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大学71名学生被退学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不小反响。曾有媒体报道,上大被退学的学生有81人。昨天上午上大校领导透露,原先的81人名单中有5人不符合退学规定,应予以纠正;另有5人虽符合退学规定,但学校工作存在一定疏漏,因此决定再给他们一个学期的时间予以补救,同时追究相关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的责任;其余71人中,55人选择自动退学,另外16人由学校签发文件予以退学。
上大副校长周哲玮表示,此次退学工作以教育学生为宗旨,目的不是惩罚,因此从去年7月份发现有362名学生在试读期内没有修满足够学分,12月份把达到退学标准的81人名单下达各学院进行核对、确认,到如今71名学生被退学,上大不断调整并出台了一系列的过渡政策。
上海大学面对多方质疑作出回应——读大学不是“逛超市”
“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这些措施使得学校的节奏变快,也使大学成为‘知识超市’。但读书毕竟不等于逛超市,可以那样随意游荡,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也不是顾客与商家简单的买卖关系,学生要受教育,学校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上大副校长周哲玮说。
但“71”这个数字还是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和议论,面对各种质疑,上大校方作出了回应。
质疑:学分制难道没有“弹性”?回应:所修学分不及格比例过高
“不是没有修完学分,而是这些学生所修学分中不及格的比例过高。”周哲玮介绍说,作为最早实施学分制的大学之一,上大目前在读学生一般在3到6年内毕业都属于正常,特殊情况还可以延长到8年毕业,但前提是每学期最少修满15个学分。不然就很难正常毕业。
据了解,根据上大的学生管理规定,学生被退学前会有“试读警告”和“试读一年”两个阶段,如一学期中有2/3的课程不及格,会收到试读警告;如果连续三次受到试读警告,或累计五次收到试读警告者,即予试读,这样的周期大致为两年。
“我们给过那些学生努力的机会。”周哲玮说,学校制定的许多政策,如学生多修了学分若觉得完不成还可以退课等,都给了学生一定的机会。去年7月发现有362名学生在试读期内没有修满足够学分,作为过渡政策,学校还多给了学生一个学期的努力机会,可惜仍有人没有把握住。“随着退学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后我们将严格执行校纪校规,不再有过渡政策。”
质疑:荒废学业都是网络惹的祸?回应:深层原因是缺乏动力目标
“的确有部分学生是沉溺于网络,荒废了学业。但这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目标。”上大校长助理俞涛认为,由于一些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在应试教育下成长,到了大学阶段反而不会学了。
作为此次退学的七十一分之一,2001级的张山(化名)对没能合理安排大学生活懊悔不已。“学校规定一学期至少选15个学分,我一口气就选了30多个,结果应付不过来。”张山的妈妈则后悔自己以前对孩子的学习包办过多,“惯”得孩子只会“指哪学哪”,结果进了大学失去学习的方向感,热衷于各项课外活动,却始终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
“作为成年人,许多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还不够。”俞涛认为,完全学分制给了学生较大的学习自主权,但一些学生没有用好这个“权”。
质疑:学校怎能一退了之?回应:淘汰比例属正常范围
“一些学生抱着‘开始玩两年,后来抓抓紧就可以毕业’的思想,我们觉得需要纠正这样的学风。”周哲玮说,早在上海大学开始实施学分制时,就有因学习成绩让学生退学的情况,是上大长期以来一直执行的校纪校规。
“不处理学生我们就处理老师。”对于工作出现疏漏,使学生没有得到努力机会的,学校还会给学生努力的机会,但会追究相关责任部门或教师的责任。据悉,此次因写检查、调离岗位甚至改组学院领导班子等而涉及的教师就有六七位。
据悉,2001年至2003年,上大因学习成绩原因被退学的学生分别是19人、49人、66人。校方表示,虽然学校早有规定,可是如果有的学院执行起来不很严格,即使每年有若干学生退学,还是会留下不少“历史遗留问题”。因此,一下子有71个人被退学,看起来很吓人,其实是几年来累计的结果。而且以每届6000人计算,此次71人不超过2%,淘汰比例属于正常范围。
部分网民评论
●网民一:难道这件事就全在学生的不上进吗?我们需要全方位的考虑这个问题。学生们何尝不清楚这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自己,但他们同样也需要自己的一片天空。大家所接受的高等教育无非是在卷子上的一些呆板的痕迹,大家有的只有迷茫,在大学中迷失了自我。大学生们是不想堕落的,只是缺乏很多方面引导。
●网民二:我是上大的,而且我认识被劝退中的一个。其实劝退并不一定就是坏事,为何我们没有想一下他们为什么被劝退呢?上大最多本科可以读6年,可他们中的很多人即使延长2学年也无法把被关掉的学分修掉,这又是谁的问题呢?如果说学校需要对学生负责,那学生自己呢?他们就不需要对自己负责了吗?我们已经不再是小学生、初中生了。
●网民三:退学并不会给这些学生带来好的变化,唯一的可能就是让这些学生心里有更大的压力。采用这么简单的清退办法,我觉得不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教育不是只教人学习,而是教人如何学习。
疼痛中的反思
一不留神摔倒让人觉得特别疼痛,一不留神中奖让人特别惊喜,一不留神的效应往往比平常扩大三五倍,细究起来皆因“没想到”这三个字。
学生没想到学校一说退学,就真把自己拒之门外;家长没想到孩子进了大学校门,还会有被赶出来的一天;老师没想到仅仅因为没及时通知学生可以退课,就受到严厉处罚。校方说,原本符合退学资格的多达300余人,出台了一些过渡政策,最后“倒霉”的只有71人,已经很够意思了。
可为什么一项据校方介绍已执行10年之久的校规,至今还让师生和家长都“没想到”?为什么明文规定的制度在10年后才毫不留情地严格执行?为什么10年过去了,还需要临时出台过渡政策才能完成?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合理的“过渡期”。但若是让人长期不痛不痒地“过渡”,却在10年后突然使出“温柔一刀”,难免让人在疼痛中埋怨:早干嘛去了?
校方解释说,虽然学校早有规定,可有的学院执行起来不很严格,留下不少“历史遗留问题”;虽然学校允许学生退分等措施,可有的老师没有传达给学生;虽然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家访,可有的家长不知道孩子接到试读警告意味着什么。
学校需要改变“严进宽出”的形象,但“严出”之前必要的沟通和相关的工作还是应该做到位。教育工作有其特殊性,学生进学校读书不是逛超市,可以随意游荡;但作为受教育者,学生毕竟不是货物,一有问题就要退。
校方称,培养出不合格的学生放到社会上,不仅是学校“失职”,学生将来也会遇到更大的挫折。但对那71名学生而言,一不留神遭此当头棒喝被扫地出门,恐怕是他们有生以来最大的挫折吧!
(新闻来源:文汇报 编辑整理: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