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新闻网讯 10月12日至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在河南郑州举行。我校获金奖1项、银奖2项。“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参赛项目《绿储柔配,碳索新途——农村“光储直柔”新型建筑能源系统方案提供商》以小组第一的成绩摘得金奖。我校是陕西唯一连续四年获得金奖的省属高校,也是金奖总数和红旅赛道金奖数最多的省属高校。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由教育部等11部门会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郑州大学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2024年先后两次给大赛参赛学生回信,对广大青年学生给予深切勉励。作为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百国千校千万人”国际创新盛会,本届大赛共有来自161个国家和地区、5673所学校的619万个项目、2443万人次报名参赛。
自今年1月份起,我校启动了大赛的重点项目遴选与培育工作,精心部署、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前期深入走访各学院、重点实验室及重大科研平台,精准对接师生需求,深度挖掘学科特色与科研潜力,着力将优势科研资源转化为优质育人项目。后期通过宣讲会、工作推进会、各级赛事及训练营等,系统筛选及培育打磨项目,加强项目培育和质量提升。国赛备赛以来,学校制定详细的备赛方案,多次邀请校内外专家对入选的参赛项目进行多轮次集中专业指导。
学校历来高度重视此项赛事,将大赛作为学校立德树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大赛期间,副校长陈荣前往备赛场地指导、慰问我校大赛总决赛入围项目团队,详细了解备赛项目情况,认真听取了项目路演展示,并在价值立意、展示策略和实操应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指导,对大家在备赛过程中展现的坚韧意志给予了高度的认可,鼓励大家要“有决心、有信心、有耐心”,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建大学子拼搏向上的卓越风采。
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持“学术立校、自强报国”的办学理念,将学科竞赛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牵引,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重要赛事为抓手与平台,推进“课赛一体化”建设,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全覆盖计划,构建“课程学习一项目培育一竞赛实践一转化孵化”的全链条式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能干、能写、能讲、能协作、会沟通”的综合素养,为加速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获奖项目介绍:
金奖项目:绿储柔配,碳索新途——农村“光储直柔”新型建筑能源系统方案提供商
团队成员:高潇骁、翟雄雄、高雅儒、谢宇彤、郑艳宁、韩明玥、石绍伟、石雨萱、鲁植、黄文渊、游祥宇、丁兴科、李停停、周婷婷、刘江华
指导教师:罗西、刘晓君、马昕
项目简介:项目创新构建了“光储直柔”建筑能源系统,通过实地调研与算法优化,显著提升了农村分布式光伏自用率与电网稳定性,并为农户节省电费、带动了产业增收与就业。

银奖项目:智爆天星——智能爆破深耕者
团队成员:文宇杰、花小尧、李静慧、王其杰、王浩宇、于泽铭、董晓菲、王轶洋、张毅、林淅、史明哲、田小旭、宋战平、郝郎朗、孙泽
指导教师:田小旭、刘西光、宋战平、房忠栋、冯雪益
项目简介:团队围绕爆破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将理论研究成功转化为重大应用成果,服务多个国家重大工程,有效推动了科研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展现了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与实力。

银奖项目: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一带一路”皮革产业数智赋能先行者
团队成员:李敏佳、王亚楠、刘沣玮、任俊芷、周拓、刘思源、杜宗瑛、苏杨、高一玮、付思仪、李天艺、董媛媛
指导教师:王豆豆、蔺宝钢、韩禹锋、李珂胤、杨柳青
项目简介:项目以皮革产业为载体,长期深耕海外市场,构建了多系列的纹样基因库,训练LoRa模型库辅助跨文化设计转译,有效提升设计精准度与效率,让小而美的设计点亮文化传播的新丝路。

文字:柯苏娟(创新创业学院)
图片:徐晓珊(创新创业学院)
编辑:肖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