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学费“欠”出大学生诚信危机

发布时间: 2004-11-04 作者:来源: 点击:

编者按:在我国许多地区,都存在高校生拖欠学费现象。记者从陕西省教育厅获悉,截至去年年底,仅陕西省省属高校中的学费欠款总金额,就高达3.2亿元人民币。平均计算,每名在校大学生都有1000元以上的欠款。

尴尬--省属高校去年学费欠款3.2亿

据了解,目前在陕西省高等学校中,省属院校有近30个,在校生总计超过30万人,这两个数字还在逐步增加,同时增加的就是欠费学生的数量。2002年,全省省属高校学费欠收2亿多;2003年为3.2亿,平均计算,每名在校大学生都有1000元以上的欠款;今年由于刚刚开学,欠费数字还无法统计,但初步摸底“会超过3.2亿”。

欠费学生分为三类:一是家中的确贫困。每年三四千元甚至更高的学费,对大多数家庭来说一下子拿出来都比较困难。第二类是无法判定的“贫困生”。这些学生的数量占到欠费总数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省教育厅资金管理处副处长周波举例说,他在一所高校调查,见一贫困生脖子上有一个吊绳,便问那是什么。这名学生当即红了脸,羞答答从怀里掏出一个新款彩屏手机,价格绝对在2000元以上。周波称,这样的例子在高校中很多。最后一类是真正的“恶意欠费”。有钱不交甚至连家里人一起骗。西安南郊某高校一新生,在父母给足了学费的情况下只交了小部分学费,家人得知后她才承认,钱借给朋友做生意去了。这些学生,更多的是抱有一种侥幸心理,把交学费的钱存进银行,因为“周围人都没交照样上学”,“能拖就拖吧”。

无奈--催交学费学校招数都用尽

为了尽快收齐学费,学校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催交恶意欠款。别说,这些“招数”还真的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即便如此,仍有学生以各种方式拖欠学费。

招数一 收取欠费滞纳金

不交学费就收取滞纳金的高校在我省不太多见,虽说这一收费项目会有“乱收费”之嫌,但似乎收效明显。对于那部分宁可把学费存在银行,也不愿意交给学校的学生来说,与其收银行利息还不如早早交出学费,免掉比例更高的“学费滞纳金”。

招数二 给学生家里打电话

和学生家里联系似乎是小学老师经常做的事,可面对那些无法控制自己行为的“成人”,高校不得不采用类似家访的做法,向家长们核实学生是否拿到了学费,一来可以调查家里情况到底怎样,二来也让家长们知道实情。

招数三 公布欠费生名单

对于自尊心强的学生,这招的确管用,但也引起一些争议。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除了真正拿不出学费的学生外,凡是被公布名字的学生,大部分都能尽快交清学费。

招数四 不交费不许上课、考试

对学生们来说,学校这招“够狠”,不上课、不考试,这叫什么上学啊。但如果学生较起真来,学校这种做法在法律上似乎得不到完全支持。不过,毕竟还要上4年学,跟学校较真还不如想想办法交钱算了。

招数五 拖欠学费拿不到毕业证

这招在高校中用得最多,以往到毕业前,许多畏惧这条规定的学生都会急急忙忙交清学费。不过这两年却有一部分学生索性不要毕业证,对他们而言,找工作是在学校颁发毕业证之前,如果事后单位要查看毕业证,可以让单位上网去查。但是对那些成绩较差,毕业后一时找不到工作的学生来说,想采取这种“对策”是绝对不可能的。

招数六 劝学生休学去“赚”钱

这招唬人的架式大一些,既然学生称没钱交学费,那学校就给你时间去赚学费,但仍旧保留学生学籍,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而言鱼与熊掌哪能那么容易兼得。不过据调查,使用这招的学校不多。

期盼--九大措施助学贫困生

“不让大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为确保贫困大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从开学的“绿色通道”到对贫困生扶助力度最大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陕西省高校已经建立了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基金、特别困难学生补助和学费减免(简称“奖、贷、助、补、减”)以及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共有九大助学措施,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绿色通道 贫困生可持当地县级民政部门证明,先填缓交学费申请表,经学校核对后,再去办理报到和注册手续,以后酌情解决交费问题。一般来说,各高校享受减免学费的学生比例掌握在5%左右。

★奖学金 目前,各高校都设立了不同种类的奖学金。其中,专业奖学金旨在支持学习农林、师范、体育、航海等特殊专业的学生;定向奖学金旨在鼓励支持立志毕业后到边疆地区、经济贫困地区和自愿从事煤炭、矿业、石油、地质、水利等艰苦行业的学生。

★勤工助学 学校提供图书馆、阅览室等一些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打工,给予一定报酬。

★社会济困助学 省委宣传部、省社会济困委员会、省妇联、省总工会、省慈善协会以及一些企业等机构筹资帮助部分贫困生。省民政厅福利彩票发行中心每年出资帮助一些陕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临时补助 平日生活费无着落的贫困生,以及一些突遇不可抗拒因素求学困难的学生,可以向就读学校申请临时困难补助。

★减免学费 学校按政策规定,根据调查、审核、平时观察等情况,对家庭确实困难的学生,特别是无粮无钱无办法的“三无”家庭的学生适当减免学费。

★校内学生贷学金 各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发放小额贷学金,不计利息,一般毕业离校前向学校一次还清。一般每生每年可贷600~1000元。

★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由父母担保,在家庭所在地的商业银行、信用社申请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该项助学贷款须担保,国家不贴息,优点是便利、及时,贷款额度一般在2000元至2万元之间。

★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由学生个人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核履行规定手续后,报银行批准放贷。特点是:一、不要担保;二、由国家和省财政贴息50%,贷款额度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毕业后一定期限内还清。

诚信--大学生不容忽视的缺失症

对于大学生拖欠学费的难题,是学校、学生双方均不感轻松且拖延不起的共同难题。对于高校而言,既要保证应收的学费能收上来,又要保障不让一个特困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对于大学生而言,是靠学生自身的诚信素质,自觉履行缴费上学的义务。因此,大学生偿还拖欠学费,不仅仅是靠学校制定的一些相应措施,也是靠学生自身的诚信素质。

有关专家指出,要想从根本上缓解甚至解决大学生拖欠学费难题,除了要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外,更彻底的解决之策是通过助学贷款,加大对经济困难生的放贷力度。但是,从现状来看,助学贷款渠道难言畅通。一则是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二则部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以及现行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导致的大学生归还贷款率低,直接影响了金融部门的放贷积极性。

因此,学校有义务加强对学生进行信用观念教育,把信用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入学、毕业教育之中,使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信用意识,深刻理解良好的社会信誉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珍惜自己的信誉。建立信用档案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诚信教育方式。建立学生个人信用考评机制,定期、全面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详细、及时地记录、反馈、监察、纠偏、指导,促进学生诚信习惯的养成。无论如何,缓解并谋求解决大学生拖欠学费难题,依然任重而道远。

(来源:新华网)

建大要闻

影像建大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