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社会调查报告——访铜川市后洞强制戒毒所

发布时间: 2005-05-14 作者:来源: 点击:

组织单位:信控学院团委、学生会

参加人员:秘书长李炜怿、文艺部长白云、中共党员尹星、秘书处副秘书长张琳琳、冯越、安长春、秘书处干事要晓辉、李婷婷、康杰、刘陈卉子、陈哲、李海涛

活动地点:铜川市后洞强制戒毒所

活动目的:学习毒品的有关知识

活动时间:2005年3月27日

活动主题: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净化校园环境

活动内容:与工作人员座谈,参观禁毒宣传展,看望戒毒人员。

活动意义:使我们对毒品的有关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2005年3月27日,风和日丽,而我们却怀着一份复杂的心情走进了铜川市后洞强制戒毒所,开始了这次让大家终生难忘的戒毒所之行。戒毒所的工作干警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给我们介绍了毒品相关情况。我们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和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对毒品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此次洞强制戒毒所之行调查报告如下:

一提起毒品,我们如数家珍的举出了鸦片,******等,也想到林则徐发起的那场轰轰烈烈的鸦片战争,可对其真正的“效用”定义却很模糊,根据戒毒所的工作人员的介绍,我们才明白:

一 毒品知识 传统毒品与新生毒品

1、鸦片 鸦片(opium),俗称“阿片”,“大烟”,“烟土”,“阿片烟”,“阿芙蓉”等。鸦片系草本类植物罂粟未成熟的果实用刀割后流出的汁液,经风干后浓缩加工处理而成的褐色膏状物。这就是生鸦片。生鸦片经加热煎制便成熟鸦片,是一种棕色的粘稠液体,俗称烟膏。鸦片是一种初级毒品。生鸦片可直接加工成吗啡。鸦片主要含有鸦片生物碱,已知的有25种以上,其中最主要的是吗啡、可待因等,含量可达10%一20%。曾使中国人民承受深重苦难的鸦片可谓万毒之源。

2、吗啡 吗啡是鸦片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从鸦片中经过提炼出来的主要生物碱,呈白色结晶粉末状闻上去有点酸味。吗啡成瘾者常用针剂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起初它被作为镇痛剂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它对呼吸中枢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如同吸食邪片一样,过量吸食吗啡后出现昏迷、瞳孔极度缩小、呼吸受到抑制,甚至于出现呼吸麻痹、停止而死亡。

3、****** 亦称盐酸二乙酰吗啡,英文名Heroin,译为******。其来源于鸦片,是鸦片经特殊化学处理后所得的产物。其主要成分为二乙酰吗啡,属于合成类****品。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毒品市场上的******有多种形状,是带有白色、米色、褐色、黑色等色泽的粉末、粒状或凝聚状物品,多数为白色结晶粉末,极纯的******,俗称“白粉”。有的可闻到特殊性气味,有的则没有。由于******成瘾最快,毒性最烈,曾被称为“世界毒品之王”,一般持续吸食******的人只能活7一8年。

4、大麻大麻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通常被制成大麻烟吸食,或用作****剂注射,有毒性。大麻草可单独吸食,将其卷成香烟,被称为“爆竹”;或将它捣碎,混入烟叶中,做成烟卷卖给吸毒者,这就是大麻烟。这种毒品在当今世界吸食最多,范围最广,因其价格便宜,在西方国家被称为“穷人的毒品”。初吸或注射大麻有兴奋感,但很快转变为恐惧,长期使用会出现人格障碍、双重人格、人格解体,记忆力衰退、迟钝、抑郁、头痛、心悸、瞳孔缩小和痴呆,偶有无故的攻击性行为,导致违法犯罪的发生。

5、可卡因 可卡因英文原名为Cocaine,是1860年从前南美洲称为古柯(COCA)的植物叶片中提炼出来的生物碱,其化学名称为苯甲基芽子碱。它是一种无味、白色薄片状的结晶体。毒贩贩卖的是呈块状的可卡因,称“quot滚石”。可卡因服用方式是鼻吸。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高度毒性,可刺激大脑皮层,产生兴奋感及视、听、触等幻觉;服用后极短时间即可成瘾,并伴以失眠、食欲不振、恶心及消化系统紊乱特等症状;精神逐渐衰退,可导致偏执呼吸衰竭而死亡。一剂70毫克的纯可卡因,可以使体重70千克的人当场丧命。可卡因已成为当前严重危害人类的第二大毒品。

6、甲基苯丙胺及其衍生物 甲基苯丙胺(又名去氧麻黄碱或安非他命),俗称"冰毒”,属联合国规定的苯丙胺类毒品。主要来源是从野生麻黄草中提炼出来的麻黄素(EPHEDRINE)。它源于日本。在日本曾经使用“quot”冰毒的人数超过200万人,直接滥用者55万人,毒品滥用者都用静脉注射,其中有5万人患苯丙胺精神病。1990年首先发现由台湾毒贩进入我国沿海地区制造、贩运出境的“冰毒”案件。甲基苯丙胺的形状为白色块状结晶体,易溶于水,一般作为注射用。长期使用可导致永久性失眠,大脑机能破坏、心脏衰竭、胸痛、焦虑、紧张或激动不安,更有甚者会导致长期精神分裂症,剂量稍大便会中毒死亡。所以说,“冰毒”被称为“毒品之王”。此外,工作人员还向我们介绍说:“继鸦片、度冷丁、吗啡、******、大麻等毒品在我国贩卖后,1996年传入我国的一种新型毒品‘******’的滥用严重影响我国的社会治安。其传播速度之快始料不及。服用者大多是涉足舞厅的青少年。引发的社会问题极为严重”。

******是90年代初流行于欧美,是一种致幻性苯丙胺类毒品、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兴奋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很强的兴奋作用,服用后表现为活动过度、情感冲动、性欲亢进、嗜舞、偏执、妄想、自我约束力下降以及有幻觉和暴力倾向,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被认为是未来世纪最具危险的毒品。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酒吧里一些人在那疯狂的摇头,有的甚至甩断脖子,真是触目惊心,而我们现实生活也不乏这种画面。

