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增的研究生导师进行岗前培训,是我校多年来加强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的一项举措。培训使得新增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环节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也深刻领悟了培养研究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7月7日下午,由研究生院、教育行政学院共同举办的我校第十一期新增研究生导师培训班圆满落下帷幕。

7月5日晚,本期培训开班仪式在工科楼三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共有72名研究生导师参加了培训学习,本期培训班为期两天半、共分五个单元举行。副校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郝际平教授主持了开班典礼。

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徐德龙院士为全体学员做了生动的动员。他声情并茂的授课中不仅包含着对教育如何引领社会进步、人才如何培养成才的深刻思考,而且对如何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激发学生创新潜力、如何在教育中努力做到“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给出了真知灼见。随后,在题为《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培养模式、突出因材施教、引领行业进步》的报告中,徐校长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角度,给全体学员深入分析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新形势之后指出,导师是提高创新性工程型精英人才培养,乃至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成败的关键所在。
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徐校长指出,积极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已经成为深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提高质量的重要举措,我校要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凝练办学特色,扎扎实实推进试点改革工作。
紧接着,徐校长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专业学位教育的基本情况;提出应面向“三化”需要,转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理念;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更新培养模式;坚持因材施教,推进行业创新和进步;以导师队伍建设为核心,确保试点改革的顺利进行等方面做了精辟总结,并对培养创新性工程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深入的见解。
7月6日上午,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处长、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俊利应邀做了主题报告。报告中,杨主任梳理了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脉络,以丰富翔实的数据展现了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取得的成就,简要总结了全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形势和任务,扼要介绍了省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思路。尤其是她概括总结的“师德为先、能力为要、学生为本”导师三要素言简意赅,博得了全体学员的高度赞誉。
本期培训班还邀请湘潭大学宋德发教授,我校博导王志盈教授、袁林江教授、王慧琴教授分别举办了专题讲座,系统地讲解了怎样做一名好导师以及研究生教学方法、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等内容,他们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以及生动幽默的讲座让学员们开阔了视野,直言获益匪浅。
此外,为使新增导师了解我校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研究生院副院长王燕平串讲了我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为各位导师明确了研究生教育培养全过程中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
7月7日下午,本期培训班全体学员分成6个小组,围绕着培训主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在讨论中,新增导师充分畅谈和交流了两天来的学习收获和感受,讨论中不时地激发出思想火花,全面了解了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
讨论期间,大家积极发言,普遍认为自己在加强自身责任等方面收获良多,对岗前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培训资料和教学安排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与肯定,对各位专家的报告、讲座给予了高度赞扬。

在随后举行的结业仪式上,副校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郝际平教授系统总结了本期培训工作。郝际平指出,本期培训班的举办,让新增导师认清了我国及全省当前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并熟悉了我校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各个环节和规章,培训强化了导师所应具备的责任意识,提升了新增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在我校顺应教育改革,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落实并加快了“双师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步伐。
在简单梳理本期培训授课内容之后,郝际平副校长结合本期培训内容,对全体学员提出了要求和希望:一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二是鼓励独立思考,勇于开拓创新;三是戒浮求实,严谨学风。希望各位导师在实践指导中多多总结经验,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争取尽早成为一名合格的导师,更要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导师。

(来源:研究生院 编发: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