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2021-11
【媒体建大】《光明日报》:不断向科学技术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引发热烈反响
01
2021-11
《陕西日报》2021年11月1日 第7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强调,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光荣革命传统,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切实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关于发展观念的又一次理论创新。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就要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不断提高运用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一、新发展理念是引领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
25
2021-10
《光明日报》2021年10月25日 第07版 我是一名文保领域科技工作者。自1999年起,我带领团队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对残损木结构及砖石结构文物建筑保护开展了系统研究。我们对360多个构件或结构进行试验、分析,揭示了我国木结构文物建筑的多重抗震机理,建立了相应的破坏评估方法和剩余安全年限预测方法,研发了基于新型耗能材料的木结构性能提升和自复位增强技术。目前,这些技术已经在陕西及其他文物大省的文保工作中成功应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好。 2017年至2018年,我带领团队对山西应县木塔开展残损性能调查、评估和变形检测。经历了千年风霜后,这座珍贵的木塔已脆弱不堪——塔身严重扭曲变形, 歪闪,木材严重老化腐朽,结构安全面临“生死考验”……我们将组成木塔的11万多个构件逐一拍照、测量、定损、绘图,并建立了三维模型数据库和残损信息库。这是应县木塔最为系统的一次调查建档,为木塔的维修加固提供了直观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西安地铁二号线和六号线计划穿越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西安钟楼和明城墙。怎么确保文物...
15
2021-10
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于10月11日至17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展开,主题是“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近几年来各个高校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尤其是校园网的发展为师生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仍需加强,主要就是部分学生未能受到正确价值导向的引领,导致生活和学习受到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该紧紧抓住校园网络安全宣传思想,倡导网络文明,在网络生活中加强思想道德自律性,共创文明校园。 一、校园网络安全隐患 校园安全关系到每个师生、家长,随着信息技术引起的社会变革,校园网络安全对于校园现代化建设越来越重要,开放的网络环境也为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由于校园网络技术发展不完善,校园的网络安全还存在一定的隐患,解决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有利于更好的促进高校网络文化的进步,更好的促进高校网络信息系统的完善发展。 (一)计算机病毒 互联网的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病毒始终伴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主动附着在文件当中并能很快的蔓延,具有传播性、隐蔽...
14
2021-10
《中国教育报》2021年10月13日 第08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安德学院(以下简称“安德学院”)不断加强和创新党的建设,凝练了“党建+五个引领”的工作思路,即党建+思想政治引领、党建+中心工作引领、党建+人才培养引领、党建+文化自信引领、党建+作风建设引领,将党建工作有机融入学院的各项工作,有力促进了学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党建+思想政治引领 安德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政治对标中把牢正确方向,以践行新思想为引领,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学院党组织带领党员和外籍教师赴西安交通大学学习西迁精神、参观新中国70年成就展,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外籍教师知华爱华友华;举办国际讲堂、时政讲堂、专业讲堂三大讲堂系列报告会,邀请外交部门工作人员为全体学生作报告,并亲切互动,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开拓了师生们的视野;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对学生干部队伍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举办“外媒眼中的中国”作品评选大赛、“一二·九”书画大赛、“带着国旗去旅行”主题摄影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
08
2021-10
《陕西日报》2021年10月8日 第9版 如何把煤炭“吃干榨净”?如何让钢铁废渣“物尽其用”?如何高效利用矿产资源?……这些看似普通的问题都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大课题。 日前,记者走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粉体工程研究所建材冶金工业循环经济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了解这里的科技工作者如何解决这些看似普通的大课题。 该中心组建于2012年,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牵头,依托陕西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院,协同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共同组建,旨在为区域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关键共性技术、系列装备、高端人才培训及科技咨询服务。 与普通科研机构不同的是,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就建立了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深度合作的协同创新联盟,保持高度的产学研一体化。“中心的科研工作不以发文章为目标,只为服务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中心一半以上员工都是工程技术人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粉体工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总工程师陈延信介绍。 把煤炭“吃干榨净”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础和化...
29
2021-09
【媒体建大】陕西新闻联播: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 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5
2021-09
【媒体建大】群众新闻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研讨会开幕
08
2021-09
苏三庆,男,汉族,陕西省户县(今陕西省西安市 区)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户县是一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文化底蕴厚重的地方。1961年4月,苏三庆出生在户县北大王镇营日堡村一个家传读耕、重视教育的家庭。祖上曾获清末秀才,家庭通过积极谋划农耕,兼营生意,勤俭持家,注重子女教育,代代都有人投身教育,教书育人,服务社会。从苏三庆祖父至今的百年来,家族四代从事教育30人,其中大学教师19人,中学教师5人,小学教师6人,家庭从事教育8人,可谓是一个教育世家。 第一代教师祖父苏子中(1899-1968)。苏老先生又名苏逢时,小学毕业,早期做过私塾先生,后来任小学、中学教师(会计),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先后供职于县立大王镇小学(校长),县立第一高级小学,户县第一中学,期间多次捐资助学,受到好评。他师德高尚、严于律己、广交朋友,特别是在户县第一中学任教时,还是第一届户县人民政府委员会的人民委员(民主人士),1954年后为政府参事,1962年退休,直到文化革命前才不做参事工作,在户县民众中享有一...
08
2021-09
【媒体建大】央视新闻:温暖的陪读!西安一高校为残疾新生提供“陪读宿舍”
06
2021-09
《西安日报》2021年9月6日 第5版 9月4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迎来2021级本科5067名新生报到,校方通过云直播的方式对迎新情况进行全程记录,现场直播新生报到实况以及随机采访画面,带领家长“云”逛校园,让家长们实时掌握新生入校和报到情况,真正做到让家长放心、安心。图为当日工作人员视频直播新生入学随机采访画面。 来源:《西安日报》2021年9月6日 原文链接:epaper.xiancn.com/newxarb/pc/html/202109/06/content_89015.html
03
2021-09
【媒体建大】新华网:护航十四运会 志愿者用“爱”书写赛场靓丽名片
19
2021-08
西安网讯(记者 黄敏 实习记者 史诗婷)8月17日,“预见西安·对话美好城市共建者”专家系列访谈活动第五期顺利举行。本期访谈邀请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获得者王登甲教授,围绕“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建设发展”,讨论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下,建筑领域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建筑”的前景和未来。 王登甲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获得者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成为全球共同关注和倡导的发展理念。“碳中和”这一名词在今年两会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王登甲教授认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建筑领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我国未来城市统筹规划、建设发展、运行管理中融入低碳理念、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模式已成为必然趋势。“‘碳中和’对未来城市建设的诸多方面都将产生深远影响,随之而来的是,对于交通、建筑等关键领域,钢铁、水泥、石化等重点行业,该如何制定“碳中和”实施路线图便成为紧迫任务。” 作为用能端,建筑行业参与城市低碳转型发展...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联系邮箱:news@xauat.edu.cn陕ICP备02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