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潘懋元:未来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将有较大发展

发布时间: 2005-10-18 作者:来源: 点击:

在“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未来15年中,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景如何?厦门大学高教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潘懋元根据科学发展观进行预测,到2020年,民办高校及在校生数将达到高等教育总量一半以上。

依靠社会支持获得进一步发展

记者: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启动及广大青年接受高等教育需求的持续高涨,我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尽管公办高校连年扩招,有些达到了办学的饱和状态,但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进步的需求,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将怎样继续迈进?

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可能放缓但不会停止。“十一五”期间,在校生规模将继续扩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将不断增长。即便如此,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世界范围仍处于较低水平,还应朝着高水平的大众化方向迈进,继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因此,扩充高等教育资源总量是必然的趋势。

记者:增加高等教育资源总量的途径,一般来说,一是靠国家的财政支持,二是来源于社会资金。从发展中国家的财政状况看,以国家财政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能力十分有限,对中国财政来说,是否困难较大?

潘懋元:目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尚未实现预期目标,这不是由于财政部门不重视教育而失信于民,实在是挤不出更多资金用于教育投入。即使今后每年国家财政性经费在绝对数上有所增加,但增长量的大部分将用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拨款难以增加。

自高等教育扩招以来,全国高教财政经费在绝对数上虽然有所增加,但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与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却连年下降,这极大地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

除此之外,捉襟见肘的高等教育财政还使得许多公办高校向银行大量贷款,这在其他国家是绝无仅有的,也给国家、银行和高校自身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因此,依靠国家财政来扩充高等教育资源总量的道路很难行得通,只能依靠社会资金来支持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加快民间资金进入高教领域

记者:依靠社会资金支持高等教育发展有哪些途径,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来调动民间资金投入民办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保证投资渠道畅通呢?

潘懋元:吸纳社会资金发展高等教育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增收学费;二是通过民间投资。增收学费的空间很有限,而通过民间投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就成为必然选择。民间资本的进入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但这条路至今还不太通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超过1/3,在一些领域已经超过70%。即使在一些过去非公有制经济难以进入的公共福利领域,民营资本也已大量进入。

相对而言,各级政府对民营资本进入高教领域还有较严格的控制,民办高校的产权归属和回报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民营资本的进入。不久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使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国防科技工业等一些长期以来非公有制企业难以进入的领域,都获得了国家的准入。按照这个文件平等准入、公平待遇,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精神,无疑会给那些正在寻找机会进入民办高教的民营资本打通道路,这将成为促进民办高教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展私立高教,发展中国家的选择

记者:有学者认为,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由于各国经济基础与制度不同,走的是两条道路:欧洲福利国家走的是扩大公立高校的途径;而亚非拉美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日本),采取的是发展私立高等教育的道路。您能否分析一下亚洲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以及对我们的启示吗?

潘懋元:亚洲是目前世界上私立高等教育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数都占到高等教育机构总数的80%以上;在校生数的比例也都在60%以上,有的接近80%。

这些国家中,日本、韩国、菲律宾是人们所熟知的私学传统深厚的国家;泰国、印度尼西亚历史上是以公立大学为主私立大学为辅的;马来西亚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一直是公立事业,上世纪80年代以前几乎不存在私立高等教育。

但在随后的20多年时间里,这些国家全都放手发展私立高等教育,从而形成了私立高等教育为主导的结构比例。私立高教如今都处于本国高等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这反映了亚洲国家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记者:相比较而言,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及其在校生数占全国高校及在校生数的比例还不是很高,远低于亚洲其他国家。但我们也应看到,民办高教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呢?

潘懋元:在2000年至2004年的5年间,我国经批准有学历授予权的民办高校数由42所增长到228所,增长了约4.5倍;在校生数由6.83万人增长到139.75万人,增长了约19.5倍;高等教育机构数由1282所增加到1415所,增长了10.37%;在校生数从105.03万人增长到245.08万人(含独立学院),增长了133.34%。

以这样的发展速度,参照国际上,特别是亚洲国家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轨迹,我们有理由相信,再过15年,也就是到2020年,当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毛入学率达到30%—40%,全国高校在校生数达到4000万左右时,民办高等教育规模占全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比例很有可能达到一半以上。

保持活力稳健拥有美好前景

记者: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是数量的增加,还应体现在质量的提高上。综观国际,不少私立高校的教育质量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公立高校,成为世界著名的一流大学。如美国的哈佛和耶鲁;日本的庆应和早稻田等,对发展中的我国民办高校来说,当前该怎样为实现长远的目标而迈出实实在在的一小步呢?

潘懋元:我国民办高校在总体质量逐渐提高的同时,已有一批办学理念先进、条件较好、资金雄厚、质量上乘的优秀民办高校开始冒尖。目前已有的25所民办本科院校,已基本上完成了以规模扩张和校园建设为主的第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开始向提高质量和注重内涵发展的第二个发展阶段转变。由于具有较多的办学自主权和灵活的办学机制,在创新办学模式,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扩大对外合作办学等方面,都有可能走在高教改革的前列。一方面,他们将给整个高教领域带来冲击,引发竞争,加快改革步伐;另一方面,他们中的佼佼者也完全有可能跻身于名牌大学的行列。其前提条件是:抓住机遇,自强不息,社会支持,政策到位。

今后,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民办高校自身质量的提高,内外部环境及政策的成熟,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必将以活力与稳健兼具的姿态,拥有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中国教育报记者:赵一枫)

(编辑:张强)

建大要闻

影像建大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