“******”-亚甲基双氧甲基苯丙胺(MDMA),化学名为N,a-二钾-3,4-甲烯二氧苯乙胺,纯品为白色粉末,属于安非他命兴奋剂,化学结构类似冰毒,俗称“******”、“亚当”、“的士高饼干”、“欢乐丸”、“忘我”、“快乐丸”等。种类繁多、形状和图案多达上百种。这类毒品主要以片剂形式出售,也有以胶囊丸装填形式出售。药片状中以圆形、棱形、鱼形为多数。图案有“天鹅”、“钻石”、“蝴蝶”、“苹果”、“党旗”、“三菱”、“酒杯”、“笑脸”、“太极”、“鸽子”、“奔驰”等,有的背面一道杠,色泽各异。主要有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白色、棕色、褐色外,一般以浅粉、粉红、粉紫、粉白、墨绿、嫩绿、黄绿、纯黄、土黄、橘黄、灰蓝、深褐、土色等色泽出现。"******"重量均在0、25-0、32g之间,平均0、3g。直径8mm。MDMA可以抽吸、注射或鼻吸。

“******”有效成分主要为甲基安非他明(MA)、安非他明(A)、MDMA(N-甲基-3,4-亚甲基二氧安非他在明)、MDA(亚甲基安非他明)。掺杂物主要为咖啡因、氯胺酮、苯海拉明和苯巴比妥等。有强烈的致幻作用。

毒品的范围仍然在不断扩大,对人类的危害也不断在加重,戒毒所的工作人员谈及此事忧心重重。

二 中国禁毒形势异常严峻 解决西部毒患成为关键

戒毒所的工作人员给我们看了份近期由甘肃政法学院和甘肃省公安厅、重庆市公安局、昆明市公安局、贵阳市公安局共同完成的《西部地区毒品犯罪对全国禁毒工作的 影响研究》报告,从报告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毒患的严峻形势以及毒患现状的关键所在。

(1)中国面临异常严峻的禁毒形势

让我们先看一看中国目前的毒患现状 2002年,中国涉毒县(市、区)有2148个,占全国2863个县(市、区)的75%,比2001年增加了97个。

2003年,全国累计登记在册吸毒人员达105万人。青少年、社会闲散人员和流动人口已成为中国吸毒的高危人群。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的占72.2%。

若全国人口按13亿计算,则2003年中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占全国人口的0.81‰;若按吸毒人员显隐比例1∶4至1∶7推算,估计中国目前的吸毒者数量可能在420万至735万之间,占全国人口的3.2‰至5.7‰。其中青少年吸毒比例正在不断上涨。

2003年,中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9.4万起,比去年下降22%;抓获毒品犯罪分子6.37万名,比去年下降29%;缴获******9535公斤,比去年上升2.5%,鸦片905.4公斤,同比下降25.8%,冰毒5830公斤,同比上升82.76%,******40.9万粒,同比下降86.3%,易制毒化学品72.8吨,同比下降75.7%;阻止企图非法出口的易制毒化学品3490.8吨,比上年增长52.56%;铲除非法种植罂粟703万余株,大麻355万余株。

以上种种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在遭受毒品的戕害。另据新华社报道 ,毒品,这个曾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创伤,并在近20多年再度死灰复燃的社会公害,目前仍然继续蔓延。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的最新数字,2002年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达到100万人,涉毒地区遍布全国2148个县市(区),我国面临的毒品问题十分严峻。报道特别指出:西部地区毒品违法犯罪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中国严峻的禁毒形势,所以,要根治中国毒患,解决西部毒品问题,便成为了关键。

毒品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某种程度上说还是一个经济问题,能够解决毒品问题,对西部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陕西是西部强省,西安更是西部的龙头,作为西部的大学生,我们虽不能直接参与禁毒工作,但我们可以通过宣传,为西部毒患的解决作出贡献。

(2)西部基本毒情

西部地区是指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所包含的大西部,即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5个民族自治区和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6个省以及重庆直辖市共12个省、市、自治区。西部地区人口3.48亿,约占全国人口的28.6%,土地面积68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1.4%。

而令我们痛心的是:一度被国家禁毒委员会确定为毒品危害严重的6个省区中西部地区占了5个(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 7省、四川省、甘肃省),被国家禁毒委员会和公安部确定为毒品问题重点整治的13个地区中,西部地区占了8个(云南省的巍山县、贵州省的六盘水市、四川省的凉山州、甘肃省的临夏州东乡县和广河县、陕西省的潼关县和西安市的新城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同心县)。没有这次社会调查,我们很难想到我们周围的毒品竟有如此之多,而更让我们吃惊的是戒毒所的工作人员对西部毒情特点的介绍。

(3)西部毒情有以下几个特点:

●吸毒人员多,涉毒案件多。据统计,2002年1月1日至11月30日,全国累计收戒吸毒人员252597名,而西部诸省区累计收戒吸毒人员(未统计西藏自治区)132187名,超过全国吸毒人数的52%;全国破获毒品刑事案件112900起,而西部诸省区破获毒品刑事案件48443起,占全国破获案件的43%;全国缴获毒品******8685.46公斤,而西部缴获毒品******7258.69公斤,占全国缴获总量的84%。

●走私出境麻黄素和其他易制毒化学品活动猖獗。麻黄素是制造冰毒的主要原料,可从天然植物麻黄草中提炼而成。中国西部地区的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青海等处在北纬30度至50度之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是麻黄草的主要产地。受国际毒情变化的影响,近年来从中国西部地区向“金三角”地区、“金新月”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走私易制毒化学品的犯罪活动都非常严重,而且还出现了国外企业以合法贸易手段骗购中国易制毒化学品的案件。

●一些地区沦为毒品过境和消费的集散地、中转站。一方面,西部地区处在“金三角”和“金新月”地区的毒品向东部地区乃至海外地区走私贩运的前沿阵地,“过境型”贩毒活动有增无减;另一方面,这种毒源地、消费地“两头在外”,“借道中国”的贩毒活动不仅导致中国毒品犯罪数量的增加,而且导致已被中国禁绝的吸毒现象死灰复燃,致使中国的毒品犯罪类型由原来单一的“过境型”变为“生产”、“过境”、“消费”并存。

●目前国内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主要地区更多的集中在西部,内蒙古、新疆、云南、四川、甘肃等省区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情况都非常严重。

我们的心情都沉重了起来,同时不禁疑惑:为什么毒品会在西部如此泛滥?戒毒所的工作人员给我们分析了其中的原由。

(4)西部毒品犯罪泛滥的七大原因

●历史原因

中国毒品犯罪危害严重的西南、西北地区恰恰是历史上烟毒危害最烈的地区。从目前毒品违法犯罪严重泛滥的地区来看,大都是旧社会毒品盛行的地区。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种植、吸食毒品相沿成习,毒品违法犯罪现象始终没有根除,甚至有部分人认为种植、贩卖毒品是上辈传下来维持生计的本领而不是犯罪。在此,我个人认为:西部教育的落后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这一问题,加强西部文化基础教育对西部毒患会有很大帮助。

