饭,很是爽口,再如黄米糕、葱油饼、蒸黄米等关中小吃,也都做得相当精致,风味独特,这些菜和杂粮制品,具有朴实而精致的风格,显示出关中文化厚重的底蕴。在此招待客人,文化味浓,菜美价廉。平凹欢喜,客人展颜。
谈及吃喝之境界,平凹颇有见地:从前在乡下,冬天老农在屋檐下一边晒太阳,一边谈论皇帝,如皇帝吃什么,有人说“吃什么,顿顿辣子拌粘面地喋哩。”老农的想象当然可笑,但皇帝到底吃什么,老农没见过,我也没见过。却寻思,皇帝也好,平民也罢,男女老少,贵贱富穷,是人总逃不开个吃的喝的,有吃有喝了就少不得要玩要乐。可话说回来,虽然人要吃喝玩乐,毕竟人与人不同,食物也不同———人的本性是好的吃个死,不好的死不吃———吃喝的优劣决定了人的贫富贵贱。但是,吃喝也有吃喝的境界,书上、电影里常常有美食精舍的贵夫人痛苦自杀,流浪的乞丐却快活无比,这就不是说吃得好便有玩有乐,吃喝不好而没有玩乐。孔子说“小人择食”,“君子谋道”。如果为吃喝游玩而吃喝游玩,那真是小人,但在吃喝游玩中体会到道,那就是君子了。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人民乱吼秦腔,一碗粘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嘟嘟囔囔。”此为平凹一篇文章中的描述。贾平凹的饮食是否也是一种文化?
(明红 人民日报海外版 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