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校之重器,助研之精粹

发布时间: 2023-06-21 作者:来源: 校工会 点击:

本期人物:土木工程学院 于云龙(科研及实验技术岗系列)

西安建大——一个我从小就深知的地方,出生在建大周边,小时候在若祁湖畔捞蝌蚪,在北门露天游泳池嬉戏,到2007年走进建大校门,本硕博十年的学习生涯更是让我对这里有了深深的情愫。建大是我的家,一个陪伴我成长的地方,我深爱着这里的一切。

2018年博士毕业后,我怀着饱满的工作热情来到土木学院结构与抗震实验室工作。这里有我熟悉的科研氛围,有培育我的恩师,有亲切的师兄弟,还有培养我的领导。记得进入实验室的第一天,前辈们告诉我“结构与抗震实验室组建于1956年并校初期,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建成了西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的研究基地。”对这几句话,当时并没有过多的感觉。但今日再回头看时,真的是感慨良多。实验室汇聚了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的智慧财富,不论是一个小方法,一个小措施乃至一个小工具,点点滴滴都是历史的积淀,能让科研工作者在这个实验室里做试验更方便,更准确,成功率更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验室老前辈留下来的种种“器”,使我深深感受到这份历史的厚重,并立志要把这些优秀传承继续传递下去。

科研试验服务:脚踏实地,求真务实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说什么是科研一线,有人说要站在大工程大项目的最前端,但是实验室又未尝不是离我们最近的科研一线呢?这里有许多科研工作者需要探索的新理念,也有产业革新需要验证的新技术。这就要求实验室一线工作者秉承严谨的工作态度、专业的实验技能去辅助实现这些新理念和新技术的诞生。

在一线的工作岗位中,我负责草堂校区的三维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台、多功能火灾试验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虽然博士期间有一点科研功底,但从纯粹的科研到实验室的一线技术岗位的过渡显得并不是那么游刃有余。实验室的前辈们对我这个工作小白给予了耐心指导,言传身教,从技术操作到工作要点,点点滴滴的包容与关怀都让我得到很大的成长。前辈传承和工作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实验室老师要时刻保持敬畏之情——敬畏职责、敬畏规章、敬畏安全,对每一个试验方案反复论证思考,对每一处安全隐患全面彻底排查,保证科研试验顺利、安全、高效地开展。

实验教学革新:秉持初心,寓教于乐

本科实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比课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更多独特的教学新想法。刚好学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设立有自制仪器设备项目,我坚持每年申报,自己设计和制作教具。用实验教具把问题的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一种:“哇!原来是这样”的感觉,看到学生们能主动去玩教具,还能不停的问为什么,这也是能让我一直坚持做下去的初心。在研发教具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尝试,自己也会不断学习机械、自动化的一些其他学科知识,就会有各种灵感,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再不断更新教具,获得了专利授权,付出就有收获,在此基础上我获得了2021年学校实验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以及学校的教学成果一等奖。

科学研究追求:否定与自我否定

科研是一个不断求真的过程,在一遍又一遍的否定中探求更好的方案和灵感,给人一种痛并快乐的感觉。多年的科研经历和技术服务工作让我无法割舍自己的科研情怀。在恩师和团队的带领下,我一直坚持在日常工作之余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坚持致力于预制装配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及新型结构试验方法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的科研项目各1项,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30余项,参编专著1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展望未来:路虽远行则将至

未来我将始终秉承“精研技术、保障教学、服务科研、助力学科”的精神继续坚守在教学、科研一线,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实验室的安全有序运行及科研教学工作中。继承实验室厚重的历史和优秀的传承,发扬“知行合一”的土木精神,为学校“11445”发展新格局目标任务达成、为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大要闻

影像建大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