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建大要闻 > 正文

我校召开2025年国家基金总结暨2026年申报动员会

发布时间: 2025-10-17 作者:来源: 科学技术研究院 点击:

建大新闻网讯    10月16日下午,学校在雁塔校区工科楼三楼会议厅召开2025年国家基金总结暨2026年申报动员会。校长赵祥模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副校长雷鹏主持。

赵祥模对各学院在2025年国家基金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向为之付出辛勤努力的全校科研工作者表示祝贺。他指出,优异成绩的取得是全校上下一心,坚持“校—院—团队”三级联动、协同作战、形成合力的结果。会议系统总结了2025年国家基金申报工作的经验成果,精准分析了当前科研竞争形势,明确了2026年工作目标与任务分解路径,切实将全校上下的思想与行动统一到国家基金申报这一关乎学校“双一流”建设全局的重点工作上来。

赵祥模对2026年国家基金申报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国家基金申报的极端重要性。国家基金不仅是衡量高校科研水平、学术影响力与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指标,更是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同时也是我校学科转型的“风向标”。各学院、各学科、各团队必须“躬身入局”,带动教师主动参与基金申报,形成“全员抓科研、全力促申报”的浓厚氛围。二要完善机制,凝聚“学校—学院—团队”工作合力。学校层面要做好前瞻布局,深化分类指导,对潜力项目进行“一对一”跟踪辅导,优化申报流程,提升管理效率与透明度;学院层面要落实主体责任与分类推进,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要鼓励跨学科融合,加强团队建设和中青年人才培育力度;团队负责人要当好“领头雁”,主动对接校内外专家资源,邀请行业领军人才参与项目论证,通过“传帮带”带动青年教师成长,形成“老中青结合、梯队合理”的申报队伍。三是要狠抓落实,确保2026年基金申报“增量提质”。各学院要深入做好动员工作,做到“应申尽申”;邀请评审专家开展“申报策略+写作技巧+科研伦理”培训,对重点项目多轮论证,提升申报书质量;锚定国家与社会需求,选题突出学校科研特色,提高和扩大申报项目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关注行业、企业和区域创新联合基金项目,拓展申报类型。四是要着眼长远,加强青年科研力量储备。青年人才是科研创新的生力军,对提升基金申报成效、推进“双一流”建设至关重要。学校层面要超前布局人才引育,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学院层面需通过配备指导教师、集中打磨申请书等提升申报质量,借培训交流帮其拓宽视野、参与跨学科研究;青年教师要主动对接国家需求、提升申请书撰写水平,要树立“长期主义”科研理念,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

雷鹏在主持会议时强调,一是要始终紧盯目标任务;二是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三是要努力实现提质增量;四是要持续提升服务能力。2026年仍要锚定国家基金目标,继续深挖潜力,力争再次实现新的突破。

会上,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艳峰通报了2025年度和“十四五”以来国家基金的完成情况,总结分析了工作经验和未来的提升空间,并对2026年度申报工作作了安排。管理学院院长兰峰、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副院长文刚、土木工程学院教师杨俊芬、建筑学院教师徐玉倩进行了交流发言。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人事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国际交流合作处等部门负责人,各学院书记、院长、分管科研副院长、高水平团队负责人、青年教师代表以及科研秘书等130余人参加会议。

文字:刘鹏(科学技术研究院)

图片:李孟洁   

视频:费翔   

编辑:肖雯雯  

建大要闻

影像建大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