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选择燃烧:8个大学生西部自愿者的自述(七)

发布时间: 2004-11-04 作者:来源: 点击:

今年西部计划推出7个专项行动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是团中央、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在财政部、人事部的支持下,从2003年6月起共同组织实施的。它旨在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和基层地区工作,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003年西部计划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共选拔派遣6000名大学生志愿者到西部地区191个贫困县的乡镇一级,开展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志愿服务工作。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2004年西部计划志愿者总人数达到10000名,其中新招募志愿者6000名。4月16日至28日,共有49615名应届大学毕业生报名,目前选拔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今年的西部计划实施工作具有五个特点:首先,进一步突出了按需招募,确保志愿者专长与服务岗位的高度对接。

其次,围绕支教、支医、支农、青年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志愿服务行动、“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志愿服务行动、西部基层检察院志愿服务行动等7个专项行动进行岗位申报和报名,拓展了服务领域,规范了岗位需求。

第三,服务地点、服务领域将进一步集中。今年志愿者总数虽然增加了,但服务县数量原则上保持去年的规模,以保持连续性,形成规模效益,节约管理成本。在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方面,集中精力围绕7个专项行动开展工作。

第四,进一步推动西部计划地方项目的实施。推动有条件的省份统筹供需情况与就业安排,目前已有15个省(区、市)确定实施地方项目。

第五,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制定《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各级项目办和服务单位的责权;设立督导制,动态管理受援单位及志愿者的工作状况,配套相应的激励办法;按照“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充分调动各地项目办和服务单位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志愿者服务管理责任和重心的下移。(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部长 卢雍政)

“西部计划不是权宜之计”──专访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赵勇

记者:西部计划自2003年6月启动以来,在全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已成为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名牌项目”。在价值观日益多元的今天,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的行动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张扬有何意义?

赵勇:当社会文明进步到一定程度,主要通过价值观来引导和支配人们的行为方式。社会成员对主流价值观越是认同,社会的凝聚力、国家的综合实力就越强大,民族的力量就愈加不可战胜。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需要导向的力量,需要有不断实践的过程。以西部计划为代表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全社会倡导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反映了社会文明进步的新要求,对于倡导和彰显社会主流价值观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记者:作为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共同组织并长期实施的一项公益事业,“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前景如何?如何通过完善机制保证这一计划的持续发展?

赵勇:实施西部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要决策,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举措。西部计划找准了国家发展战略和青年学生成才报国的结合点,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西部计划的成功实施也说明了在当代青年学生中蕴藏着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有着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巨大热情。

从实施一年的实践来看,西部计划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符合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西部计划不是权宜之计,不是临时项目,不是毕其功于一役,而是一项长期战略决策。要保证它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需要努力探索持久发展的运行机制。

一是组织机制。我们一方面做好团内协调,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要主动争取地方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

二是招募机制。在招募过程中,明确高校作为招募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地位,促使高校招募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到西部地区服务。

三是选派机制。明确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地主要在西部地区的乡镇一级,加强集中培训,把西部地区的实际需求和大学毕业生的服务需求有机对接起来。选派志愿者相对集中,每个县平均50人左右。鉴于西部对大学生志愿者有着强烈的需求,在今年的选派中围绕教育、卫生、农技、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宣传文化、基层检察院等七个专项行动实行了岗位申报制度。

四是培养机制。这包括科学定岗、加强指导、搭建舞台,既要使每一名志愿者人尽其才,又要把一个县、一个地区的志愿者组织起来,发挥其整体优势。

五是管理机制。根据“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志愿者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由服务县项目办具体指导,由服务单位具体承担。县级项目办是第一责任人,同时各级团组织都负有管理的责任。要做好安全管理,建立安全制度。做好生活管理,及时发放生活和交通补贴。

六是就业机制。首批一年期的志愿者很快就要结束服务,我们正在着手建立服务志愿者就业的机制,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志愿者就业;引导志愿者在服务地、在西部就业,营造志愿者留下来在西部创业的良好环境;鼓励志愿者自主创业,靠自己的智慧和本领开拓一番事业。

七是评估机制。全国项目办制定了《评估考核办法》,对服务地的各级团组织及其负责人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抄送同级党委政府。对志愿者的服务状况进行评估,对志愿者的奖励要分成若干等级,相应的政策待遇也不一样。在评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一套奖惩体系。

八是配套机制。首先是和团的其他工作统筹兼顾,配套推进。要结合青年文化建设、青年中心、青年统战、青年社区建设等工作开展活动,引导大学生志愿者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次是把全国项目和地方项目统筹兼顾,配套推进。今年,我们要求有条件的省都要积极开展地方项目。

九是保障机制。首先是落实已经制定的各项全国性保障政策和地方政策,同时由团中央和地方各级团组织继续争取新的政策。其次是多方面建立基金保障。除由各级财政支持外,团中央将采取措施面向全国、面向海外为西部计划等志愿者工作募集资金,建立志愿服务基金。

记者:对于进一步推广西部计划形成的志愿服务模式,你有何建议?