●国际原因

20世纪80年代,国际毒潮再度泛滥,“金三角”地区的毒品销往中国港、澳地区及欧、美的海上通道和空中走廊受阻,而此时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国际贩毒集团和贩毒分子趁机向中国西部渗透,开辟所谓的“中国通道”,将毒品销往香港、澳门、欧洲、美洲等地,使得西部地区成为毒品犯罪的重灾区。

●经济原因

贩毒、制毒、种植毒品原植物、走私贩运易制毒化学品均有暴利可图,是刺激毒品犯罪滋长蔓延的一个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西北地区的深层次问题──贫穷,是导致西北地区毒品犯罪上升的原因之一。西北地区经济落后,而毒品问题严重地区又多为西北的贫困地区,人民群众长期被贫困困扰,一些人把贩毒作为脱贫致富的出路,形成了“贫困──贩毒──吸毒──再贫困──再贩毒”的怪圈。所以西部大开发,特别是经济大开发是党的英明之举。通过一番讨论,这是我们一致的心声。

●地理原因

世界毒品生产主要集中在“金三角”、“金新月”、“银三角”三个地区,而与西北地区地理距离较近的就有两个,即“金三角”和“金新月”,这两个地区生产的******,几乎垄断了全球的******非法贸易市场。中国的云南、广西紧邻“金三角”地区,新疆紧邻“金新月”地区,西藏与尼泊尔和印度在地理距离上联系密切,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缘关系,致使“金三角”、“金新月”地区的毒品绝大多数从中国西南、西北陆地边境进入而后转销境外。

●法律原因

经过上世纪50年代的禁毒运动,中国毒品犯罪基本上被消灭,国家原有的禁毒机构也相应撤销。从此,对毒品犯罪的监控就一直处于既无专项资金,又无专门机构的状态。

直到1990年11月,中国才成立了由18个部委参加组成的国家禁毒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的禁毒工作,12月28日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禁毒的决定》,颁布了有关毒品犯罪的专门立法。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毒品犯罪有了较为完善的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重点整治”工作,但仍然存在打击不力、刑事处罚不严的情况。

另一方面,没有从根本上摧毁从事贩毒活动的经济基础。在司法实践中,在判处犯罪分子死刑时,虽然并处没收财产,但一般不写明没收财产的数额;在判处犯罪分子徒刑时,虽并处罚金,但未写明罚金数额。这些情况造成犯罪分子的财产如存款、房子、车辆等未得到彻底罚没,致使一些人产生了“杀了我一个,幸福全家人,甚至几代人”的念头。

●文化原因

被国家禁毒委员会和公安部确定为毒品问题重点整治的西部省区,大多经济、文化落后,群众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部分群众对盗窃、抢劫等犯罪深恶痛绝,但对贩毒行为不以为然;还有一些人认为只有贩毒,才是惟一的生财之道;许多贩毒者还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 这再次给我们敲响了加强西部教育建设的警钟。我们也不仅跃跃欲试,希望利用寒暑假期,深入西部贫困地区支教,使那些深受毒品戕害的无辜人民,用知识武装自己,抵制毒品侵害,远离毒品。

●经费原因

据戒毒所的工作人员讲,被国家禁毒委员会和公安部确定为毒品问题重点整治的地区财力都十分困难,一般的戒毒所经费不足的问题相当普遍,禁毒装备及设施不足和落后,远远不能满足禁毒工作的需要;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疲于应付日益繁重的禁毒任务,缉毒队伍未得到有计划的培训和轮训,技战术水平相对滞后,这些都严重制约和影响了禁毒工作的效率。但是大多数戒毒工作人员还是在不断努力,为更多的戒毒人员消除痛苦。后洞戒毒所在财力困难,设施落后的情况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们看到了戒毒所内各级政府颁发的荣誉奖牌,这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戒毒所的干警还是很谦虚的表示:我们的工作还很不够, 要彻底解决毒患,我们要做的还很多。接着他又给我们介绍了解决毒患的相关对策。

(5)解决西部毒品问题的对策

●加强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禁毒合作

中国西部邻国和地区毒源地的大量存在,决定了中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毒品犯罪的复杂性,若只单一地采取国内禁毒措施,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要使国内的禁毒工作成就明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加强国际禁毒合作,将境外“除源断流”工作和国内“堵源截流”工作结合起来,在“四禁并举”、“标本兼治”、“严格执法”的禁毒方针下,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毒品犯罪问题。我们相信:全人类都会对毒品说不,解决毒品不仅是中国人的事,也是全世界人民的事,我们希望全世界联合起来,消灭毒品,净化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

●构建西部地区禁吸戒毒网络

从“包头模式”到“外循环转内循环”的农场式康复化新思路,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建设西部地区特色戒毒场所,彻底减少社会面上的吸毒人员数量,并且力争做到社会面上无失控吸毒人员,最大限度地实现萎缩毒品消费市场的目的;加强预防教育,提高全民防毒拒毒意识,并重点针对那些易染毒的高危人群,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采取相应的管理、帮教等措施,杜绝新吸毒人员的滋生;规范禁吸戒毒体制,加大戒吸力度;全面进行综合治理,遏制毒品犯罪,清除毒品的卖方市场。后洞戒毒所正是这样一个有西部地区特色的戒毒所,这里的戒毒人员一边戒毒一边劳动,不仅戒掉了自身的毒瘾,还解决了戒毒所财力困难的问题。

●加强西部各省区的禁毒协作,加大惩治力度

要突出禁毒情报协作,加强公开查缉力度,提高公开查缉的效率,加大缉禁毒工作的人力投入和科技投入,扩大情报线索来源,提高对毒品犯罪的发现能力,建立人力、缉毒犬、仪器设备、情报信息等有机结合的查缉体系。戒毒所的工作人员谈及此时,不禁感叹万千,我们也体会得到,他们的工作是多么的辛苦,而他们又是多么的努力。

●落实“禁种、禁制”工作

既要严格查禁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对违法种植重点地区要组织力量进行彻底的铲毒活动,又要对制毒犯罪活动进行坚决打击。将宣传教育、替代种植、惩罚打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西部各省区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使用状况的调查,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掌握控制易制毒化学品、麻黄素以及精神药品和****品的产、供、销环节,从中发现案件线索,做到“露头就打、一查到底”,绝不允许制毒活动在各省区内出现。

