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新闻网讯 6月14日,“四史”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教学研讨会在我校雁塔校区工科楼三楼会议厅举办。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虚拟教研室、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陕西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联合主办。北京化工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贵芹,陕西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主任高宝荣,我校党委书记朱晓渭出席会议。省内外专家、学者,我校党委宣传部、科学技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思政课骨干教师和研究生代表100余人参加研讨会,开幕式由我校党委副书记梅争利主持。

朱晓渭在致辞中指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深化理论研究阐释与实践创新,着力破解当前“四史”教育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构建更加系统、更具实效的教育体系,切实将“四史”教育的丰硕成果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为锻造时代新人夯基固本、凝心铸魂。就进一步加强“四史”教育,他强调,一是以史铸魂,筑牢信仰根基;二是以史增信,坚定理想信念;三是以史聚力,传承红色基因。
高宝荣在讲话中表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希望各位与会专家学者深入研讨、建言献策,坚持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并及时转化到工作中,不断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
刘贵芹以“守正创新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塑造新时代立德树人新格局”为题作主旨报告。他指出,新时代思政课是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的根本体现,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同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结合起来,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主题报告阶段,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宋阳主持。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四史”教育思政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蔡文成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研究生思政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燕连福教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曲洪波教授,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云南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会长蒋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张琳教授分别作题为“守正创新推进高校‘四史’教育内涵发展”“新时代思政课话语体系创新的几点思考”“从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看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运用‘六个必须坚持’讲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哲理”“人工智能精准赋能高校‘四史’课教学:机理、挑战与路径”的主题报告。
论文指导阶段,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政事业部首席编辑杨晓娟主持。《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副主编蒋万胜、《中国高等教育》编辑程旭、《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李希贤围绕期刊论文的撰写和投稿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教学展示阶段,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宏程主持。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政课组一等奖、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一等奖获得者刘一博,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获得者吴宁分享了教学能力提升和教学比赛获奖心得。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马芳进行了教学展示,西安交通大学燕连福教授和陕西师范大学王永和教授对教学展示情况进行了点评。
闭幕式上,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西藏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四史”教育思政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晓伟教授高度评价了本次研讨会对推进高校“四史”教育的重要意义。他指出,高校要不断完善“四史”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思政工作感染力和凝聚力,不断提高立德树人工作成效。

文字:马克思主义学院 图片、视频: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