赵勇:志愿服务作为一项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高尚事业,可以促进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效能、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文明,对促进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提出五个建议:

第一,把志愿服务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认真调研论证,做出总体安排,与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统筹考虑,协调推进,使志愿服务成为一项政府大力支持、公众广泛参与的高尚事业。

第二,尽快制定《志愿服务法》。以立法手段推动志愿服务是国际通行的做法。近年来,我国广东、福建、山东、河南、黑龙江和南京、宁波、杭州等地相继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建议尽快制定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法》,规定公民参与志愿服务的义务,明确志愿组织、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对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

第三,政府资助重点志愿服务项目。建议将志愿服务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特别是对重点志愿服务项目予以资助。把选派志愿者赴海外服务作为对外援助的重要项目来实施,以志愿服务的有效纽带,促进中外友好,传播中华文明。大力资助青年环保志愿者到西部地区开展植树造林、环境整治等工作。资助实施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促进社区建设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同时,建议教育、卫生、公安、司法、文化、体育等政府部门对相关领域内的志愿服务给予支持和资助,使志愿服务蓬勃发展。

第四,建立社会评价和奖励体系。建议教育部门把志愿服务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鼓励学生从事志愿服务。建议组织人事部门逐步把志愿服务作为录用公务员的基本条件,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基层党团组织应将参与志愿服务情况,作为评价优秀党员团员的重要依据。城乡社区应将志愿服务作为评价好公民的重要条件。通过有效的评价激励,努力形成人人争当志愿者、竞相参加志愿服务的局面。

记者:西部计划执行一年多来具体进展如何?

赵勇:西部计划实施近一年来,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效,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西部计划在广大高校学生中树立起到西部基层建功成才的积极导向,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在他们的感召下,今年又有近5万名大学生踊跃报名参加西部计划。

二是大学生志愿者在西部基层经受了磨炼,提高了素质,一支既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具有基层工作经验并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队伍正在健康成长。在他们中间,有的成为教学骨干,有的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有的成为小有名气的医生,还有的成为基层党政干部。复旦大学的冯艾、北京大学的莫锋等一大批优秀志愿者典型不断涌现。

三是大学生志愿者扎实工作,热情服务,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大学生志愿者立足本职岗位,利用自己专长,直接为西部地区教育、医疗、扶贫、青年工作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大学生志愿者还动员母校、家庭、同学、朋友等资源,为服务地提供资金、技术、项目等多方面支持,成为联结东西之间、城乡之间的纽带。

四是西部计划探索了人才资源配置的新途径。西部计划采取公开招募、自愿报名、按需选派、定期轮换的方式,探索了一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志愿服务这种非市场手段配置人才资源的有效途径,实现了人才资源的东西互动、城乡互动。

五是西部计划开辟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新渠道。据全国项目办初步统计,目前在西藏服务的32名1年期志愿者中已有17人表示服务期满后留在当地工作;相当一批志愿者把服务期从1年延长为2年,全国项目中2年期志愿者已达4030名,占总数的70%。

记者:您也曾在基层乡镇工作过,您对在基层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有何希望和要求?

赵勇:和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一样,我也曾有过在乡镇工作的经历,对我来说,那是最艰苦也是最值得回忆的一段岁月,在基层学到的很多东西至今还让我感到受益良多。

大学生志愿者们,你们所从事的志愿服务是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你们从学校到了祖国西部基层农村一线,远离家乡和故土,远离亲人和朋友,用自己的付出实践着胸怀祖国、报效人民的青春誓言,用自己的双手写就着一段永不褪色的青春记忆。希望你们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的谆谆教诲,虚心学习、勤于思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畏艰辛、甘于奉献,在西部、在基层、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体现青春的价值、尽展青春的风采。

(记者 黄海燕)

建大要闻

影像建大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