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学子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莘莘学子 > 正文

【身边的青春榜样】满级学霸的修炼手册:李峙的浙大推免之路

发布时间: 2025-05-29 作者:来源: 党委宣传部 点击:

在西安建大土木工程学院的荣誉墙上,有这样一位学子:他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获得浙江大学推免资格,手握结构力学双满分、全国竞赛一等奖、国家级期刊论文等多项荣誉——他就是土木2101班的李峙。这位勤奋笃学、全面发展的青年,正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卓越的综合素养,书写着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故事。

系统学习,夯实专业根基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的‘学科之冠’,也是许多同学求学路上的‘拦路虎’”李峙说。面对这门难度较大的专业核心课,他总结出了一套“三维”学习法——课前建立知识框架、课堂专注重点难点、课后完善知识图谱。这种系统化的学习方式,让他的大学物理、结构力学等课程屡次斩获满分。

在学习过程中,李峙注重理解记忆和关联记忆。“对一个知识点真正的掌握,在于理解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而不是浅尝辄止。”每当遇到晦涩难懂的内容,他便深入挖掘其内在逻辑,直至完全掌握;而对于抽象的概念,他会通过联想和实地考察加深理解。正是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他在大三学年以全科成绩均突破90分的卓越表现,强势问鼎学院专业榜首。

以赛促学,锤炼实践能力

大三那年,李峙带队参加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面对数百支团队的激烈角逐,作为团队负责人,他科学分工,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优势,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

在作品的内容设计上,团队创新性地将施工BIM建模与智能算法结合,构建了涵盖场地布置、工艺模拟、风险预警的全息数字孪生系统。最终,他们的作品凭借出色的技术应用和完整的逻辑呈现,斩获全国一等奖。

竞赛是工程思维的实战演练场。从数学建模到房地产策划,三年间李峙累计获得30余项竞赛奖项,其中包括9个国家级、8个省级荣誉。回顾这段经历,他深有感触:“竞赛不仅是能力的考验,更是团队的成长。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科研探索,磨砺学术思维

大二暑假,李峙开启了第一篇学术论文的写作。面对建筑结构连续倒塌的这一陌生领域,他迎难而上,缺乏知识框架,他便穿梭各大学习网站取经;理论知识空白,他便钻研专业规范,逐字逐句研读咀嚼,日均学习12小时以上。 在导师的严格指导下,他反复修改论文,从术语的精准运用到逻辑的严密性,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

经过五个月的打磨,他的论文《建筑结构连续倒塌问题研究综述》最终发表于国家级期刊《城市与减灾》。回想起这段经历,李峙充满感激:“导师的严谨治学态度让我深刻理解了学术研究的意义,也让我在科研道路上更加坚定。”

翰墨修身,传承文化薪火

除了专业学习,李峙还坚持练习书法15年。从8岁初执毛笔临摹《兰亭集序》,到高中创立书法社团,带领同学们一同感受笔墨魅力,在宣纸与墨香交织的时光里,与古今对话。

运笔时的轻重缓急、墨色的浓淡枯润,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他对节奏的敏锐感知。“书法教会我的不仅是技巧,更是对节奏的把握和内心的沉淀。”李峙说。

进入大学后,他加入味古书法社和诗书画印社,参与书法教学、组织书写春联,校园的书法展览、文化活动现场总能看到他躬身提笔的身影,在横竖撇捺间传承传统文化。在他看来,书法不仅是个人修养的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责任。

李峙书法作品部分展示

从实验室的深夜奋战到书法教室的笔墨挥洒,李峙用行动诠释了“看似零散的光点,最终都汇聚成照亮前路的星河”。如今,即将赴浙江大学深造的他,最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是:“保持热爱,脚踏实地,成长的路上总有更美的风景等待你们发现。”

学生记者:蔡倩雯

建大要闻

影像建大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