(6)毒难戒的原因

我们很多人不明白毒品为什么会很难戒掉,戒毒所的一位医务人员从医学上给我们做了具体分析:吸毒者对毒品的依赖分为“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两个方面。身体依赖表现在:一旦毒品停止供应,身体会出现哈欠连连、涕泪不停、痛苦难忍等一系列戒断症状,因此,戒毒工作者一直把消除戒断症状作为戒毒的首要目标。目前临床上有十多种方法可以减轻戒断症状。实际上,即使不予任何治疗,在7~14天内这类症状也会逐渐减轻并趋于消失。相比之下,精神依赖的问题则更难解决。吸毒时产生的极度欣快感构成脑内强烈的记忆,挥之不去,必欲得之而后快。这种记忆可以存留几十年,甚至终身难忘。正是这种强烈心瘾,迫使吸毒者会不择手段去觅取毒品,在医学上称为“强迫觅药行为”,从而导致复吸。

根据大量统计,完成脱毒后,如不采取强制措施,2~6个月内几乎100%的又复吸。前面所说的财力困难,设施落后也使很多吸毒人员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这是戒毒难又一原因。

三 青少年吸毒问题

在此戒毒所的工作人员给我们指出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毒品犯罪分子在严厉的打击下,不断变化犯罪手法,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魔抓伸向广大青少年。青少年思想幼稚,好奇心强,对毒品的危害性缺乏认识,毒品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引诱教唆其吸毒,成为长期的销毒对象。目前我国吸毒者当中以青少年居多,毒品犯罪人群也日趋于低龄化。在一些地区,一些年仅10岁的未成年人也加入到吸毒者的行列中。因此,加强针对青少年的禁毒教育迫在眉睫。

1 青少年吸毒的特点

在我国,日益突出的青少年吸毒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人数急剧增加

从80年代后期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青少年吸毒的人数急剧增加。我国1988年首次公布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者为5万人,1989年增至7万人,1991年上升到14.8万人,1992年为25万人,1994年为37万人,1995年为52万人,1997年为54万人。据广东省公安部门统计,1980年至1990年,全省共查获吸毒人员3000多名。1991年后大幅度增长,每年呈成倍递增趋势。1991年为5000余名,1992年为8000余名,1993年为16,000余名,1994年为28,000余名,1995年为60,000余名,1996年约为10万余名,1997年估计高达20万人之多。在上述吸毒人员中,80%以上是青少年。国内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总数继续增加,并仍以青少年、社会闲散人员为主。2002年,全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达到100万人,同比上升11%,其中青少年已占总数的74%,无业人员占53%。从涉毒地域范围看,截至2002年底,全国涉毒县(市、区)已经发展到2148个,比上年增加了97个。

如果根据惯例按“每发现1例显性吸毒者,实际上就有10例隐性吸毒者"计算,数量更加惊人。进入90年代以来,青少年吸毒人数急剧增长的趋势已波及几乎全国所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尤以西南、东南、西北各地最多。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有吸毒问题的县、市已占全国县、市的70%。在此,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青少年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同时告戒大家:毒品正威胁着更多的青少年,警惕毒品!

2、文化水平偏低

从各地登记在册的青少年吸毒人员的情况来看,普遍文化水平偏低,以初中、小学文化程度为最多,部分为文盲。比如云南省1995年在全省25,144名吸食******的人员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6%,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7.7%,文盲占9.4%。后懂戒毒所1995年7月以来收容戒毒的1136名人员中,高中文化的96人,占8.49%,初中文化的573人,占50.39%,小学文化以下的467人,占41.12%。实际上,他们的实际文化水平与统计的文化水平相差甚远,据测试有50%为混到毕业,实际上并无达到毕业的水平。

3、毒品种类多样

毒品,是指鸦片、******、吗啡、大麻、可卡因及国务院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品和精神药品。目前世界上这类药品已达200多种。从目前各地青少年吸食的毒品种类来看可谓多种多样,但又以******为主。据统计,福建省的吸毒人员吸食的毒品主要有6种,即******、“冰"毒、盐酸二氢托啡、杜冷丁、大麻、咖啡因。在广西的吸毒者中,吸用******的占99%,吸用鸦片的占0.3%,吸用吗啡、杜冷丁的占0.7%。广东省劳改局的有关人员在全省女性吸毒劳教人员随机抽样调查了373名人员,其中吸食******的占77.7%,同时吸食******、大麻、"冰"毒、可卡因、吗啡、鸦片以及杜冷丁、"蓝精灵"等镇静药物2种以上的占28.8%。

4、多为结伙吸食

随着90年代以来青少年吸毒人数的急剧增加,吸毒人员已由过去单独隐蔽吸毒发展到结伙聚集在一些固定场所、甚至公共场所吸毒。据统计,深圳市1993年查获的吸毒青少年中,属于团伙性吸毒的占到82.6%。广州市1994年查获的青少年吸毒案件中,绝大多数吸毒人员是在固定地点纠合在一起吸毒,如1994年12月广州某区公安局在一家招待所一举抓获了正在吸毒的7名青少年男女。1996年3月,广州市公安机关捣毁了一个吸毒窝点,当场抓获了吸毒人员45名。结伙吸毒与单个人吸毒相比,更能相互影响,危害性更大。

5、吸毒贩毒交织

各地的情况表明,绝大多数青少年吸毒者最后变为了贩毒者,滑入了毒品犯罪的深渊。这些青少年一般是从吸毒开始的。当毒瘾不大,工资收入和储蓄尚能维持时,他们是单纯的吸毒者。随着毒瘾增大,所需资金的增多,原有的财力难以支撑吸毒所需时,便以贩毒养吸,由毒品的被害者变为害人者。吸毒和贩毒这对联体怪胎相互依存,推波助澜,形成恶性循环。福州市某派出所破获的李某、吴某等10名贩毒分子,都是吸毒上瘾后,为寻求毒资来源才开始贩毒的。据某地一项调查表明,在毒品犯罪人员中,有90%以上是贩毒兼吸毒,纯粹的制造毒品者、运输毒品者、贩卖毒品者和持有毒品者不足10%。

