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时代土木工程行业和科研要求,面对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需求,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相对滞后,急需大量土木工程人才。为促进高校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提升实践育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本案例依托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认真聚焦如何实现学生的理想价值塑造、匠心品质营造和创新精神打造,以实习实践主练为核心,搭建“大平台”、拓展“大格局”,为西部高校人才培养实现“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提供了解决思路与重要借鉴。
关键词:访企拓岗三全育人实习就业联盟直播带岗
一、基本情况
本案例始于2018年7月,初始于土木工程学院教学办和学工办牵头,上海宝冶、陕西建工、中天西北等11家单位共同成立的校企合作实习就业联盟。经过多年探索,该案例立足实习就业联盟为平台,以“千人访千企”暑期社会实践为载体,以“访企拓岗”为手段,面向全国土木专业相关领域企业单位展开深度校企融合。五年来,先后与470余家土木类相关领域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不断提升实践育人质量的同时,拓宽了大学生实习就业路径,打造出“辐射西北,面向全国”的就业服务品牌,帮助千余名就业困难学生解决的实际岗位需求,受到了受助学生及家长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该案例直击学生就业及职业生涯规划中不断出现的问题难点,先后孵化出实习就业联盟、千人访千企社会实践、职业导师库、精准招聘专场双选会、云逛企业直播带岗等活动形式,通过微信、微博、QQ群等自媒体平台,形成了贯穿学生大学全过程的分层分类专业人才培养支持体系。校企之间建立联系,加强沟通,企业与个人分别签订《实习就业联盟协议书》和《企业导师聘任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组织开展校企人才培养交流会、大学生进工地、访企拓岗等活动,夯实学生“广阔视野、一专多能、跨界融合、多元成长”的发展基础。
二、案例特色
在充分掌握学生就业需求和企业单位用人需求的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把握西部地区高校土木类学生融入国家建设发展的需求,粘合多方资源,聚焦“思想引领、就业支撑、实践蓄力、文化赋能”四维矩阵,搭建起能力提升和同向融合的实践育人平台,积极探索全方位、多渠道,突出联动性、持续性、特色化的实践育人新路径,以求培养更多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土木类人才。一是建成一个影响广泛的校企合作联盟,实现涵盖全国各省市、多领域的校企合作实习就业联盟,每年开展工作交流与人才培养座谈会,校企合作数量2年内突破1000家,实习就业联盟运营机制更加完善;二是建成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导师库和实践案例库,以每年聘任不少于100人的进度建设完成高水平职业导师库,以社会实践等为依托建设完成一批涵盖企业介绍、现场参观、重点项目介绍等内容的实践案例库,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现状与行业发展形势;三是建成一套可复制推广的工作模式,形成一套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并具有复制推广性的辅导员工作模式;四是建成一支省内外知名的辅导员团队:培养1-3名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将团队塑造成省内具有示范效应、国内具有品牌效应的学习型、创新性和研究型团队;五是一批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和课题:将实践成果进行经验总结,完成2-4篇研究论文并发表,撰写高质量的项目研究报告;凝练前期科研成果争取立项高级别课题。
三、育人实效
在人才培养方面,该案例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构建“一体两翼三阵”实践育人体系,即学院党委为领导主体,职业导师、创新创业导师为抓手,党员队伍、高层次人才队伍、学生干部队伍为方阵,逐步走出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协调发展的特色之路。
(一)构建了一个学生价值塑造培养体系:“思政引领-实践温润-创新意识树立-科研精神践行”四维协同,通过优化教学环节,拓展教学内容贯通“大思政”课程群,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发扬甘于奉献精神。
(二)形成了一套学生匠心营造培养模式:“课堂探究-实践赋能-创新创业协同-科研实训检验”四维协同,通过强团队、强平台、强引入、强实践聚合校社企育人要素,全力激发学生实践意识,提升实践能力。
(三)建立了一个学生创新精神培育机制:“课程化合-实践融合-资源聚合-研学结合”四维协同,通过学科交叉、评价交叉、培养交叉打造人才培养特区,夯实学生“广阔视野、一专多能、跨界融合、多元成长”的发展基础。
该案例以微信公众号和“金砼木”官方微博等融媒体平台为载体,打造直播带岗实体场地,通过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榜样引领“三大课堂”构建学生生涯规划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合力。该案例自开展以来,共举办6届实习就业联盟签约仪式,召开10余场精准招聘就业双选会,聘请100余位行业精英、职场典范担任职业导师,深度走访省内外60余家企业,开展10余场直播带岗活动,累计5000余名学生在线观看,经过5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扎根西部、服务基层的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引导学生涵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帮助学生端正匠心、凝练匠魂、提升匠技。
四、主要做法
(一)深挖校友育人资源,构建价值塑造培养体系
本案例依托土建类专业校企合作高峰论坛,抓好企业端,深入推进“文化铸魂”工程,紧密关注校友发展,让学生思想高度“立起来”。开展“土木人说土木”“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学院老教授采访”等活动,开展“百名党员进班级”“新学期第一课”专项行动,切实增强学生的爱校荣校与家国情怀。
一是围绕学生立德立志建立价值塑造体系,丰富价值塑造内涵。强化课堂教育,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课堂教育教学全过程,厚植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注重实习实践,组织学生前往典型工程进行实习,前往一线了解工作实际,深入基层了解行业发展与国情民情,将家国情怀、扎根西部、服务基层的意识渗透在全过程,培育学生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为国为民的担当精神。三是增强创新意识,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双创竞赛、众创空间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弘扬科学精神,四是以学院“厚土华木”精神传承、科学家故事讲述、老教授、老干部、老战士事迹宣传等滋养学生,通过“启程计划”“砼行计划”等实施引导和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
