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同学们对秦岭的认识,提高同学们对秦岭的保护意识,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陕西省林科院院长党双忍教授在我校草堂校区做了题为“大秦岭——中国的脊梁”的主题报告。校党委副书记马川鑫,校团委副书记郑成华出席活动。报告由文学院副院长刘莉主持。

讲座现场
活动伊始,校党委副书记马川鑫对党教授莅临我校作报告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草堂校区毗邻秦岭,坐落于巍峨南山脚下,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学校坚持绿色大学校园的现代化建设与建设秦岭保护特色空间的观点不谋而合,相信双方定能在秦岭发展建设中携手共进。

校党委副书记马川鑫致辞
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党教授正式开讲。党教授语言十分幽默风趣,用地道的“秦腔”拉进了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开场电影片段《功夫熊猫》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党教授说:“功夫是中国的,故事是中国的,熊猫也是中国的,但电影却是美国人创作的”。这句话在场的每个人印象深刻,只有我们把自身的文化、经济和环境共同发展起来时,我们才能如同秦岭般刚硬坚毅。
在此次讲座中,党双忍教授用地道的陕西方言分别从九大方面来介绍大秦岭这座中华父亲山。党教授首先从大秦岭的名片讲起,无论是在地理学、地质学,还是在生态学、生态伦理学方面,大秦岭作为生态中国的芯片、文化中国的底片、美丽中国的名片,都是最独特的存在。接着,党教授从“世界昆仑山”,“世界脊梁”,结构与形态等方面介绍了秦岭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大秦岭是走出青藏高原的昆仑山,位于地理大过渡地带,跨越华北、西北、西南、中南四大地区,其中西安市和洛阳市作为大秦岭的千年帝都,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随后,党教授谈到了大秦岭的生态功能,它作为生态中国的芯片,将中国“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也将人与自然合为一体。水是大秦岭最重要的生态产品,大秦岭则是中国的绿色水库和中央水塔,为我国的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教授还介绍了秦岭作为中华父亲山,与长江黄河一起组成了具有中华特质的山水画卷。这不仅是壮美的自然奇观,更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精神。最后,党教授提到了新时代的国家绿芯工程,实施国家绿芯工程,建设美丽大秦岭,永葆大秦岭的绿水青山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自信,从美丽大秦岭开始。

党双忍教授做报告
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此次“大秦岭——中国的脊梁”讲座圆满结束。通过这次讲座,相信同学们对于“大秦岭,中国的脊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向往秦岭,我们保护秦岭,保护秦岭,我们时刻都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