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建大要闻 > 正文

我校召开科技工作大会

发布时间: 2024-01-11 作者:来源: 科技处 点击:

 

建大新闻网讯   1月10日下午,我校在雁塔校区工科楼三楼会议室召开科技工作大会。会议回顾总结了“十四五”以来科技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并对今后一个阶段的重点任务作出部署。校党委书记朱晓渭、校长赵祥模出席大会并讲话。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省监委驻校监察专员陈琪,副校长张晓辉、董群雁、雷鹏、王怡、刘晓武出席,党委副书记梅争利主持大会。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书记、院长、主管科研副院长,高水平团队负责人、青年教师代表、科研秘书等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朱晓渭在讲话中指出,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学校召开此次会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校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创造性落实第十二次党代会对科技工作提出的目标要求,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更大力度推进“科技攀登工程”,推动“11445”发展新格局不断见效成势,奋力谱写“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深刻领会党和国家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论述,找准高校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定位,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推动和引领行业科技进步,更好地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二是正确认识我校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在充分肯定我校科技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要从科技发展趋势、从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从“双一流”和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等方面,清醒认识学校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三是加快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要对照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制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从服务国家战略、建强人才队伍、深化评价改革、浓厚学术氛围、加强党建引领、强化服务保障等各方面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早日实现“双一流”目标,建成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校长赵祥模以“聚焦一流,勇担重任,奋力开创我校科技工作新局面”为题,对学校科技工作进行了总结部署。他在总结世界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变革规律的基础上,指出科技创新能力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大学必须在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推进高质量科学研究不仅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内在要求,更是回答“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时代之问的迫切需要;建大要进入“双一流”行列、成为研究型大学,必须深入思考自己的使命和任务、国家的需求和自身的贡献。他在总结“十四五”以来学校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学校科技工作的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二是坚持引育并举,全面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三是坚持强基固本,全面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四是坚持需求牵引,全面提升科研项目层次和经费规模;五是坚持内涵建设,全面提升重点科技平台建设水平;六是坚持深度融合,全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七是坚持互利共赢,全面深化国际科技合作。赵祥模最后强调,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一是要建立年度任务清单,明确时限要求,责任到岗到人,各位院长、处长、团队负责人要以身作则、亲力亲为,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二是勇于走出舒适圈,发扬“四千精神”,做到“四个极致”,不断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三是咬定目标,按期推进,学校将双月通报进展,在考核评价中加大奖优罚劣力度,各单位要善作善为、务求实效。

副校长雷鹏作了题为“凝心聚力共奋进,开启科技工作新篇章”的科技工作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学校“十四五”以来科研工作的举措及成效,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他同时简要介绍了《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24-2030)(征求意见稿)》。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院长卢金锁教授、资源工程学院院长卢才武教授、高水平团队负责人王快社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艳教授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对“十四五”以来获批的重大平台负责人、国家级人才(项目)获得者、高水平科研奖励完成人、重大项目负责人、2022年度学校“名工程名技术”完成人、先进科研单位和优秀科研管理人员进行了表彰。与会校领导为获奖集体和个人颁发了奖牌和证书。

据介绍,“十四五”以来,学校聚焦“双一流”建设目标及“11445” 发展新格局,坚持“四个面向”,加强顶层设计,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有组织科研,学校科技实力实现大幅持续提升。一是持续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基础研究能力稳步提升。“十四五”以来,学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课题23项,位居省属高校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从2021年的60项增长至2023年的104项,位居省属高校第二,提前实现年度百项目标,取得历史性突破。二是聚焦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科研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4个,获批绿色建筑领域唯一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国家级科研平台重大突破。三是不断拓宽中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路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取得新突破。新增国家级人才(项目)7项,时隔9年再次获批国家自科基金杰青项目1项,连续两年获批国家自科基金优青项目,以上两类人才项目获准数居省属高校第一。四是强化质量和贡献导向,高水平成果产出取得较大进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科学探索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32项(一等奖8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五是全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社会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承担横向项目3182项,合同额10.9亿元,到款6.9亿元,2项横向项目合同额超6000万元。积极融入秦创原建设,秦创原绩效评估位列省属高校第一。六是大力推动人文社科特色发展,繁荣发展局面逐步显现。社科重大项目、平台均实现快速增长,获准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奖30项,在城乡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城乡人居环境治理等方面共有30余份决策咨询报告和调研报告被国家和省部级领导批示采纳,初步形成“建大智库”品牌。

文字:科技处  图片、视频:宣传部

建大要闻

影像建大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