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书·声”——“公读共听”微信公众号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案例

发布时间: 2024-03-15 作者:来源: 公共管理学院 点击:

摘要:互联网作为青年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最具影响力的科技产物之一,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公读共听”微信公众号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科特色为基础,以有声阅读形式向青年学生传递正能量。该公众号自运行以来,坚持经典与热点结合,校园与社会兼顾,读者与听众互动,设置“书声”“声夜食堂”“时光胶囊”三大栏目,用声音记录学生成长,深受青年喜爱。青年学生参与面广,增强了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搭建了书香校园建设可行平台,同时拓宽了学风建设有效途径。特别是通过老师和学生共同运维公众号,对大学生素质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场所和展示平台。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有声阅读

一、案例基本情况

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作为网络原住民的“00后”成长于全新的互联网时代,已逐渐成为高校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内涵更加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针对性与有效性要求更加深刻,创建契合新时代学风建设总要求、适合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符合大学生网络文化影响尺度的网络思政教育新阵地势在必行。

高校作为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阵地之一,读书氛围的营造、书香校园的建设成为新时代优良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阅读”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的阅读新方式,特别是当读书方式从看纸质书本转变为听有声读物,让读书可以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西方美学家研究发现:“我们迄至今日的主要被视觉所主导的文化,正在转化成为听觉文化;这是我们所期望的,也是势所必然的”。

根据调查显示,有94.9%的大学生将微信作为经常使用的网络社交工具,而微信公众号的系统易用性、无需下载APP的便捷性,使其成为受大学生喜爱的有声读物传播渠道,高校用户利用微信公众号使用有声读物的占比达59.9%。因此,微信公众号所具有的系统易操作、大学生喜爱、功能丰富等特点,已具备成为新的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的条件。

综合以上特点,基于全环境育人理念,“公读共听”作为以公共管理学院学科特色为基础,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以有声阅读为主题,以声音传递正能量为途径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号应运而生。

二、主要做法

(一)内容构成

“公读共听”微信公众号以“配乐音频+暖色图片+文字”的模式进行排版,符合主流大学生审美,使用户在打开页面的第一时间就可以看到并点击音频内容,将声音的主题最大化,从而填充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并通过暖色图片的穿插,从视觉效果上增加用户好感度,提升用户对内容的认可度。再搭配音频内容的文字版,不仅可以在听的过程中,也可以找到对应的原文,方便大学生及时收藏保存。

目前,共设置有三个栏目:书声、声夜食堂、时光胶囊,并分别设计了相应的宣传语。三个栏目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1.书声。宣传语:用声音温暖你。主要内容为大学生共读一本书,让停留在小时候朗诵课文时的稚嫩声音延长,提醒大学生朗读其实也可以陪伴自己一生。让声音隔离大学生对网络世界过多的喧嚣与嘈杂,静静的用自己的声音体悟自己喜爱的书中内容。书声栏目会通过前期向大学生征集“影响自己最深刻的、想再读一次的一本书”基础上,由学生自主报名参加某一本书的阅读,根据每本书的核心思想精心挑选阅读配乐,将书本作为流动书,由大学生自发录制音频、制作音频后,发给“公读共听”微信公众号学生工作人员制作推文。目前完成的共读书目包括《追风筝的人》《解忧杂货店》《皮囊》《好吗好的》《人间最美是清欢》等,每本书平均有30人次作为朗读者读完,加大了各类学生的参与率,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收获一份用自己的声音传递的朗朗书声,拓展了学生展示自己风采的平台。

在书声栏目下,设置了三个子栏目:书声、报名链接、战“疫”活动投稿。书声子栏目即历次书声,帮助用户可以尽快找到自己喜爱的已发布的有声书籍。在自媒体环境下,用户既是内容的接受者,更是内容的生产者和发布者。报名链接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将用户主动的转化为有声读物的制作者与参与者,进而不断地产生原创内容,扩大朗读者范围与人数。同时,为了弘扬社会正能量,培育“网络新青年”,迎合当下热点问题开通了战“疫”活动投稿渠道,大学生可以将自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心得或者声音发布到“公读共听”微信公众号,用自己的声音表达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见证自己的青春岁月,主动发声。目前已发布的战“疫”专栏已达10余次,均为原创声音。

