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由陕西省科技厅组织,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担任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担任副主任、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多位国内知名学者组成的鉴定专家委员会对我校王晓昌教授科研团队完成的“缺水城市独立园区污水零排放与水环境系统构建技术”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

鉴定会在示范现场西安思源学院举行,由省教育厅科技处甘世平处长主持,省科技厅孙科副厅长出席并讲话,我校田东平副校长致欢迎词。专家组经现场视察、资料审查、听取汇报、质询讨论后,一致认为 “项目在缺水城市独立园区水环境系统构建,再生水多级利用及景观水体水质保障技术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处处长甘世平主持鉴定会

田东平副校长致欢迎词

项目负责人王晓昌教授汇报

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

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
王晓昌教授的科研团队多年来致力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和水环境系统构建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以此为依托,先后完成了一批典型示范工程,实现了理论和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缺水城市独立园区污水零排放与水环境系统构建技术”是该团队一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污水再生水供应校园景观环境用水
该成果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水专项、陕西省13115创新工程等项目的研究,针对缺水城市独立园区污水再生水优化利用的技术需求,以西安思源学院污水零排放和水环境系统构建为案例,运用“城市水代谢”的先进理念和环境系统设计的方法,提出了在污水全量再生利用的条件下,将再生处理、输配调蓄、景观利用、水量循环与水质保障融为一体的城市独立园区水环境系统的构建方法,进行了成功应用。

专家一行考察污水处理厂

专家一行考察校园再生水利用设施
该项目针对西安思源学院远离城市集中式给水排水系统,以有限的自有地下水提供校园供水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校园污水收集系统、处理系统、再生利用系统、水景景观系统进行了建设和改造,以低于每天3000m3的地下水供水能力,保障了包括校园30000余名师生员工生活用水、50公顷绿地灌溉用水、5000m2湖面和水景景观用水在内,最大日需水量超过6000m3的各种用水,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和100%以上的高回用比水资源再生利用,为地处干旱缺水、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城市利用可再生水资源保障供水,建设环境优美的绿色园区提供了典型范例。项目的成果已得到国内外水环境界的广泛关注,国际水协会会刊Water 21曾予以专题报道,去年9月我校承办国际水协会大型国际会议,项目的示范工程也作为会议技术考察现场,得到与会国际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这次专家鉴定是对该成果的进一步肯定。
附专家鉴定意见:
2012年3月26日,陕西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思源学院共同完成的“缺水城市独立园区污水零排放与水环境系统构建技术”进行了技术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在对工程进行现场考察的基础上,听取了项目组的技术研究报告,审查了有关资料,并进行了质疑,经过认真讨论,形成如下鉴定意见:
1.项目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符合鉴定要求。
2.项目针对缺水城市独立园区污水再生水优化利用的技术与应用需求,以西安思源学院污水零排放和水环境系统构建为案例,运用“城市水代谢”的先进理念和环境系统设计的方法,提出了在污水全量再生利用的条件下,将再生处理、输配调蓄、景观利用、水量循环与水质保障融为一体的城市独立园区水环境系统的构建方法,进行了成功应用。
3.项目针对再生水不同利用途径的水质保障目标,采用了污水分质再生处理的工艺组合;根据景观用水特点并利用水体的容量调节功能,实现了景观和其他用水间的再生水多级利用;将景观设施与水体净化有机结合,优化了用水过程中的水质调节。通过相关技术的综合集成,有效提高了再生水利用效率,形成了回用水质稳定维持的系统条件。
4.项目改扩建的污水再生利用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实现了校园污水零排放和高比例再生回用及绿色校园建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该项目是污水零排放理念的成功实践,为相关独立园区污水再生利用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得到国内外水环境界的高度评价。项目在缺水城市独立园区水环境系统构建,再生水多级利用及景观水体水质保障技术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来源:宣传部、环境学院 编发: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