6、复吸比率极高 “吸毒容易,戒毒难”。

吸毒者对毒品有很大的依赖性,一旦染上毒瘾便难以戒掉。一些吸毒者刚走出戒毒所回到原来的环境,便恢复吸毒,形成吸毒--戒毒(包括强制戒毒和自愿戒毒)--复吸--劳教戒毒的怪圈,正可谓"一旦吸毒,十年戒毒,终身想毒"。据统计,昆明市吸毒人员戒毒后的综合复吸率为75%,个别地方甚至高达90%,1996年对武汉地区青少年吸毒情况的调查表明,青少年戒毒回归社会的复吸率,有的区、街高达90%。对广东戒毒人员的调查表明,在被强制戒毒机构中戒毒瘾成功的不足10%,在戒毒医疗机构自愿戒毒成功的不足5%。 在铜川市后洞戒毒所,有80%的戒毒者是“二进宫”,有的甚至是三四次、五六次。当我们将目光投射到这些“老烟民”身上时,一个个难以启齿的故事如警钟般向人们敲响了。联合国禁毒组织1989年10月在我国云南省瑞丽考察后指出,全世界禁吸******的有效巩固率一般为5%,如果中国能够达到10%,就意味着中国在禁吸毒工作方面创造了奇迹。

2 青少年吸毒的危害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深受毒品之害,国家沦为半殖民地,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80年代以来死灰复燃的毒品泛滥,正吞噬着人民的身心健康,消耗着国家的巨额财富,如不及时遏制,任其肆虐下去,"东亚病夫"之"桂冠"就有可能再次回到中国人的头上,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联合国秘密长安南也说,毒品在吞噬着我们整个社会,毒品在毁掉我们的青年和未来。具体说来,青少年吸毒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摧残身心健康

当谈及怎么抓这些吸毒人员时,戒毒所的干警开玩笑说:“抓这些吸毒的比抓其他犯罪分子轻松多了。”虽然是句玩笑,但我们可以很轻易想到这些吸毒人员的健康经过毒品的摧残,变的手无缚鸡之力。

鸦片、吗啡、******等这些最初被用于****、镇铮、止痛的医疗药品,一旦被人吸食成瘾后,在给人带来短暂的快感的同时,对人体会产生高度的心理和生理破坏。在生理上,这些毒品进入人体后,会使人的机体发生适应性改变,建立起新的药物作用下的平衡,从而产生对毒品的依赖性即所谓成瘾。一旦停止用药,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并伴有不安、焦虑、忽冷忽热、流泪、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感。久而久之,会导致记忆力衰退、营养严重不足,抵抗力下降,多种疾病发生。在心理上,毒品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会出现一种精神效应,使人对毒品产生强烈的渴求。久而久之,毒品会摧毁吸毒者的精神和意志,使其堕落、道德沦丧,出现人格解体、心理变态。尤其是青少年,身心发育均未成熟,一旦吸毒成瘾,在生理和心理上受到的摧残更加严重。如一些吸毒成瘾又搞不到毒品的人,在"白色魔鬼"的驱使下,用切手指、砍胳膊、烟头烫等自残方式来缓解毒瘾:湖南省某男毒瘾发作时自断左臂,广西一名25岁女青年毒瘾发作时跳楼自杀。一些青少年甚至因吸毒过量直接导致死亡。云南某自治州1991年至1993年因吸毒而导致死亡的有177人,1992年以来广西因吸毒直接死亡或自杀身亡的青少年近百人。据联合国禁毒署统计,全世界每年因吸食毒品而死亡的人数高达10万人,因此而丧失劳动能力的每年约1000万人。

2、引发刑事犯罪

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干警告诉我们,在后洞戒毒所,有很多戒毒人员曾经有过犯罪行为。事实上,吸毒与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一个吸毒者每个月起码耗费的毒资在1万元以上,而且一旦成瘾,剂量还会越来越大。吸毒者为购买毒品耗尽收入,继而变卖家产,甚至偷窃、抢劫、拐骗、卖淫、杀人,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吸毒是一种高额消费。据调查,每个成瘾的吸毒者一天需花费100~1000元不等的毒资。如此高额的消费,一般说来凭正常的合法收入来维持是不可能的。为了支付巨额的毒资,吸毒者不得不采用非法的方法来获得钱财,从而诱发多种违法犯罪,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从大量的事实来看,吸毒者除了采用贩毒等方法获得毒资外,男吸毒者必导致"男盗",女吸毒者必导致"女娼"。"男盗"系指男性吸毒者采用盗窃、抢劫、抢夺、诈骗等犯罪手段获得财物,供吸毒之用;"女娼",系指女性吸毒者以色相换取财物,即以卖淫的方式将自己的身体作为商品出卖,以便"以娼养吸"。广州市某区1994年查处的1320例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因吸毒而诱发和导致违法犯罪的就有1080例,占到80%。据某戒毒所统计,吸毒者中80%以上有过诸如盗窃、抢劫、诈骗、贪污、受贿、贩毒、图财杀人、淫乱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女性吸毒者90%以上有过卖淫行为。为了获得毒资,贵州省的一对夫妇将自己刚生下8个 22月的孩子以150元钱卖给了他人;宁夏银川市的一个女青年不仅出卖肉体,而且还走上了抢劫杀人的罪恶道路;贵州省安顺市的两名吸毒人员闯入一民宅抢劫,将主人活活砍死。另据记载,"共和国第一大案"的主犯刘青山,也是因为吸毒才走上犯罪道路的。而在我们学校附近的李家村邮局里,经常有人丢手机等财物,据说便是一批吸毒人员所为,他们为了筹取毒资,经常在此行使盗窃。由此可见,吸毒导致的犯罪行为日渐增多,已经成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罪恶的渊薮。

3、传染多种疾病

吸毒者常常采用静脉注射、肌肉或皮下注射的方式吸毒。在采取这种方式吸毒的过程中,常常因多人共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而传播各种皮肤病、性病甚至艾滋病等多种疾病。据广西卫生部门对150名吸毒青少年的调查,45%以上患有肝炎,25%以上患有性病,吸毒超过一年的,体重普遍下降10公斤。据云南一些毒品重灾区调查,因静脉注射******造成的艾滋病感染率高达68%。另据统计,吸毒者因使用不洁注射器而被感染乙肝或丙肝的,感染率分别高达22%和68%;截至1998年3月,我国检测发现9970例艾滋病感染者,其中66%是使用不洁注射器的吸毒者。可见,吸毒可以导致多种传染病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青少年在生理上还不成熟,毒品对他们的危害更为严重。

