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近消失的西安民居
虽只一门之隔,但走出安宅,那种清冷与宁静就散失殆尽了。门前的化觉巷是西安的古玩一条街,各种工艺品从店里摆到店外,年轻的姑娘用流利的英文向老外推荐着商品,连
满头白发的老大娘也不时对路过的外国人说“have a look”,只要看到对方有买的意向,就一手拿笔一手拿纸来跟老外讨价还价了。
排列在巷子两侧的,都是高矮错落的自建房,传统建筑已难觅踪影,惟一能让安家宅院不显得形单影孤的,就是与它对门而处的大清真寺了。这座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元年的建筑群现在与安家宅院一起,一老一少形影相吊,矗立在熙攘的化觉巷里。
除了化觉巷,还有北院门、西羊市街等地处西安鼓楼后面的整片街区,现在是西安城区内现存最大的传统居住区。但真正属于传统的民居建筑已经看不到几处,只有居住于此的居民一代代地繁衍至今。北院门的小吃在外地游客心中名声响亮。他们来这里品尝贾三灌汤包、羊肉泡馍、酸菜炒米同时,更愿意看看街旁的砖木老房,觉得只有这里才能看出点西安的“古”来。
“那些房子大多是上世纪末建的,仿古的房子。”安守信告诉记者,上世纪末政府要把北院门规划成一个古玩街,街两旁的老房子都被改建成仿古样式,后来又因故古玩街变成了现在的小吃街。
西安文物局研究员韩保全回忆,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们曾经对全市的民居做过一次调查,发现保存下来的传统民居不过三十几处。为了不让这些民居消失,他们制定了保护规划建议,提交给政府,结果等“同意”的批示下来时,已经是一年多以后,那三十几处民居中又有一半以上再也见不到了。现在西安城里还剩几处传统民居?答案并不乐观。就在不久之前,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兴隆巷42号的高公信家也差点在推土机下“灰飞烟灭”。
在安守信小时记忆里,旧时的西安城内,除了钟鼓楼,就数大世界药房最高,“有三层楼高”。现在安守信所熟悉的街巷风貌早已荡然无存。走在西安城墙上,城里和场外的建筑没有太大区别,那曾经是西安最高建筑的钟镂鼓楼也很难从城墙上望见。周围比它高的建筑物比比皆是。在西安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那两个建于明洪武年间的西安标志性建筑——钟楼鼓楼,与周围那些现代的商业建筑相映是那么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