2.声夜食堂。宣传语:饿了嘛?来一碗小确幸。结合青年人当下最关注的成长内容,声夜食堂栏目会不定期发送问答征集。如高考前夕发布“高考期间发生过什么事至今令你印象深刻?”问答内容,制作了《声夜食堂│年少不惧岁月长》;父亲节前发布“最想对爸爸说的话”问答内容,制作了《声夜食堂│我的盖世英雄》;基于大学生处于情感最为丰富的人生阶段的心理特点,发布“浮世三千,喜爱有千万种,那你的是哪种?”问答内容,从亲情、友情、爱情方面表达内心喜爱,制作了《声夜食堂│少年与爱用不老去》;为引导大学生学会珍惜与放下,发布“得到了之后又失去和从未得到过,哪一个更令人难过?”问答内容,制作了《声夜食堂│满船清梦压星河》;根据当下最热的电视剧、综艺节目,挑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当代青年审美的留言,制作了《声夜食堂│许你夏日清凉、慵懒绵长》。

通过问答形式的参与并由主播朗读,让大学生的参与感更加真实,记录大学生的青年时代的观点与美好,而且可以通过大学生自己参与的方式,达到从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转换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的效果。

3.时光胶囊。宣传语:万家灯火与群星,人间值得有一刻。时光胶囊的初心是为了记录时光流逝中的声音,对话多年后的自己,用声音寄存现在的生活,见证在校大学生的成长声音。

“公读共听”是一个可以让全体大学生参与的一个微信公众号,不仅可以传递正能量,传播当下的热点新闻,而且可以帮助大学生热爱阅读、记录生活、记录成长,引发大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感触。同时,“公读共听”微信公众号以声音传递正能量的方式不仅适用于高校的网络思想宣传工作,一定程度上同样适用于企业思政、企业文化宣传等。

(二)组织结构

为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传统学生组织因层级过多导致信息逐级递减的弊端,运营该微信公众号的团队根据“公读共听”微信公众号内容组成与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特点,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即笔者本人作为指导老师,学生工作人员按照每日的课程安排量分为周一组到周五组,每组设置一名组长作为整体统筹,每组分为主播组、文字编辑组、推送制作组、音频对接组的矩阵型扁平化管理组织结构。最后每一次推送由指导老师审核把关,确保网络宣传思想阵地管理,从而将每天的推送制作流水化,责任个体化,有条不紊的开展适合大学生运作的网络宣传思想途径。

三、工作成效

(一)阵地建设创新

目前各大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阵地包括校园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大都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少有采用“公读共听”微信公众号以声音为主要载体的方式开展网络宣传思想工作与思政教育。与此同时,各高校书香校园的建设中,少有强调书声,多以撰写读后感,或者由学校图书馆牵头开展相关读书活动,并未将读书落细落实到每一个学生之中,忽视了学生个体参与读书活动的实效性与参与感。“公读共听”微信公众号以读书为出发点,以大学生关注的内容和喜爱的方式开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本兼治,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构建新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阵地。

现有的有声阅读主题的微信公众号大都为盈利性质,充斥着不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各类广告,由于大学生仍处于辨别力较差的成长阶段,很有可能被误导,或者由于金钱观的薄弱,导致不合理消费甚至被骗。另外,有调查显示,现有有声读物的微信公众号中,情感类咨询是微信用户阅读最多的类型,同质化现象明显,不仅会造成时间的浪费,且内容对于大学生而言未必是正能量的。“公读共听”作为基于立德树人根本理念的微信公众号,自然不会出现以上内容。