该案例实施以来,校友吕西林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梁西军、王洲亚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陈天镭获“甘肃省勘察设计大师”荣誉称号等,学院培养了一大批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成为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土木交通类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二)打造育人品牌活动,建立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本案例以黄河流域土建类高校学生工作联盟为平台,抓好高校端,以高质量就业工作撬动更广泛的交流合作,凝聚起黄河流域土建类高校共识。通过制定制度、加强考核做到强团队、强平台、强引入、强实践,引导学生涵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帮助学生端正匠心、凝练匠魂、提升匠技。修订课内和课外实验、实习、实践等环节的教学大纲和实践内容,加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教学的比例,提升课堂实践育人效果。组建“实习就业联盟”“实习实践基地”等实践平台,并将社会实践与专业要求、行业需求、民生需要等有机结合,提升实践能力培育实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课堂紧密结合,关注民生需要,聚焦行业发展的培养制度,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支撑。增强科研实训的覆盖面,提升参与度,增加过程考核管理,营造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益氛围。
一是擦亮社会实践育人品牌,围绕农房安全、老旧小区改造、传统民居保护、县域公共住房防灾减灾性能调查等引导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把论文写在乡村振兴一线,引导学生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奉献祖国。二是擦亮竞赛育人品牌,以“创新创业竞赛”“学科专业竞赛”为具体抓手,强化团队组建与选题指导,不断增强师生共创的粘结力与创造性,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三是擦亮校企合作育人品牌,以促进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为最大的民生根本,不断创新形式方式与帮扶指导,建立土木工程学院校企合作实习就业联盟,聘请职业导师加入教育教学队伍。近五年来,学生团队先后斩获有互联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全国金奖(2022),挑战杯全国金奖(2020),国际大学生混凝土龙舟邀请赛唯一特等奖(2023);荣获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3项(2019,2023),并创造了竞赛史上第一个在一场竞赛中斩获2项一等奖的历史记录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累计斩获“全国百强社会实践团队”“全国‘返家乡’百篇优秀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千校千项最具影响力好案例”等国家级荣誉12次,省级荣誉20余次育人案例“探索土木类科技合作创新的校企合作新高地”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协会2022年度“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
(三)着眼榜样选树宣传,形成典范育人模式
本案例以“千人访千企”土建类行业重点企业行为载体,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梳理校友资源,组织学生走入工地、走入现场全景式感悟行业发展变化与企业文化。
一是搭建融媒体平台,打造学院新媒体矩阵,成立“砼心向党”“西建大土木青年之声”“西建大土木人”微信公众平台,“金砼木”视频号、抖音、微博和B站平台,重点以学生社会实践为一个切入口,深入推进“互联网+实践”试点,助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二是组建“土木创客基地”,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基地”,坚持双创竞赛驱动,突出以赛促学,创办举办承办各类专业学科竞赛,选聘用活“双创导师”,打造“师生校友创新育人共创体”;三是积极组织师生响应国家号召,围绕农房安全、老旧小区改造、传统民居保护、县域公共住房防灾减灾性能调查等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荣获“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5项、团中央“千校千项”网络展示等省部级以上荣誉20余项。
五、工作启示
202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158万人,比上年增加82万人,毕业生就业人数再创新高。对此,因势而新育人于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打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对于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推进“三全育人”新格局意义重大。通过校友促动、校企互动、家校联动打好专业实践育人“组合拳”,依托课堂教学质量、升学就业质量、成果完成质量、学生培养质量,进行精细管理、精准施策、价值引领、队伍建设,力争实践专业精、理论实、业务强、成长快、后劲足、水平高的全面成长的土木类人才,可在不同院校进行示范推广,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指导以及高校人才培养实践育人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加强土建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评估与对策研究
针对当前土建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评价标准,建立不同范围、不同等级的大学生就业发展状况评估体系,结合生涯规划教育定期进行评估并出具分析报告。着力查找当前就业指导工作的盲区与薄弱环节,出具对策建议,组织一线辅导员力行实施,并及时总结实施成效。
(二)加强土建类专业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体系的优化与实效性提升
针对土建类专业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完善并优化就业发展支持体系,展开提升其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一是选取针对性的就业发展教育内容,开发就业发展相关课程;二是探索多样化的就业发展实践教育平台。三是持续性丰富和拓展“千人访千企”暑期社会实践、“访企拓岗”等内容与形式。
(三)加强辅导员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能力提升培训
以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为导向,以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能力为核心,构建辅导员职业发展指导能力培训体系,对辅导员进行系统培训。依据土建类专业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持续研发、改进大学生职业发展相关成果,如系列教材、网文、微课等,充分运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积极推广,供辅导员和学生参考、使用。
大学生是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就业服务的主要对象。校企双方要相互协作配合,凝心聚力,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攻坚克难,与时俱进,推动校企合作、毕业生就业工作走深走实;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主动对接走访企业,及时掌握企业用人需求动态,推动育才精准匹配,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完善多元综合育人机制,筑牢应用型人才核心竞争力,促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助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土木学院:屈鹏飞