4、导致家破人亡

"烟枪一支,不见枪声震地,打得妻离子散。锡纸半片,不见火光冲天,烧尽财产家园。"这是解放前对吸毒者危害家庭情况的写照。虽然原来的烟枪已换成了现在的注射器,但吸毒对家庭的危害依旧,甚至更烈。吸毒者所需的高额毒资,一般家庭是根本无法承受的。因此,一个吸毒,往往会使全家的积蓄迅速耗光;当吸毒者毒瘾发作而又无钱买毒时,吸毒者就会不顾一切地变卖甚至偷拿家中的财产,使家庭变得一贫如洗;家庭的倾家荡产,必然导致家庭成员的不睦,并最终造成家庭破裂,妻离子散,父子反目,甚至残害家庭成员,可谓"一人吸毒,全家遭殃"。一人吸毒、全家遭殃,还常常弄得四邻不得安宁。在毒品成为文明社会一大毒瘤的时候,那些因各种原因染上毒品的人,是令家人和大家所唾弃的。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们来到姚某身边时,很难将他和那些吸毒者混为一起。30出头的他人不胖,走路说话精神劲还挺足的。工作人员说,姚某已来戒毒所九个月了,由于配合的好,戒毒非常成功,本来现在可以释放回家,但他是第五次来戒毒,所以再延长一段时间更好些。

姚某吸毒前,乘改革开放之风下海经营汽车运输,经过几年的努力,很快成为铜川地区运输行业小有名气的人物。然而就在这时,在朋友的诱导下,吸食毒品,没几年工夫,钱被抽得净光,妻子也与他离了婚。“是吸毒让我倾家荡产”。这是他对毒品的刻骨记忆。之后,他也想重新做人,先后五次来戒毒,但前四次都失败了,这次他表示一定要戒掉。他说交友不慎让他染上毒品,但关键还是自己,他特别叮嘱那些有钱人“再有钱也不要拿毒品来玩”。

今年27岁的小梅是第四次来戒毒所戒毒,是丈夫吸毒害苦了她,在苦劝丈夫并多次帮助丈夫戒毒无效后,她也染上毒品。她内心痛恨毒品,是毒品将她变得没有人样。吸毒,心脏也不好。

她目前有一个3岁的儿子,和丈夫离婚后,现在最牵挂的是儿子,希望在政府的帮助下,早日戒掉毒品,回到儿子身边,好好做一个母亲。

1971年出生的小张因好奇而染上吸毒的恶习。小张是第四次来戒毒,他说一个青年人染上毒品是很难戒掉的。吸了戒,戒了吸,毒品已将他折磨得不成人样。刚来戒毒所几天,他的状况不好,坐在我们面前说话时眼睛都不想睁开,一副重病在身的样子。

小张的父亲是铁路职工,母亲是机关干部,家庭并不富裕,可他吸毒却花去了父母十几万元血汗钱,多次戒毒未果后,父亲搬到了西安,再不理他了。他说戒毒者都有一种自暴自弃的逆反心理,在生理上戒毒是容易的,但在心里戒毒是很难的,所以他告诉年轻人,干什么都行,千万别吸毒!” 事实证明,毒品已经并正在吞噬着许多幸福美满的家庭。

3青少年吸毒的原因

毒品危害如此之烈,为什么青少年还会吸食呢?青少年吸毒的原因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有社会的原因,自身的原因,也有生理的、心理的等诸多原因。通览青少年吸毒的状况,导致其吸毒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几种:

1、好奇心理驱使

是什么让青少年甘愿与毒品“亲密接触”?青少年身心发育尚未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思想幼稚,好奇是此年龄段的特有心理,对任何事物都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是,他们往往缺乏必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当听说吸毒后"其乐无穷"时便想试一试,从而一发不可收拾,被毒魔死死缠住不能自拔。有的也知道吸毒有害,但在一试无妨的冒险、侥幸心理驱使下误入歧途。据深圳戒毒所统计,1991年至1995年收戒的3006人中,因为好奇、受诱惑而染上毒瘾的占70%。19岁的梁某,1994年2月在朋友家见别人吸毒很好玩儿,便好奇试试,不料一试就上瘾,两次戒毒都未能如愿。某些毒品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了青少年这种好奇心,采用种种方法诱骗其吸毒上瘾,从而成为其长期的买毒客户。如某毒贩夫妇,用赊账供毒的方式先后诱骗76名青少年吸毒成瘾,榨干了他们的钱财,并致使其中4人因过量吸毒死亡。在戒毒所我们见到了16岁的男孩小华,他虽然从小爱玩好动,但学习成绩还算不错。这个年纪的孩子,爱打游戏机的挺多,小华也不例外。一次,在游戏机房里,小华认识了一群“哥们”。他们掏出一种白色粉末,围坐在那里吸,一副“飘飘欲仙”的样子,一下子就引起了小华的好奇。当“哥们”怂恿他尝一口时,小华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手。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后来,为了弄钱吸毒,小华开始学会说谎,学也没心思上了,甚至骗起低年级同学的钱。

在后洞戒毒所,这样小小年纪的“瘾君子”不只小华一个,让我们在叹息之余,更为他对毒品的不设防而痛心。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底,全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到100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27青少年约占74.2%,16岁以下的超过1万人,在校学生约2000多人。

好奇无知是青少年接触“白色幽灵”的主因。青少年生理、心理都未完全成熟,与此同时,他们又乐于探索一切新鲜事物,再加上不了解吸食毒品的危害性,毒品便顺势打开了缺口。“可悲的是,有的青少年觉得******之类的根本不是毒品,甚至把吸毒看成‘时尚’,‘有个性’,更有甚者,一些女孩子居然听信吸毒有助减肥、美容而‘毅然下水’,殊不知吸毒是违法行为,是在往绝路上走!”

