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教育部宣布进行改革,主要举措有:将卷面100分制改为710总分制,试卷设计中增强听说能力测试的比重,不设及格线,发合格证改为发成绩单,考试对象将只限于在校大学生,强调考试的功能是为了服务教学。 对教育部的相关改革举措,笔者抱有非常审慎的乐观态度——对于教育部改革的决心,笔者深感欣慰;但这种欣慰仍然无法掩去笔者对改革内容的一些疑惑:
疑惑一,不设合格线,不发合格证的改革是要达到什么目的?
是要从宏观逻辑上防止应试教育吗?还是从微观上革除愈演愈烈的考试作弊的诱因?是要杜绝各高校继续将四级证书与学位挂钩?还是要最终降低所谓的“社会权重”?无论改革设计者的初衷如何,大学英语考试是否给合格证,不是应对以上各种弊端的灵丹妙药,有些甚至毫无关联。至于说学位与英语等级证书挂钩问题,教育部的态度是模糊的,既然觉得不好,就应该下文件反对,如果觉得有必要,就应该明确支持,制定一个通约性的规定,根据不同水平的高校,确立符合实际的标准。你既然可以划分重点与一般高校,为什么不能确定不同水平高校的英语必修课教学需要达到的实际目标?至于社会权重,不是取消合格证就可以一了百了的,只要各用人单位依然重视应聘毕业生的大学英语成绩,纵使没有及格线了,社会也很快会自动形成与710分制相对应的的心理合格线,
疑惑二,增加听说能力的测试比重真的联系实际了吗?
笔者曾经撰文指出,社会上的英语需要是不同的。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中,对后起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当然是要能读懂外文资料!“哑巴英语”固然不好,也只是不够好而已;只会听说,不懂阅读理解,将更是本末倒置。何况,必须考虑社会成本。听说分值的增加,必然要求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加以支持。本来,有书面资料复习备考即可,以后,恐怕要复读机、电子词典满天飞了。很多人在抱怨大学里拼命学英语,毕业了却永远用不上,不如让有条件有需要的人去练听说,一般的学生能读会写,足矣!
疑惑三,强调考试的功能在于为教学服务,是否有助于改革的合理性说明?
既然明确了大学英语考试的功能是为教学服务,为何不把这种检验教学的功能直接下放到学校?毕竟,与大规模的统考相比,在各个学校自行组织的考试中反馈的信息更真实,更快速,更有效,因而服务教学的考试目的和功能才能得到更好地贯彻和发挥。大学英语分级考试这种非选拔性考试,如果把落脚点放在服务大学英语教学上,再由国家来实行统考,其合理性就不存在了,国家只要制定规则和标准即可。在1100万人参加的大考中,检验功能失灵,直至被弱化、边缘化,是不足为怪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整理: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