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的不仅仅是唐诗宋词昆曲,它也并非是一个宏大的概念。相反,它包含在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徜徉在烟雨朦胧的江南古镇中,青石板桥,热闹的坊市,一切都仿佛回到了古时的繁华。适宜的商业化让古镇为更多人所知,同时也助力了古镇文化的传承。在这里,每一阶石,每一方印,都留有最淳朴真挚的文化烙印。当地人细心地将它们制成纪念品,售给旅人,同时也与旅人热情地交谈,向他们介绍着古镇的文明,让文化以这种亲切平和的姿态浸润每一个人的心,并通过现代化的媒介,恒久地流传下去。
市坊承载了中国的市井文化,古镇也是民俗民风的一个缩影。而文物则更是以物质的形式记载了一个民族的基因密码。
近来央视热播的《国家宝藏》便打破了这些古老文物与人们的距离感。它以时尚现代化的方式激活深沉古老的历史,将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深藏于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从而使更多的人都能走近中国博大而深沉的历史与文化。人们看过节目,与亲人朋友分享这些文物的故事,在轻松愉悦的闲谈中,将文化在不觉间传播开来,进而让这民族的基因密码以最简单的形式渐渐传承。
当然,传承文化仅仅靠“口口相传”还是不够的,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地传播,还是要靠“笔墨纸砚”。
梁实秋先生在世人都重视西方教育而忽视中文教育时,始终坚守着自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守住古典,传承传统。先生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进了自己的作品,创作出诸如《雅舍小品》一类富有古典中国特色且清新雅致的文章,并以此充盈国人的内心;林语堂先生亦一生都致力于发觉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编写《吾国吾民》等广为流传之作,让全世界都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与美好,这也更是激起了国人对自己祖国优秀文化的自豪感,增强了做中国人的骨气与底气。
正是无数像他们一样的文人墨客,以文化为风骨,以汉字为媒介,才能让这些带有墨香的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跨越世纪,永世流传。
习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那么我们也应该以自己的方式,将中国民族之魂发扬光大,让它们从东方开始,闪耀在这个世间。
(撰文:蒋瑞婧 编辑:席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