2、家庭环境影响

家庭环境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和保障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不良的家庭环境则往往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尤其作为人生的第一任教师的父母的言行,更是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发育成长。本身言行不检点的父母常常成为其子女的恶的榜样,成为子女走上违法犯罪歧途的引路人。正如德国卫生与社会事务秘书长法特曼在探究西方青少年吸毒泛滥成灾的原因时所说:"青少年学他们父母的榜样,这些当父母的人也使用社会已接受的毒品如酒精和尼古丁等。"事实表明,许多青少年吸毒成瘾即是其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言传身教的结果。广州市1990年破获了两个家庭共12个成员全部参与吸贩毒的案件。就吸毒而言,两个家庭都是由1人吸毒后引发全家吸毒的。戒毒所里曾有这样一个少女,在她12岁时即跟着母亲学会了吸毒并成瘾,14岁就不得不靠出卖色相赚取母女二人吸毒所需的费用。在戒毒所里,该少女开始醒悟,与母亲互不相认。母亲却利用强制戒毒期满的机会,骗取了女儿仅有的1000元戒毒费,三年不知下落,而她因为复吸,又回到了后洞。再次出来后,无依无靠的她第三次吸毒,最终于1997年4月12日,毒瘾缠身的该少女冲向一辆行驶中的出租车自杀。在戒毒所还留有她第一次戒毒成功后与工作人员的合影,看着她戒毒后灿烂的笑容,我们心里无限惋惜。据一些戒毒专家分析,除了家庭成员的吸毒行为直接成为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外,一些家庭父母离异或者长期外出,孩子得不到正常的教育;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使孩子有充分的物质条件去寻求毒品的刺激等等,都可能是导致青少年吸毒成瘾的原因。据某市对100名25岁以下的城市吸毒者的调查,几乎所有的吸毒青少年都存在着缺乏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问题。另据某市对青少年吸毒与家庭环境关系的调查表明,因父母离异,家庭残缺,得不到家庭温暖而导致吸毒的占30%;受家庭吸毒成员影响而吸毒的占28%;因家庭溺爱,娇生惯养而走向吸毒的占5%。

3、个人交友不慎

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必然和周围的同类发生关系,进行交往,并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朋友等关系。交友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交上一个好的朋友,可以一生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交上一个坏朋友,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前途,使自己的一生暗淡无光。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交友应当非常慎重,以免因交友失误悔恨终生。从吸毒青少年的情况来看,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即是因为交友不慎走上吸毒歧途的。如刘某曾经受过禁毒的宣传教育,多次告诫朋友不要吸毒。但1992年交上一个有吸毒劣迹的朋友后,在朋友说"白粉"具有止痛功效,能醒目提神的劝诱下,产生了"试一下也无妨"的念头,最后一试而不可收拾。据某县调查,在吸毒青少年中,因为朋友吸毒觉得好奇而吸毒和受朋友引诱后吸毒的占76.92%。上海某名牌大学的一个四年级学生,已经进入毕业实习阶段,然而在一次聚会中,他终究没能顶住朋友“这个东西抽了很舒服,要不要试试看”的诱惑,沾上了毒品。第一次,他吐得厉害,但朋友们“孜孜不倦”地劝导他,多吸几次就好了。当他终于找到那种“飘逸感”的时候,“白色幽灵”已牢牢擒住他。

戒毒所里的李某跟其他戒毒人员有点不同,他不象其他戒毒人员那样毫无生气,目光里却是充满了仇恨,他是被朋友引诱吸毒的,他曾发誓,出去定要找到害他的人狠揍一顿。

专家指出,交友不慎已成为不少青少年误入歧途的重要原因。再者,不少年轻人精神空虚也让毒品找到了可趁之机。“成长的烦恼”谁都避免不了,成绩下降、家庭矛盾、早恋受挫……于是,为了寻找安慰、排遣烦恼,一些人把目光投向了毒品。此外,家教不当也在吸毒诱因中占有一席之地,父母对孩子管教过严、过宽都可能引发悲剧。

4、精神空虚所致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的"危险期”。这一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定型,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不成熟,正在体验着人生最激烈的情绪变化。这一时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一旦遇到生活困难、人际冲突、婚恋失败、升学就业受挫等挫折,就会灰心丧气,精神颓废,心灵空虚。为了弥补空虚的心灵,便去寻找各种刺激,而毒品就是一种可以在短暂时间内给人以强刺激的物品,因此,这些精神空虚的青少年往往会染上毒品,试图在毒品中寻找安慰,忘却烦恼。如原重庆市人大代表、号称百万富翁的"火锅女”李某,为了寻求刺激,追求不良的时尚而染上毒瘾,吸光了全部家产。昔日重庆家喻户晓的"第一火锅女"如今一无所有,流落街头。广州戒毒所对116名吸毒青少年的调查表明,其中的40%是由于精神空虚,为了从毒品中获得刺激,寻求安慰而吸毒的。在戒毒所,我们居然发现了一个三口之家。 这是一个“奇怪”的家庭,4年来,一家人都被“白粉”所支配,各奔东西,连过年也难在一起吃顿团圆饭,而他们的最终团聚却是在戒毒所里。 这原本是一个富裕的三口之家,父母经营一家工厂,钱越挣越多,精神上却日渐空虚,5年前,为了追求“刺激”,一家之主找到了通往“极乐世界”的途径??“白粉”,后来,妻子也初尝“白粉”的“乐趣”,于是他们在吸毒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渐渐的,他们连钱都懒得去挣,所有的积蓄不到2年便挥霍一空,连女儿的学费都缴不出。16岁的女儿被迫辍学,失意至极,女儿投奔了自己的男友,哪想到男友也是个“瘾君子”,善良无知的她也慢慢被“白粉”吞噬了。为了享受毒品带来的感官刺激,她不惜出卖肉体、灵魂……最后就有了一家三口戒毒所“重逢”的一幕。

一例例惨痛的教训令我们义愤填膺,同时指出:“摧残身体,影响发育;毁灭前途,引发犯罪”,这是毒品对青少年的两大危害。

4青少年吸毒的治理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

由于青少年吸毒者中有的是因为不知毒品的危害受诱骗、好奇而染上毒瘾,有的是因心灵空虚,寻求刺激染上毒瘾。因此,为了减少、遏制青少年吸毒的不良行为,要在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中加强毒品的危害和远离毒品的宣传教育工作。

一方面应大力宣传毒品的危害。据有关资料记载,美国的高中生中有98%知道毒品的危害并反对吸食******。而我国同龄段的学生对毒品的危害却知之甚少,因而对于毒品的态度也令人忧虑。如广州市对某中学55名高一学生的调查问卷表明,100%的学生听说过大麻、可卡因、******等毒品,但对于他们的危害却不了解,因而有14.5%的学生表示不反对试吸一两次******。正如去年我们学校举办过一次性传播疾病的宣传,但关注的人并不多,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正是这种对毒品危害的无知,导致一些青少年走上了吸食毒品的歧途。譬如据受毒品危害较严重的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吸毒人员中的83.6%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他们当中又有近82%是在不知道毒品的危害的情况下吸毒成瘾的。可见,在全社会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中宣传毒品的危害,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防毒、禁毒意识刻不容缓。另一方面应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他们要勇于面对人生可能会遇到的升学、就业、婚恋、家庭等方面的挫折和不幸,并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切勿靠吸食毒品来逃避现实。