(二)工作路径创新

根据学风建设新要求,读书成为应有之意。在有声阅读APP占据更大市场的前提下,听书成为了一种新的消费模式:买书听,如此便会一定程度上挫败暂无经济来源大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将有声读物借助微信公众号推出,不仅方便学生在上下课途中、宿舍休息期间、睡觉前任何时间听,且完全免费,只需要流量即可满足,且微信作为大部分学生使用的网络工具,无需再下载任何App减少中间流程的操作,自然而然地可将读书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充分利用并填充大学生的碎片化时间。

各高校均有自己的校园广播,并开通了相应的微信公众号,但是校园广播受播放时间与播放时长的限制,播放的途径难以确保内容传递的有效性,且其微信公众号仍未将声音作为主要内容。“公读共听”微信公众号的建立,不仅听的时间自由,内容更灵活,且学生参与面更广,对学生主体性强调更明确,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路径之一。

与此同时,“公读共听”不仅可以作为思政工作的阵地,还可以作为加强毕业校友与在校生、兄弟院校与在校生、在校生与在校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曾有公共管理学院校友在“公读共听”发表自己的原创有声内容,以“过来人”身份与学弟学妹们“云”交流;还有其他学院的同学陆续加入到“公读共听”团队中,发挥自身优势;有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学生参与“公读共听”的读书活动中……平台的搭建、阵地的坚守,成为弘扬主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三)网络思政创新

网络信息的大爆炸,导致大学生需要在课堂之外需要花费更大的时间与精力辨别网络信息的有效性与真实性,因此“公读共听”兼具资源整合的功能。特别地,“公读共听”微信公众号以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潜能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原动力。在大学“学分至上”观点的影响下,“公读共听”未设立加学分的奖励机制,净化学生参加“公读共听”的动机,充分调动与体现学生的参与感,每一篇推文均是学生自己朗读与制作,不仅让学生在大学期间主动锻炼并掌握了一项热门技能,且每一次推文的制作均可供大众使用,实现资源共享理念,不断积淀校园有声资源,丰富校园文化。

在每一篇推文制作的过程中,均增强了与每一位工作人员和参与人员的师生网络互动交流,拉近与学生距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学习指导、生活辅导与心理咨询等。

四、工作启示

1.完善线上交流,增加线下交流。目前,“公读共听”微信公众号线上交流方法仅局限于公读共听小管家QQ小助手,作为给“公读共听”文字投稿的唯一方式,方式过于单一,且中间的操作程序较多,会导致部分大学生由此而放弃加入或参与,从而缺失一次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机会。而且现在还没有线下交流的方式方法。应在丰富、简洁化线上交流的基础上,加强线下活动的交流。线下读书活动不仅是对朗读的回归,也是一个知识交流的过程,更是一种仪式,在仪式中朗读者共同完成对内容的再创作过程,提高大学生的凝聚力与归属感,提高用户对平台的黏度,将新时代优良学风建设的新意涵融入其中,使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与现实中的思政教育相结合,实现无缝对接与相互转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

2.主播匹配读物,强化内容再造。现有朗读者的选择并没有根据读物的中心思想进行匹配。无论是传统的朗读还是现代的有声电台,受众很容易受其影响,声音的抑扬顿挫、快慢缓急本身就是对文本材料的再加工。因此应合理配备各种类型读物的主播,提升公众号运作的专业度,最大限度发挥声音的魅力,强化对阅读内容的再造。同时,在确定主播时应注重其专业度把控,达到普通话二级甲等水平。

3.丰富节目类型,壮大主流思想。现阶段有声读物的内容设计中均过于被动,如声夜食堂、时光胶囊等如无学生主动投稿即运作停滞,书声栏目在运作一段时间后,学生会出现一种疲乏期。因此应该将被动尽快变为主动,丰富节目类型,如推出广播剧、播报学院新闻,或结合学院学科特点,在征得主讲人同意前提下收录来校作报告的音频资料等可主动生成的栏目,让学生愿意在碎片化时间打开“公读共听”,接受到更多更高质量的内容,实现在网络层面壮大校园主流思想。

图1“公读共听”页面

图2 “公读共听”栏目设置

图3扁平化管理组织结构

公共管理学院:刘楠、庞传涛

建大要闻

影像建大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