宣传教育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宣传毒品的种类、性能、危害以及远离毒品的方法和知识,使防毒、禁毒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使广大青少年自觉增强防毒的意识和决心。要利用学校这个专门的教育阵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防毒、禁毒、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的教育。虽然早在1992年我国禁毒委员会就会同国家教委合作编写了中学生禁毒知识读本,但应当承认,在目前把升学率放在第一位,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着学生分数转的情况下,各级各类学校还没有,也不可能把防毒、禁毒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鉴此,各级各类学校要把防毒、禁毒教育作为对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关部门也要尽快组织力量编写供学生阅读的防毒、禁毒教育读物,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学到防毒、禁毒的知识,从而自觉远离毒品。

另外,以往禁毒工作的重点是打击贩毒者。现在则应更多地放到了预防上。

去年12月,国家禁毒委发通知,要求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开展系统的禁毒教育。以往仅在思想课、历史课上“点到即止”的禁毒内容将变为正式教材,专门的禁毒课将列入学生的课程表。

“让青少年远离毒品更需要全社会的合力。”禁毒专家周伟航说,“作为学校,禁毒教育应当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不容忽视;作为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或过于溺爱都是要不得的,一旦发现孩子吸毒成瘾,千万不能怕家丑外扬而延误挽救的时机;作为社会,正确对待青少年吸毒消除偏见也很重要,那些青少年‘瘾君子’既是违法者,更是受害者。我们应当把青少年吸毒者当作病人一样,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早日摆脱毒瘾

2、杜绝毒品来源

吸毒以能获得毒品为前提和条件。因此,杜绝毒品来源,使吸毒现象成为无源之水,是遏制青少年吸毒蔓延趋势的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杜绝毒品来源,就要严厉打击各种毒品犯罪活动。我国现行刑法对毒品犯罪的规定是细密、全面而严厉的。除了吸食毒品外的所有与毒品有关的行为,我国刑法均规定为犯罪,具体包括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走私制毒物品罪、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非法种植毒品植物罪、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强迫他人吸毒罪、容留他人吸毒罪、非法提供******品、精神药品罪等。只要我们严厉而有效地打击了这些犯罪,比如能及时铲除种植的毒品原植物,能及时发现和堵住贩卖毒品的各种通道,能及时查封地下的各种非法"烟馆",引诱、强迫、教唆、容留、欺骗他人吸食毒品的犯罪分子能及时被抓获归案等,青少年的吸毒问题也就失去了蔓延的条件和基础。

为了有效打击各种毒品犯罪活动,公安、海关、边防、铁路、民航、交通、工商等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最大限度地堵住毒品的渗入、运输、流通等各种渠道;国家要加大对打击毒品犯罪的财政投入,保障打击毒品犯罪的各种装备、技术、手段齐备、良好、高效;注意打击毒品犯罪中的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刑警组织与境外缉毒部门加强联系,定期交流情况,以便有效地打击跨国化、集团化的毒品犯罪。只有这样,才能使毒品犯罪受到打击和遏制,从而为减少青少年吸毒创造条件。

3、做好戒毒工作

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重要的是教育他们远离毒品;对于那些已经染上毒瘾的青少年来说,关键是要做好戒毒工作,使他们早日脱离毒魔。

根据吸毒人员的状况及吸收吸毒人员的方法的不同,目前我国的戒毒机构可分为三类。一是强制戒毒所。强制戒毒是指对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人员,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行政措施对其强制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使其戒除毒瘾。强制戒毒所由公安机关主管。凡经公安机关查获的吸毒人员一律送强制戒毒所,进行强制戒毒。强制戒毒的时间一般为3~6个月。二是劳教戒毒所。凡戒毒后又复吸的,查获后送往劳动教育所,进行劳动教养戒毒。劳动教养戒毒所归司法行政部门领导。三是自愿戒毒机构。自愿戒毒,是指已经吸食毒品但未被公安机关查获的人员,自己主动或亲友送往戒毒机构进行自愿戒毒。这些自愿戒毒机构包括医院、民政部门管辖的社会福利机构、城镇街道办事处、农村乡镇及经批准由民间医生举办的戒毒机构。

1991年至1997年,我国公安机关共建立强制戒毒所695个,拥有戒毒床位7.7万张,依法对55万多人次的吸毒人员进行了强制戒毒,司法部门也建立了劳教戒毒所86个,共收容吸毒劳教人员21万多人次。应当承认,国家对于戒毒问题是高度重视的,我国戒毒部门的戒毒工作也是卓有成效的。但同时也应当承认,目前我国戒毒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为戒毒场所数量不足、设备简陋、技术条件差、经费紧张,民间一些戒毒组织缺乏统一管理,对于自愿戒毒工作的管理还缺乏完善的章程,复吸率高的状况还难以得到扭转等等。因此,对于青少年吸毒人员的戒毒问题,我们要加强对戒毒工作的领导,增加对戒毒工作的财政和人力投入,有计划地培养戒毒所需要的医务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逐步降低复吸率,将戒毒所办成戒毒教育的学校,帮助尽可能多的吸毒青少年尽早戒除毒瘾。

4蛛丝马迹早发现

“三好学生”的蜕变也让我们产生警惕:远离毒品,预防为先。上海市自愿戒毒中心的赵敏医生提醒家长,吸毒是一种隐蔽性很强的行为。从开始接触到被旁人发现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但如果仔细观察,家长也能发现青少年“瘾君子”种种异常的地方。

吸毒者爱犯困、食欲不振,身体往往会明显消瘦,金钱支出也会有突然增大的迹象。如果孩子总爱长时间关在自己房里,或者突然学会抽烟,家长们都应该提高警惕,仔细看看家里有没有可疑的锡箔纸,或者孩子手臂上是否出现以往不曾有的针眼。另外,一旦吸毒,人的性格也会发生改变,比如暴躁、爱发脾气、动不动砸东西。一旦发现 什么蛛丝马迹,应尽快做出相应措施。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我们对毒品知识,毒患现状,毒品危害,特别是青少年吸毒问题有了深刻认识,目的就在于广泛宣传、广泛动员,使青少年对毒品有清醒的认识,向广大青少年宣传禁毒的知识,提高他们对毒品侵袭的自觉性,将禁毒斗争引向深入:消灭毒品,真爱生命,净化环境。

(信控学院供稿 王亚迪编辑)

建大要闻

影像建大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